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汽车杂耍 - 桃杏争春 - 面食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桃杏争春 >

第437章汽车杂耍

第437章汽车杂耍这种大卡车,总让玉盈想起小时候老家驻军时的陆军部队,想起当时结识的膂力过人的陆军战士周力群。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周力群的消息了。

卡车上没有空调,夏天天气本就炎热,覆盖整个车身的帆布保暖效果却是极好,再加上人数众多,空间狭小,愈发显得空气憋闷,燥热难耐。而到了冬天,反其道而行之,寒风凛冽,呼啸而来,帆布罩子上总是洞眼遍布,破口横生,完全没有遮风御寒的效果,而当卡车迎风飞驰的时候,又加速了相对风的速度,大风从各处的破口鼓荡而入,力大势急,呼哧带响,仿佛吹着口哨一般,胀得帆布罩如同一条吃满了风的破帆,呼喇喇地拍打着下面的钢铁架,像是在为卡车摇旗呐喊。风势经过车速和破口的增强之后,车上的人就如同站在了风洞实验的现场,风打在脸上,吹进衣领,如剑削刀剜,更添锥心刺骨之感。

不仅如此,车上还没有座位,无奈只能站着,有些身材修长,或人高马大之流,空长着冲天的个头,在这里却全然派不上用场,优势变成了劣势,被头顶的帆布兜头盖下来,只好卑躬屈膝,缩肩拱背,佝偻着身子忍受大半个小时的颠簸。有些人不堪站立之苦便席地而坐,但即便如此也应小心谨慎,卡车的车棚里是条状木质底板,可能因为年久失修,缺上个一尺三寸,也是常有的事。低头看下去,下面的车轴就近在眼前,还能看到柏油马路被速度拉成线条,飞快地向后驰去,告诉车上的乘客车子在飞速前进。而木板的缺口显然不是刀劈斧砍而成,破口处呲哩拉茬,如针尖麦芒,若是不事先观察好,屁股定要见血。

更有甚者,大巴车像是新研发的中国高铁,全程禁烟,而卡车就好比老旧的绿皮火车,没有禁烟的规定,公司的烟民比例又长年居高不下,等那些嗜烟的小青年在卡车狭小的空间里优雅地点起香烟时,车棚里立马就变得如同来到酒吧的夜场,烟雾迷离,似真似幻。每次遇到这种情况,玉盈都有种想跳下车去的冲动,到后来,他既因承受着常年的膝痛而无法久站,又不想到卡车上去吸同事们的二手烟,所以毎次遇到卡车时,他就干脆步行出厂区,到外面去坐公交车。

厂区门口有就只有一趟公交车,编号是也是34,这让他时常想起大学母校门前的34路公交车,想起发生在那里的许许多多的故事,以及和妻子项玉阑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浪漫时光。在燕山大学门前那路公交车上,学生很多,学生给老人让座位是车上经常上演的场景,也是河北大街上常年传扬的佳话。

坐车的人喜欢漂亮的大巴,讨厌破旧的卡车,就连司机似乎也是喜新厌旧,嫌贫爱富,对卡车存在着严重的偏见。开卡车的司机大概是想开优雅的大巴而不得,总是把卡车开得飞快。尤其到了急转变的地方,没有丝毫减速的迹象,如果车速不够快甚至还要多踩一脚油门。像是职业车手参加汽车接力赛一样,恨不得把内侧的车轮开得离地三尺,若不用这性能顽劣的卡车上演一幕精彩的漂移,不足以显示自己高超的驾驶水平,似乎也只有这样的表现,才能与卡车的相貌和脾性般配。

车上的人视线被帆布遮住,不知急转弯会在何时到来,通常没有心里准备,因而总是在突然而至的转弯加速中提气狂呼,站不稳脚步,如同舰艇在海上遭到大浪的冲击,瞬间晃得东倒西歪,跌得人仰马翻,紧接着就响起一阵阵怒水狂涛般的谩骂。

几年前跨海大桥未通车之时,进出舟山岛只凭船运,而从大陆来的客船主要停靠的是鸭蛋山码头。当时鸭蛋山码头的几个路边小餐馆门庭若市,生意红火,迎送着进出岛屿来来往往的旅客。可自从跨海大桥通车之后,干净敞亮又经济快捷的高速大巴车,排着长龙从跨海大桥上驶近舟山岛,算是让这个岛上的居民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鸭蛋山码头上的餐馆生意因此而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已经变得门庭冷落,全无人气了。

外出的汽车绕过鸭蛋山码头外的转盘,一路向南开去,路过公司的公寓楼,再穿过晓奉岭隧道,这才真正进了定海古城的范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