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英杰令
一时间,三人之间的气氛便沉默了下来,寂静的吓人。司马懿也将目光挪回了杨鑫身上,想法自己是已经提过了,现在就看陛下到底怎么说了。
对此,杨鑫也有自己的思量。
正如雨化田所说,要是用了这三个人,很有可能会导致朝廷被背刺,到时候非但没能成功抵御外敌,还又多了一些麻烦的敌人。
可是如果不用,那现在却是缺人,没得挑……
杨鑫仔细想了想,发现换一种思路思考,倒是有奇效。
一如司马懿所说,用这三个人,很明显能对东胡人一个奇袭,其次就是他们打仗自然也需要消耗自己手下的人马和粮草,等到事后肯定短时间内没心思想着要去造反。
光是休养生息,就得花上不少时间!
到时候,大岚也可能能够恢复过来,自己手下也一定有实力去对抗。
不过,如若这些人一开始就要造反……
“朕觉得,这样的事情倒不用太担心。”
“他们就算是想要造反,也得好好想想自己造反之后,有没有那个本事对付东胡。”
杨鑫缓缓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诚然,能当一方领袖的都不是傻子,肯定都会有自己的考量。
再加上那三个人也肯定知道东胡人的凶猛程度,要是不先解决了东胡人,光想着先造反夺权,那么即使他们把权利和皇位夺走,也不一定能够坐稳,死活都得被东胡人扯掉几层皮肉。
其次就是他们哪怕真坐稳了,已经被东胡人祸害的差不多的天下,还能有多少活人?
不是光杆司令都能谢天谢地了!
“为了天下百姓和大岚的基业,朕觉得倒是可以先信他们一次,用一用也无妨。”
杨鑫说罢,便去看雨化田和司马懿的神情。
司马懿倒像是有所预料,显得还算平静,雨化田则依旧还是担心有变故发生,脸上愁容满布。
杨鑫也没急着让他们立刻给答复,而是坐在留了点思考的时间。
最终雨化田叹了口气,暂且认了。
“现在这情形,恐怕也只能这样了!”
“不过陛下,您可千万要做好防范,万一这三个人拎不清情况,要搞事,咱们也好提前做足准备。”
司马懿表示确实如此,用归用,防范也不能少。
杨鑫微微颔首,让他们放心就是。
“朕当然考虑到了这一点,自然会派人看着,不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明面上,你们切勿将心思表现得太过明显。”
二人老实点头,表示一定能做到。
待到二人相继离开之后,杨鑫也开始着手准备颁布英杰令和诏书一事。
英杰令好说,只需要让人将东西全部张贴在各个地方,再由军队负责相关事宜就行。
至于针对那三个人的诏书,董卓和赵匡胤的好说,毕竟这两个人是被自己分封出去的异姓藩王,就算再怎么想暗搓搓地搞事,明面上也得听自己的命令。
再加上紧要关头,百姓们风声鹤唳,肯定都会听到点希望他们出兵御敌的动静,要是他们不动,最起码名声上肯定先臭了。
至于朱棣,则是杨鑫觉得有些棘手的家伙。
这人明面上要反自己,虽然现在销声匿迹,但是肯定也在某处暗中潜伏。
愿不愿意帮自己,帮大岚,都不好说,也不好猜。
唯一能赌的,就是这家伙起兵时用的借口是“为了大岚百姓”。
因此,接下来要给这三个人的诏书,得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写,其次就是圣旨送出的场面也一定要大,舆论环境也必须保持始终对朝廷有利。
杨鑫深吸一口气,还是俯身写起诏书,半天功夫下来才算写好,中间还扔了无数废稿。
等到有了成果,杨鑫又让张让把韦小宝喊来,让韦小宝借助天上人间的渠道,把这三份诏书的动向给大肆宣扬出去!
他就不信,那三个人能不接!
……
次日,英杰令的出现吸引了不少百姓们的注意力。
本来因为东胡人的出现,大家就已经人心惶惶,可是一想到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又毫无任何长处,根本无法为自己赖以生存的故乡和国家提供半点帮助,着实让不少人郁闷的不行。
属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至于虽各个都有满满爱国热情却又因派不上用场而愈发落寞。
更有甚者,觉得自己甚至能够直接等死了。
“反正逃到哪都会被贪婪的东胡人找到,还不如一开始就等死算了。”
有人叹了口气,脸上看不见半点生的希望。
然而下一秒就被别人一巴掌糊到了脑壳上,打的人头晕目眩。
“说什么呢?是个汉子就给老子挺起腰杆,别总是给那唉声叹气的,家里的牛羊都没你屁事多!”
被打那人很是不服,捂着脑壳就准备上来叫嚷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