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征北大将军
杨鑫仔细端详了这奏折半天,兀的笑了出来。好家伙,这满口文绉绉的,自己还以为是怎么了呢。
这整了半天,原来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说什么眼看着像是曹操等人那一拨前辈都已经得到了重用,自己作为后生,自然也不应就此碌碌无为,希望能够为陛下,为朝廷,为大岚做出点什么贡献。
啧,自己就突然之间明白了,这家伙为什么当初就只会纸上谈兵了。
瞧瞧这遣词造句,哪里像是个武将?
这要是告诉自己,这是哪个书香门第的少爷写给自己希望能够谋求个一官半职的自荐信,自己也都能相信。
“张让,去。”
“把征北大将军赵括给朕喊过来。”
杨鑫微微颔首,既然这赵括如此想要出风头的话,那自己若是不给他意思意思,岂不是很对不起赵括这满腔的抱负和这一手好文笔?
“是,咱家这就吩咐下去。”
张让这也早就已经对于杨鑫突然喊哪个官员过来而感到习以为常了,毕竟陛下的心思,可不是咱们这些下人能够轻易揣摩的。
但是说起来这赵括,张让的印象倒还真的不算太深。
在张让的印象中,赵括是马服君赵奢之子,也算是将门子弟的后人了。
听闻也是自幼熟读兵法策略,说起来也是他们赵家的独苗苗了,满腔希望都寄托在了赵括的身上。
杨鑫摩挲着手中的貔貅摆件,微微眯起了眼睛。
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
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
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虽然说是短短的几句描述,但是也已经足以看出来当年这场长平之战的险恶。
长平之战,是赵括一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战役,也是唯一一次重大的战役,更是令他身败名裂的一次战役。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就连蔺相如都曾经说过,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在杨鑫的眼里,这一少年将领的一生,既是可笑,亦是可悲。
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
此人自己是用,还是不用?
杨鑫的手指有节奏的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似乎是在思量着什么一般。
最终,他手中貔貅重重的往桌案上一摔,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赵括,可用,但是不可重用。
杨鑫心中的思量刚刚落下,便听到门外传来了张让的通报。
“陛下,征北大将军赵括已到——”
“好,让他进来吧。”
杨鑫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眼前之人。
【赵括】
【身份:征北大将军】
【忠诚度:七十】
【天赋:将门子弟(学习兵书等技能速度增加百分之三十),纸上谈兵(若是担任主帅,将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固守成规,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武学:长枪逐龙(a级)】
【内力:四十年。】
【境界:武者。】
【战力值:800】
看到赵括那高达七十的忠诚度时,杨鑫下意识的愣了一下,但随即也很快的释然了。
依照马服君赵奢的性子,将自家儿子教育成一个忠君爱国之人,到也不算是什么值得惊叹的事情。
反倒是说起来实际战斗力,若是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臣赵括,参见陛下!”
赵括大步流星的上前,恭恭敬敬的朝着杨鑫行了一礼,眼神中尽是炙热。
看来陛下此次召见自己,一定是看到自己的奏折了!
说句实话,当递交上这份奏折的时候,自己的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许忐忑的。
但是当自己收到张让来喊自己进宫的消息的时候,自己心中就明白,这次做对了。
来宫中的一路上,赵括可以说是完全抑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将自己脑海中可以幻想出来的,自己率军打仗的场面,统统描绘了一遍。
无论是率领五十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杀敌,还是率领小支部队在敌我后方搞偷袭游击战,自己皆是根据兵书上的情况,把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都排练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