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陷阵营
说起“陷阵营”的功绩,那自然要提的就是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二人的刘备军队,实力可见一斑。更让杨鑫在意的是,其中高顺以忠诚闻名,吕布当初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
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以至于曾经每每在史书中读到这点,杨鑫都忍不住为高顺跟错了主而感到可惜。
而如今,这支队伍和高顺一起到了自己手下,且原先寥寥七八百人变成了万人,可见只要装备跟得上,那么战斗力也绝对大大提升!
“只要能让高顺忠心于我,可就直接解了一大心头之患!”
杨鑫心里顿时那叫一个乐呵,喜上眉梢之际更是浑身轻松愉悦,就连东胡强攻南下的消息所带了愁绪都化解了不少。
只是第二日,等到上朝之际,群臣百官觐见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纷纷上奏有关东胡侵扰的事情,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一个个地把各地的情况汇报完后,才稍有停歇。
“陛下,东胡之事确实要紧,应当尽快处理!”
闻太师脸上带着些许急切,他知晓现在的情况根本不能拖,不然迟则生变,对大岚不利。
百官更是急切地盼望着杨鑫能给些反应,他们需要一个决定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
简单来讲,也到了需要杨鑫表态的时候。
杨鑫一扫文武百官的神态,大致将他们的情况看了个遍后才问。
“朕昨日就已经知晓东胡侵扰大岚边境,且现在打算南下的事情。”
“如今大岚百姓也因东胡一事变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甚至意图侵害他人,在敌人来杀死他们之前,享受一时快感,有违我朝律法。”
“因此,确实该尽快解决,只是诸位爱卿,你们对东胡一事有何看法?求和还是打回去?”
早在上朝之前,杨鑫就通过锦衣卫了解到了诸多大臣实际上在昨晚已经完成了私下会面和统一口径的种种行为。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时候唯有求和才是最快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快,便有大臣站出来说。
“陛下,臣认为现如今东胡南下侵扰大岚是事出有因,只要从根本解决了后患,他们必定会重新回到自己的领土,不再冒犯我们!”
“所以,我朝只需要以友好的态度与之进行和谈即可,不用太过费力进行攻打,反倒劳财伤民。”
说罢,那名大臣便低下头,不敢去看杨鑫,但心中不停地祈求着杨鑫能够尽快答应,也省得他们为了想办法说服杨鑫而大费口舌。
杨鑫闻言嗯了一声,可是腔调过于古怪,让人分不清他到底是答应还是反对。
正当众人心中疑惑越发多了起来的时候,杨鑫又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呢?难不成也是和他抱有一样的想法?”
诸位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他们一个个地作为人精,自然听得出杨鑫的语气并未有半点不认同,心下便认为杨鑫这是同意了刚刚那人的观点,于是开始纷纷站出来表率。
“陛下!臣也认为应当求和!”
“陛下,求和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快办法!武力并不一定能够起效!”
“臣等赞成求和!”
……
一声接一声地过去,瞬间站出了一大群官员请求求和。
杨鑫粗略一扫,几乎除了那几个用的上的忠臣,其他几个全它娘蛋的都是赞成求和。
即使一早就有心理准备,此时杨鑫心中都极为恼火。
他想不明白,这些人得是有多么蠢,才能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杨鑫的脸色也随心情的变化而难看了起来,只是他还并未将脾气发泄出来,只是板着脸点着最先表率的那个大臣问。
“你说说,你为何觉得求和才是最快的。”
“既然敢这么说,就总得有个理由吧?”
那个大臣此时正停留在自己已经被认可、计划即将成功的喜悦之中,压根不知道杨鑫此时已经在发火的边缘反复徘徊。
于是他直截了当地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您可能有所不知,据臣了解,那些东胡人之所以选择在开春之际攻打大岚,实际上是因为冬季寒灾过重,冻死了他们不少牛羊,死了不少人。”
“再加上东胡这个国家本身就以游牧民族为主,生活资源相对匮乏,远没有大岚丰富,所以他们为了接下来能够在春季后过上好日子,便选择进攻大岚,掠夺大岚的资源!”
那大臣在说起这些时神采奕奕,就好似亲眼见过一般说的头头是道。
“而且陛下,东胡人其实在平日里向来温和,臣相信只要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他们一定会选择撤兵,不再攻打我们。”
“这段日子里虽然东胡的军队对我朝百姓肆意烧杀抢掠,但是我朝身为泱泱大国,自当有大国气量,不应局限于这小小的伤亡人数,而是应当用大国胸襟体谅他们的落后和不堪,日后再多加教化,不仅可扬我朝威名,同时还可借机宣传我朝胸襟和高尚品德,与圣人比肩,引得万国朝拜,鼎立天下!”
说罢,那名大臣便勇敢地抬起头,直视杨鑫,好似觉得自己说的非常有道理。
其他大臣见状,更是连声附和他说的对,也开始纷纷请愿,希望陛下能够早日选择和东胡和谈。
“陛下,还请您早日下定决心!”
“对,陛下,臣恳请陛下起草有关和谈的圣旨,早日开始准备!”
大臣们相信,和谈会是唯一的出路,而且只要早日解决了东胡,那么才能将对春耕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