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幽默的智慧(2)
第6章幽默的智慧(2)
■读有用的书,越读越明;读无用的书,越读越呆。◎辨别
有人问:“有智慧的人和没有智慧的人差别何在?”阿里斯提卜回答说:“先把他们都脱光,然后送到陌生人中间去,你就会知道了。”
■有智慧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付自如,而愚蠢的人一遇到尴尬的情况便手足无措。
◎喝酒的故事
医生对一酒鬼说:“酒多伤肝,你为什么不自我约束一下?”酒鬼问:“怎么个约束法?”医生出主意:“譬如在酒瓶子上画道线,每次别喝过就行了。”
酒鬼无奈地说:“这个办法我试过,可每次没等到喝过那道线,我就不省人事了。”
■凡事都需要有个“度”,过了“度”就会出问题。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做“过犹不及”,正是这个道理。
◎假牙
在工艺商品店里,一名妇女质问经理:“上个星期你们卖给我的这个象牙盒是假的,我请人鉴定过了,它根本不是用象牙做的?”“请原谅,夫人。如果真有这么回事的话,那么,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我想,或许那头大象曾经成功地镶过一颗假牙……”
■技术的进步,绝不能掩饰人们对真相的追求。假如技术带给我们的只是虚假,那么原始社会将成为人类的渴求。
◎看戏
从前,有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一个跛子,三个人一块去看戏。三个人一边看戏,还一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瞎子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聋子说:“是你看不见,其实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了。”跛子接过来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其实今天的戏唱得不错,行头也好,可惜就是戏台搭歪了。”
■世界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所感觉到的世界却千差万别。
◎无以为家
有人问:“诗人为什么不像小说家、散文家一样称‘家’呢?”
旁边一人解释说:“诗人很浪漫,要到处去寻找灵感,不能被‘家’拖累。”
“不对!”诗人感叹说,“因为一首诗卖不到几个钱,我们才没能力成‘家’!”
■世界是浪漫的,更是现实的,诗人有超脱的一面,还有世俗的一面。
◎批评的权利
在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这本书提出批评。”
“岂有此理!”厨师反驳道,“我这辈子没有下过一个蛋,可我能尝出炒鸡蛋的味道。母鸡能行吗?”
■发言权往往不是取决于亲身的参与,而是一种触类旁通的洞察和敏锐。
◎房子的优点
出售不动产的经纪人说:“这所房子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讲讲有哪些缺点。第一,西边半米开外是牛棚,北边是橡胶制品厂,东边的两个区是灌溉区,正南对着酿醋厂。”
“那优点是什么呢?”困惑不解的买主对此十分感兴趣。
“您任何时候都能断定,刮的是什么风。”
■优或劣之分大概是由人评说的事情,因为各自的出发点全然不同。
◎生日礼物
约翰不知该送什么东西给他的同龄女友做生日礼物。于是,他问祖母说:“祖母,要是明天是你十六岁的生日,你想要什么?”
祖母欢快地回答:“我什么东西都不要了。”
■孩子心中的希望是快快长大,老人的希望是时光倒流。
◎一个会思考的脑袋
一只狮子深深爱上了一个樵夫的女儿。姑娘的父亲说:“你的牙齿太长了。”狮子就去找牙医把牙齿拔了。它回来后又找樵夫提亲,樵夫说:“还不行,你的爪子太长了。”狮子又去找医生,把爪子也拔了,然后回来要姑娘嫁给它。樵夫看到狮子已经解除了武装,就把它的脑袋打开了花。
■再尖锐的牙齿,再锋利的爪子,也比不上一个会思考的脑袋。
◎总值
警察:“你被窃去的大衣,值多少钱?”被盗者:“新做的时候,是20元,曾经当过一次,是12元赎出来的,一共32元。”
■在失去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为自己失去的那件东西加价。
◎旅客与司机
一位旅客问出租汽车司机:
“请问,从这里到凡尔赛要多少钱?”
“40法郎,先生。”
“太贵了!咱俩换个位置怎么样?我来开车,这样我只收你20法郎。”
■很多时候我们真需要问问自己是谁。
◎包办婚姻
在某国首都举行了一个妇女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界妇女代表。一位上年纪的妇女在会上发表了她对选择爱人的看法,并说她的丈夫就是她父亲为她选定的,这使她至今都很高兴。
有位妇女不理解她的观点,问她:“为什么?”“因为,”她说,“如果是自己选择的,我将悔恨终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嘲笑前段岁月的稚嫩。我们一次次否定自己曾经肯定的作为,一次次肯定自己曾经否定的过去。到最后,我们终于发现,这就是人生。
◎足智多谋
亚历克斯质问他的心上人:“这么说,你是不愿意嫁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