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第103章闹到皇宫
赵子麟听见外面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各种不一样的声音也越来越此起彼伏。
“不是说这个景凰书院是朝廷管辖吗?按理说应该是最为优秀卓越的人被录取,可是现在怎么会有这样的败类。”
“就是说啊,来啊,大伙瞧瞧,尤其是这一条,日日缠着未出阁的姑娘,这倒真真是可恶至极,不知道这色徒到底是什么样。”
“那算什么,你再看看这一条,欺侮贫寒子弟,这贫寒子弟读书不容易,好不容易进了景凰书院还要被欺侮,太不公平了。”
民怨沸腾,传着传着就已经不是赵子麟或范东陵的错了。
“这么说来,这个景凰书院徇私包庇,纵容贵族子弟,不重德行,劣迹斑斑啊。”
一传十十传百,假的也会传成真的,赵子麟并没有想到这件事发酵的后果这样大,连续几天,景凰书院门口的十罪状已经被抄录的满京城都是课,百姓们田间地头,酒楼里外,就连小小的赌坊,人们讨论的都是这景凰书院如何如何不堪入目。
过了几日,一队穿着铠甲的官兵冲上街头,撕掉了所有“十罪状”的抄录,尽数送去了宫中。
景凰书院门口的却一直都在,范东陵一直都在景凰书院门口的守着,他要知道,写这“十罪状”大肆宣扬自己恶行的人到底是谁。琢磨了几日这个字体,知道大概是赵子麟无疑,可是正是因为自己不停的去找赵子麟才有了这件事,现在他更不能去找赵子麟。
范东陵好像是被绑住了手脚的愤怒的螃蟹,他从未想过赵子麟会反击一耙,着实令他惊奇。
可是现在满京城都是关于自己的风言风语,就连他爹都不敢上朝,日日痛批他,母亲也日日流泪,后悔没有早早的教导他,让他走了歪路。
范东陵现在恨不得揪着赵子麟,狠狠的揍他,流言蜚语害死人,自己现在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于是范东陵日日守着景凰书院的“十罪状”,等着赵子麟做贼心虚,自己亲手来拿走的那一刻与他对峙。
景凰书院虽说归朝廷管辖,可是或许正是因为归朝廷管辖,所以录用的学生总以为自己就是当今朝廷的不二人选,便不再用功读书,身在最高学府,却不做最高学府的学生该做的功课。
而其他书院却因为对学生的管领得当,以求的从景凰书院大包大揽的朝廷人员中钻出一两个空子,而督促学生用功读书,所以景凰书院的名声和其他几个书院比起来,倒是有些大不如前的端倪。
近年来,考试成绩更是不如其他几个书院,就算是有朝廷官员亲身教导也无济于事,一群人整天沉迷于酒肉,完全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之感。
那日,官兵将撕下来的完整的抄录送去给皇帝,虽说是抄录,可是看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说是有私情,可是看上去倒像是一个客观的批判者,他说的好像不是范东陵一人,更像是对于所有书院中借父辈的荣光来为自己开路的年轻人。
皇帝轻轻叹了一口气,毕竟体制的蔽处不是一日就能改变的,若是有机会能见一见这位写“十罪状”的年轻人,或许他能是自己有力的左膀右臂。
等到稍微有些风平浪静了,皇帝将景凰书院的几位夫子召入宫中。
“听说书院最近有了不小的风波?”皇帝笑意盈盈,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
几人却吓得立马下跪,“皇上,臣回去一定积极整治,让景凰书院恢复以往的光辉。”皇帝不笑不要紧,可是他若是一笑,嘴边再轻轻的说出风波二字,那自己的脑袋可要紧紧的提一提了。
皇帝觉得这几人甚是愚钝,算了,与他们说也是白说。
皇帝从椅子上起来,从桌后走到前面,明黄色的龙袍上绣着两条盘根的龙,丝线秀丽,更像是在他的身上绣出了一片河山。
几人跪着都往后退了几步,“皇上饶命。”几人齐齐的磕头。
“众位卿家起身,朕何时说过要你们的姓名?”皇上略带玩味的笑容。
几人战战栗栗的起来,看到皇上仍旧是一副琢磨不清的神态,心里害怕,片刻时间又低下了头。
“景凰书院乃是先祖一手创立,创立之初无尽风光,无数朝臣趋之若鹜,你们几位也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吧?可是看看现在,连续几年都被其他书院赶超,今日的后果,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我只是希望,诸位能够妥善处理此事,保书院永存。”
几人深呼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可是还没有呼完,又听见皇上张口,
“否则,书院就关掉,你们几人也随书院一起沉寂吧。”皇上平淡无奇的口气,在这几人心里好像砸出了深坑,又倒吸了一口凉气,如今姓名都不能保障,该说什么书院呢。
几人从皇宫出来,脸色青紫,回到书院就找到范东陵,范东陵自从这事之后倒是在书院消停许多。只不过并不是读书,而是终日用恶毒的眼神看着赵子麟。
“范公子,不去读书在这里做什么?”夫子受朝臣嘱托,毕竟这几位朝臣与范东陵的父亲还有些同袍之情,不便出面。
范东陵并不讲话,只是转过身打算离开。
“范东陵,如今夫子问你话你都已经不答了是吗?”夫子也有些愠怒。
“夫子,如今事情闹得也大了,赵子麟还安然无恙,现在还要我做什么?”
“还要你做什么?你和我一起去给这事做个了断。”夫子严声厉色。
“什么了断?”
“去给赵子麟道歉。”
“什么?”范东陵眼睛眯起,眼睛里像是有火光燃起。
夫子深感此次事件并不是空穴来风,照范东陵这个态度,怕是事情的原委真的像赵子麟“十罪状”所列一样,现在皇上已经为这件事发怒,不论如何景凰书院都要给百姓和皇上一个交代。
“范东陵,你知不知道这事闹得有多大,满城百姓都纷纷扬扬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