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气与星图
秋天是一年中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特别是地元山的秋天。
枫叶随着山脚到山顶一路变红,秋日的阳光又将地上的枫叶渲染上了一层新的颜色,秋风慢慢地吹拂着,这一切都美得像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额…除了在地元山的山路上跑得面目狰狞的周天棋。
周天棋一面跑着,一面看着左手手表上的时间,纵使他急促到喘着粗气,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四十七…四十八…”
就在周天棋手上的手表刚指到五十一的时候,周天棋在天禅寺的寺院门口停了下来。
呼,还好赶上了!
周天棋缓了一会以后,朝寺院的门口看去,正好看到一位布衣老僧朝他走了过来。
“请问可是周施主?”
老僧眉慈善目,朝周天棋鞠躬作揖问道。
“是我。”
“老衲已在此处等候你多时了,这是你所需要的答案。”
周天棋看着老僧递过来了一个檀木的小盒子,连忙接了过来,正想打开看时,却被老僧阻止了:
“施主莫要着急,还是请你回去再做观瞻吧!”
周天棋拜别老僧,虽然心里有着诸多疑惑,却还是按捺住了,头也不回地朝自己家里的方向跑去。
周天棋刚回到家里,在把门窗关好以后,就迫不及待地想将那个檀木小盒子给打开。
檀木盒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周天棋很容易就将其打开了,然后一脸期待地朝盒子里看去。
可下一秒,他脸上期待的表情就转换为了失落:盒子里除了两颗黑色的小圆石,其余的什么东西也没有了。
就这?又玩我?
周天棋感到一阵复杂的心绪,就在他准备把小黑石子拿出来研究一下的时候,那两枚小石子突然自己从盒子里飞了出来,就在周天棋要惊呼的时候,那两枚小石子飞进了周天棋的眼睛里。
啊!
周天棋大喊一声,但想象中的痛楚并没有发生,眼睛也并没有什么不适感,反而像滴了某种眼药水一样舒服。
周天棋立马睁开了眼睛,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吓了一跳:
空气中不知道何时多了许多一团一团的不同颜色的像棉花糖一样的东西,周天棋伸手去抓的时候,它们立刻散开,又漂浮到别处后重新集合起来。
这难道就是羊皮残卷里提到的气?周天棋一脸的不可思议,按颜色数起气团来:
黑色,绿色,绯红色,乳白色,暗金色…?
玄气,灵气,自然之气,煞气,这不是四种吗,怎么会有五种颜色的气体?
周天棋一脸疑惑地又数了一遍,还是五种。起初他以为他把黑色和暗金色看错了,但并没有,那确实是两种不同的颜色。
而且还有一点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漂浮在空中的有颜色的气团并不多,乳白色和绯红色更是少的可怜,而那暗金色的气体更是只有几团。
更让周天棋感到费解的是,那些气团的漂浮轨迹似乎是有意地在避开周天棋,但那暗金色的气体却不是那样的,它们紧紧地围绕在周天棋的身侧,似乎是在找机会跟周天棋融为一体那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周天棋感到眼睛有些发涩,他很自然地眨了眨眼睛,可就在他做了这个举动之后,那些气体就突然消失不见了。
周天棋感到很奇怪,就又眨了眨眼睛,可还是没看到那些不同颜色的气团。
奇怪,这是怎么回事?
周天棋又眨了眨眼睛,还是没有看见那些气团,于是他又重复眨眼了十几次,可直到他把自己的单眼皮眨成了双眼皮,可还是看不见。
什么嘛?一次性的东西?还说什么能解答我的疑惑,现在我的疑惑却越来越多了。
周天棋在心里暗忖道。
过了一会,周天棋又试了几次,可还是不行,于是他有些失望地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
周天棋准备在脑海里把这两天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好好整理一下,虽然他很早就做好了什么灵气复苏这种事情的发生,可真当发生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缓不过来。
就在周天棋盘算着自己到底漏了哪一步,导致接受的信息这么零散的时候,他突然在天花板上看到了一幅还在运转中的星图。
这幅星图十分的奇怪,中间的恒星并不散发着炽热的光芒,相反它还很暗很暗,要不是它周身有着一圈暗金色的光晕,周天棋根本就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暗金色?周天棋像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朝星图的四周望去,果不其然,在这颗暗星的周身还遍布着四颗行星,正对应着另外的那四种颜色的气团。
周天棋虽然看出了这幅星图与那五种气团的联系,但似乎对现在的他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只是又增加了几件他要弄明白的事而已。
周天棋又把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整理了一遍,却还是理不出什么头绪来,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间已经不早了,再耗下去只会徒增疲惫。
周天棋想了想,还是先睡觉吧,等明天起早点再去天禅寺一趟,把事情弄清楚。
既然这盒子里的小黑石子是经由那老僧之手转交于我,那他一定知道点什么,至少也能知道这盒子是谁让那老僧转交的。
周天棋这样想着,顺手关上了灯盖上了被子,摇了摇头清空了下思绪,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秋夜里一片寂静无声,除了几声虫鸣和犬吠,就再无任何其他的声响,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将周天棋门前的古树的斜影投射在他的屋子上,远远看去,真像只野兽张开血盆大口,露出獠牙,想把这件小屋子一口吞下……
没过一会儿,一阵轻微的响声传来,再看向那间屋子时,屋檐上突然一道黑色的身影出现在了那“野兽”的“血盆大口里”…
再凑近时,只听到那道黑影的口里念叨着:
“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花烂熳开。老朋友,几百年不见,你的修为又精进了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