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原料供应
小事弄成大事,说的就是眼前这事。
冯乔乔嚼着棒棒糖,不急不缓的从派出所出来,任凭里头人仰马翻也不回头。
李国新不愿意道歉,蒋弛冷着脸再劝。
他一劝,冯乔乔就跟着冷嘲热讽,那嘴跟机关枪似的突突,眼见着对面李国新的血压蹭蹭蹭飙升。
终于他忍不住了,抄起桌上水杯就想砸冯乔乔。
要不说和老太太是一家人呢,动作标准的就像复制粘贴,冯乔乔能叫他碰到么,只不过还没出手就被蒋弛拉到旁边。
不锈钢保温杯砸落,茶叶水溅了一地。
冯乔乔看着蒋弛眉毛上沾的茶叶,忍着笑弹出一颗奶糖,打在李国新膝盖上,老人家一个趔趄跪在地上,上身不稳又磕在大理石砖上。
中气十足的哀嚎声引得整栋楼的警察纷纷前来查看情况,冯乔乔对着蒋弛道了声谢,也不管他听没听见,走出了派出所。
关于李国新之后的情况,还是吴敏告诉她。
那两磕,李国新的膝盖骨折,牙断了两颗。他一伤,儿子媳妇儿的事没人跑上跑下,两人只好踏踏实实的在拘留所待着。
冯乔乔听的面无表情,她可没使劲,只想让人跪下认错而已。
谁让他平时缺乏锻炼,不好好补钙。
“乔乔,谢谢你。”
“别,”冯乔乔掏掏耳朵,这些天听了好多谢啊,她可不是善心人,这不刚坑的李国新受伤么。
“好好工作。”
说完这句她闭上眼,在躺椅上摇着蒲扇,享受夏日休憩的凉爽辰光。
吴敏凝视她许久,失笑的转开头继续忙。
自家老板的心思,她摸不透,认真干活报答吧。
在她视线转开的瞬间,冯乔乔睁开眼睛,失神的望着蓝天白云。吴敏身上发生的事,让她彻底从退休的奢望里清醒过来。
虽然回到现代位面,科技发达,通讯便利,一切都在进步。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她要挣钱,注定得往人堆里扎,清闲度日,自欺欺人呐。
想罢,她重新闭上眼。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愁的时候放纵自个儿歇会儿,睁眼继续努力。
筹划已久的东宅村之行,终于在一个雨天出发。
李耀宗开着租来的车,载着妻女、冯乔乔与橙子,驶在乡间小道上。
雨天路滑,车行缓慢,李耀宗开的有点紧张,唯恐时间久了冯乔乔不乐意,还是后座的吴敏戳戳他,示意冯乔乔嘴角挂笑盯着窗外,这才放心开车。
橙子看见他们的小动作,心想雨天简直不要太爽。雨天的乔乔姐,心情好到爆棚,怎么惹她都没事。
这家人真有福气,得乔乔姐看重不说,出门玩都能赶上‘好天气’。
东宅村距离禹山镇20分钟的车程,气候适宜,水草丰沛,特别适合养牛放牧。村里的农场甚至还承接了大品牌的牛奶代工,十分有前景。
冯乔乔到了就找上东宅村村委会,询问开办奶牛场的事宜。
村委会的张支书为难的看着她:“奶牛场是集体企业,你这私人承包,不符合政策。”
“我自带技术和资源,只想租用部分养牛场的土地,您可以当作我是个承包山头的。”
她牛不多,从管理局退休处要来的50头母牛,10头公牛,生牛犊子也没这么快,能供上的也就是禹山茶铺,另有一些零售瓶装奶。
开设奶厂的目的也简单,奶源握在手里,再不怕苏霍跟她这儿整幺蛾子。
“东宅村旁边的土地还能承包吗?我想再种点果蔬。”
冯乔乔已经调查过,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村子里闲置的农田越来越多,与其放着长草,不如租出去多笔收入,她相信很多村民愿意。
果然,张支书脸上一喜:“种果树倒是没问题,但是这个奶牛场是本村的支柱性产业,我们也要限制同业竞争。”
言下之意,你自带的资源技术,把地租给你,再把我们挤兑破产了,那他这个书记怎么跟村民交代。
知道症结在哪儿,冯乔乔爽朗道:“张支书,我在镇上开奶茶店,这个农场的奶只供店里用,不会对外。”
张支书不信,什么奶茶店需要单独开一个奶牛场供奶。
这玩意儿都有保质期,喝不完就得倒,小姑娘年纪轻轻,口气不小。
“您有担心我能理解,我们也可以把这条写到合同里,如果食言,我可以赔违约金。”
到底是租金诱人,张支书犹豫不决:“你们先去看看那片地,我需要和村委会讨论,下午再来吧。”
冯乔乔拿出一份合同:“好,这是合同,您先看着。”
见她准备的这么充分,张支书心里的天平又倾斜不少。
这年头村干部不好当,老年人多各项开支多,偏偏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没有创收项,送上门的租金,谁舍得往外推啊。
待人一走,张支书赶紧催人开会。
他们急,冯乔乔不急。
雨天的江南,勾出她思绪中最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