第40章幽默方法(6) - 说幽默话做幽默人 - 盛乐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0章幽默方法(6)

第40章幽默方法(6)

我的一位朋友到佛罗里达州看望母亲时,带着母亲去一家鞋店买鞋。在她试穿不同式样的鞋时,我的朋友将经理拉到一边说:“她如果挑到一双她喜欢的鞋,你告诉她是12块钱。正式的价钱由我来付,不管有多贵。”第二个星期,我的朋友走过鞋店时,经理认出了他,并叫他进去。

“怎么回事?”我的朋友边往里走边问,“我的支票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那事,”经理回答,“问题是你的母亲把她所有的朋友都带来买这12块钱一双的鞋了。”

■我们在了解他人的言语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他的内心,那种内心只对你一人充满了爱的语言,可能会让我们于不经意间习以为常,并推之及人。所以善于辨别那种可能只针对你一个人的爱的语言吧,然后于甜蜜中独自享受。

◎郢书燕说

楚国国都有人写信给燕国丞相,夜间书写,烛光不亮,写信人就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一边说一边就把“举烛”两个字误写到信上去了。“举烛”,本来不是信中要说的话。燕国丞相接到信却很高兴,他说:“所谓‘举烛’,就是崇尚光明啊,尊崇光明,就要选任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国王,燕王也很喜欢这个主张。由于起用贤才,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了,但与那封信的本意并无关系。如今世上的学者读书做学问,也大多这样穿凿附会。

■不深入探寻事物的真义,却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由此得出的结论往往与原意相悖逆。郢书燕说尚是歪打正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曲解原意,更多的结果是产生负面的影响。

◎秀才买柴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告诉秀才价钱。

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柴外表是干的,里面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少,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最好用简单、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动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摇自己的头

在英国议会开会时,一位议员在发言时见到坐席上的丘吉尔正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候丘吉尔站起来说:“我也提醒议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但是,每个人的言行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人。这大概就是萨特所说的“他人就是地狱”的深刻含义吧!

◎最好的和最坏的

有一天,老爷对侍仆说:“你去宰一只羊,把最好的给我们端上来。”

侍仆端来了羊舌。

第二天,老爷又对他说:“你再宰一只羊,把最坏的给我们端上来。”

侍仆端来的仍然是舌头。老爷问他为什么,他说:“说好没有比舌头更好的,说坏没有比舌头更坏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语言的魔力尽在于此。其实在痛恨的同时,人们又何尝不是活在别人的评说当中,只不过有人能做到尽量地不在意而有人却不能罢了。

◎招聘

古玩店招聘售货员,一个年轻人前来应聘。

老板从地上捡起一块木屑,把它放在红丝绒垫子上问道:“这是什么?”

“乾隆皇帝用过的牙签。”

“好极了,你现在就开始工作!”

■事物本身究竟会有什么不同呢,区别在于人们怎样去说起它。

◎称赞

“你喜欢我这个新剧本中的那个窃贼吗?”

“当然,您把这个窃贼简直写活了。他无所不偷,就连他的台词都是偷来的。”

■记得孔乙己曾为自己辩解道“读书人的事,能算是偷吗”,这自然是一种可悲的自欺欺人。并且,所谓偷与窃,其对象不仅有物品,更有人的思想。

◎晚餐的内容

一个学生跑到食堂问厨师:“今晚有什么好吃的?”

厨师说:“今天好吃的可是成千上万哪。”

“真的!都有什么?”

“炒黄豆。”

■我们总是用自以为贴切的语言形容别人所期盼的事情,以为与己无关,以为我们并没有欺骗,却忽略了在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经让他人淡淡地失望。

◎偷火鸡

小偷儿到教堂做弥撒。牧师问:“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这星期你没偷火鸡吧?”

“没有,一只也没有偷。”

“其他鸡有没有偷?”

“也没有。”

“太好了,你已经接近上帝一步了。”

小偷儿低声说:“如果他问我偷鸭子没有,我就远离上帝了。”

■语言是一种艺术,询问是一种技巧。能否最快地得到想要的答案,是判别一个人设计问题高下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当首席记者,采访世界名人,而有些人只能替人校稿。

◎24头猪

年轻的律师为他的第一个案子出庭,他的当事人的24头猪被铁路局的车轧死了。为了强调损失的巨大,他激动地说:“先生们,想一想吧,24头猪呀!24头!是我们陪审团的两倍呀。”

■当我们想要表达的一切在不经意间开始背离我们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我们忘记了,我们是在对他人讲述,而绝不是自言自语而已。对他人的尊重总是让我们获益。

◎差别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