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武侠寻梦 - 桃杏争春 - 面食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桃杏争春 >

第443章武侠寻梦

第443章武侠寻梦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描写了一个桃花满山,机关遍地的世外仙境,就是东海桃花岛,此地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就在舟山本岛南面,与沈家门渔场相对。从小对金庸武侠痴迷的玉盈一直想到实地去探访一回,只是限于公司纪律,一直不得其便。于是,借一次休假回家探亲的机会,他特意逗留了一天,去美丽的桃花岛一游。

他还约了大学时在国防生队伍里的同学胡塞,胡塞毕业后,顺利地分到了部队,而且很巧的是分到了舟山的部队,这让玉盈感到分外的惊喜。玉盈从公司出发,而胡塞则从他所在的营区出发,两人相约直接在客船码头相见。

这天上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青山含黛,碧空如洗,朵朵白云挂在天上,好似棉絮,春天里难得的好天气。玉盈从公司请了假,轻车简从,便衣着身,欢天喜地,踏出厂门,心情和天气一样的好。人若心情好了,运气也好,他刚出厂门,迎面便驶来一辆公交车。公司的厂区比较偏远,门口只有一趟公交车经过,每隔一个小时才会有一趟。由于地处偏远,连出租车都很少经过。

干净明亮的公交车甩开轮子,顺着厂门前的公路欢快地驰去。这条路是以前的老路了,现如今正准备拓宽,已经把西侧的缓坡铲平了,还把路旁的一座小山丘硬生生地铲去了一边。

被铲开的山包露出了红白相间的岩石,岩石间沙土几经雨水冲刷而下,在低矮的断崖上流挂出一道道红色的水迹,像是淌着血的五花肉。路边瓦砾遍地,杂草丛生,若不是因为气候多雨,空气湿润,满地黄土化身为泥,估计只须微风一带,便即尘土飞扬,黄雾满天。大量的石块和河沙堆在路旁,像是时刻准备出征的将士,要在这片荒芜的大地上打一场战争,用自己的身躯把就这里筑成平坦顺畅的现代化大道。

玉盈乘公交车来到市中心的文化广场,然后又步行来到了快速公交车站。快速公交不停车,速度快,越来越成为许多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方向。自从美丽的舟山岛被列为特区之后,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借助着后发优势,新区的道路修得宽阔整洁,四通八达,被称为brt的快速公交系统也因此得到大力发展。

玉盈做在快速公交车上,一路欣赏着沿途的美景。天依然湛蓝,云依旧洁白,阳光还是那么耀眼,心情还是那么愉悦。岛上原本人口稀少,新区与定海老城又相隔甚远,一路上车行如流,人烟无几,青屿座座,湖泊连连,草木郁郁,碧水盈盈,尽是人间美景,锦秀山河。

车子穿山洞岭,蜿蜒而行,阳光照在平静的水面上,照在青山的绿树上,照在路边的灯罩上,照在明亮的车窗上,随着车子的行驶,光线不断地变换着角度,一束光刚去,一道光又来,像是舞台上的荧光灯,随着人的脚步变换。快速公交有着通行优先权,一路上行到之处,车流自开,好似船行海上,劈波斩浪,又如皇帝出行,万民拥避,玉盈看着百车主动避让的情形,心中感到十分的舒畅。

来到轮渡码头,玉盈一眼就看到了在售票门口等待的同学胡塞。胡塞长得身体健壮,面目粗犷,一米七五的个头,配着一百七十斤的体重,看上去人高马大,虎虎生威,只觉得强悍,毫无肥胖之相。一开口说话,嗓音温厚有力,声若洪钟,操着浓重的晋北口音,完全一副蒙古大汉的模样。

码头的售票厅颜色黯淡,风格古朴,门窗油漆剥落,老迹斑驳,看上去已经经历过不少岁月的侵蚀。外面的行人穿梭,步履匆匆,大多都是渔人的打扮。渔人在海上度的日子多了,长期顶风冒雨,踩波踏浪,迎着烈日,戴着骄阳,皮肤都被晒得黝黑,磨得粗糙了。不仅渔夫如此,渔婆也是一般模样。

此时正好有一班船从嵊泗过来,一大波渔民从码头上走出来,肩上都挑着扁担,扁担上都挂着鱼篓,鱼篓里装着新鲜的海货。

有一个渔民出站后把扁担卸下来,把鱼篓打开,和他的渔婆一起把里面的海货挨次翻一遍。

渔篓是扁平的,其实更应该叫渔筐,一层摞着一层,扁担的每一层都有五六层,加起来重量恐怕也有七八十斤。这个季节已经不冷了,以赶上有日头的好天气,渔夫从下船担了这么智短的一段路,额头上就已经出了细汗。

渔婆从背上的一个双肩包里拿出一条干毛巾,给渔夫擦汗。玉盈和胡塞在一旁驻足,看到渔篓里的海货种类很多,有鱼有虾,还有螃蟹。有些鱼不但长得奇形怪状,而且还五颜六色,看着像是鱿鱼,却又不像鱿鱼,大概是鱿鱼的近亲。

他们把渔篓打开,是为了让里面的海货透透气,要是把海货闷死了,那就不值钱了。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海货是他们赖以为生的生计,是家里日常生活开销的重要经济来源。

他们不敢马虎,要像宝贝一样仔细地呵护着这些鱼虾,就像那些深山里的老农民仔细地呵护着自己的小牛犊或者小羊羔一样。

他们有些是来岛上探亲的,有的是把新打的鱼带到岛上来卖的,都带着各自的目的,演绎着与大海和海货有关的生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