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应运之人 - 峥嵘江山 - 午觉不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峥嵘江山 >

第34章应运之人

“只有河东河北两道吗?京畿道呢?淮南道呢?河南道、黔中道、陇右道、关内道呢,天下十六道那个道那个郡的百姓得以安生?那个县的百姓不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曹功望从袖口抽出一把折扇,点着桌面说道。

姜轩往回坐了坐:“下官也知道这天下纷乱,只是更担忧匈奴长驱直入,河北道已经沦陷,再突破河东道防线,那可是一马平川再无险可守了。”

“突破不了,匈奴也不是冒着国战之险来的,多是掠夺试探,大周四百八十年留下这点精血也不是匈奴轻易撼动的。

还是那句话,大周之患在于外更在内。”曹功望刷的打开扇子,扇了两下,这个季节不扇都凉,一扇就冷,他又刷的把扇子合上了。

“先生是说这次匈奴将无功而返?”姜轩悄然间把对曹功望的称呼从大人换成先生。

“怎么会无功而返?掠了人口,抢了财富,探了虚实,耗尽了大周最后那丝精血,这算无功而返?”曹功望语气淡然,但是从他刷的一下又打开扇子,也能看出心里并不平静。

“……先生当世大儒,可有救民于水火之良策?”姜轩沉默了一会才开口相问。

“良策?我只是苟安于世的一介酸儒,天下局势糜烂成这个样子,还能有什么良策?”曹功望缀了一口茶才开口说道。

姜轩一直是跪坐的,这时候他站了起来,来回走了两步:“先生,天下人只能坐以待毙不成?”

“那也未必。”曹功望把扇子收回袖口说道。

“哦?未必?”这个未必一下调起姜轩的好奇心。

“兴衰更替,天道轮回,大周气数将尽,群雄起于征伐,乱久必归。”曹功望摆摆手示意姜轩继续听他说下去。

他用食指沾了点茶水,三两下在桌子上勾勒出一副大周地势图。

曹功望明显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寥寥几笔,意形兼备

“这是山南东道,剑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这南方四道还算富庶,只是承平已久,武备荒疏,加上贪墨严重,富人不仁,官僚不义,也算积重难返了。

而比邻的河南道,淮南道,黔中道早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了,早晚会催生大批饥民。

这时候的饥民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南下,乱世出枭雄,无论这个枭雄是谁,此人都会裹挟东南几百万人口,祸乱大周半壁江山。”曹功望说完抬眼又看了一眼姜轩,见他听的认真。

继续说道:“京畿道的邱漳最近新立了一个小皇帝,号承业帝,这反到是疥癣之患,他看似拿捏着皇帝,武备强横,挟大义而号令天下,实则令不出京畿道,天下不耻此人久已,假以时日,只能在弹丸之地做困兽之斗罢了。”

曹功望说到这里,姜轩心里很是敬佩,当世大儒就是当世大儒,足不出户,天下大势就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这都是困厄,这片土地上百姓们的希望呢?怎么越说越渺茫。

实在忍不住了,姜轩开口说道:“先生,接下来是否就要说到转机了?”

“哈哈,对,危中有机,也是天道。”曹功望哈哈一笑,重新沾了些茶水重重在桌子上点了点。

“这里是关内道,自古民风尚武,大周精兵有六成出于此处,而官吏三成也出于此处。

此地北有河东道以拒匈奴,西可经陇右道联商西域,南可取剑南道百年积粮,东可滅京畿道取的大义。”曹功望说道此处戛然而止,静静地看着姜轩。

姜轩搓了搓手指,他盯着桌上已经淡的若有若无的茶痕若有所思。

“先生是说祸乱东南的只是借势,裹挟京畿的也不过是篡权,而的关内道则……”姜轩说到这里迟疑了一下,他抬头看曹功望。

“时事造英雄,横扫六合,驱除鞑虏之人,多会出自此处。”曹功望点点头,给了姜轩肯定的答复。

“哦,这关内道的臧文斋也不过是个守成之辈,他?”姜轩重新回到曹功望对面坐下。

“臧文斋自然不行,早晚都会有人取而代之。”曹功望往后靠了靠说道。

“听先生所言,姜轩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只是这北拒匈奴还请先生多言。”姜轩对曹功望已经很佩服了,但是他心心念的还是匈奴。

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他可是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人间惨剧,中华文明也不是没有过断文灭种之危。

“那有什么可多言的,只是大周四百八十年就没让匈奴踏入过腹地,如今的大周即使再积贫孱弱也胜过彼邦无数,花花世界,锦绣河山,总是要乱乱眼的。

何况匈奴部族纷乱,两道地域广阔,就是蚕食分赃也是需要些年景的。

而且,最近自从河东的谭煜发出英雄帖以后,天下景从,据说局势已经稳定一些,不像之前那么岌岌可危了。”曹功望说到这里也是索然一叹。

曹功望这一叹不难理解,他定是想到了到那时两道百姓的处境了,也是想到那些响应英雄帖的人了,这些人就是大周最后的精血。

姜轩也明白曹功望说的,其实就是拿空间换时间,这很残忍,可这也是他和曹功望都不能左右的。

甚至大周朝上下也无人可以左右,说到底就是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再好的茶现在也是索然无味,姜轩和曹功望久久都没有说话。

期间有个对曹功望来说是好消息的事情,那就是曲家送来了和离文书。

不过看曹功望的表情没多少欣喜,想来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姜轩看着曹功望手里的文书,也明了,曲璇筹谋那么久还是功亏一篑了。

曹功望看姜轩盯着自己手里的文书,他扬了扬文书:“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很多时候不是谁的刀锋利谁就能赢,还要看师出有名人心向背。”

姜轩点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不知道先生觉得河内道应运而生的是何人?晚生愿尽绵薄之力。”

曹功望深深看了姜轩一眼,却并没有答他。

天下大势虽然也算了然于胸,但人力终有穷尽之时,天道也是可悟不可算。

他这些年居在蒲州郡,就是想就近看看。

蒲州郡距离关内道的麟州郡只隔了一个长生湖,距离河北道弘农郡也是只隔了一个渭水。

自从姜潋盘踞长生湖这个三道交接的地方以后,他也着重观察过。

姜潋本就身为大周四大将门之后,平时就多有急公好义之名。

所处的地理位置貌似凶险,被强敌环绕,实则进可攻退可守,特别是眼前这个姜轩拿下陂垄二县以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