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元箴帝连夜召了十来个臣子和自己的几个儿子入宫商议。
原来是青日峰的山匪作乱,连续一个月下山抢劫村庄,抢完便烧,已经有十来个村庄的百姓遇害。
这伙山贼在青日峰盘亘许久,此地山势险峻,山贼又狡猾,朝廷曾派兵去围剿,但每次都铩羽而归,元箴帝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此番,这些山贼是在太过分了,元箴帝忍无可忍,想要派兵去剿灭他们。
但谁领兵前去又是一个问题。
黎王和太子,举荐宋嘉言。
宋星河,李季却反对,这还是宋星河头一次在朝堂上帮宋嘉言说话。
连元箴帝都诧异,由此可见宋在他心里的地位。
元箴帝原本想要梁国公领兵前去剿灭山贼,但梁国公推脱说自己旧伤复发,无法领兵前往,觉得宋嘉言更为合适。
此番,他跟太子站在一个阵营里,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元箴帝问宋嘉言的意思。
宋嘉言道:“青日峰的山贼扰民日久,百姓深受其迫害,儿臣愿意领兵前往将其剿灭。”京城处于北边,这个季节要寻一只活的大雁来做纳采之礼实在是难,青日峰在南方,正是大雁南归之处,他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去猎两只好的大雁来。
而且这些人等着他吃败仗,那他就让这些人见识见识他沈昭的本事。
元箴帝见他如此有信心,倒是不反对他冒险一试。
他道:“你愿意前往也很好,不过你从未带兵打仗,此番可有胜算?”
宋嘉言立下军令状,他道:“若是儿臣没有剿灭山贼,儿臣任由父皇处置。”
元箴帝答应了,眸光又看向梁国公谢安江,他道:“你旧伤在身,也不便领兵,便将手里的兵符先借给楚王一用。”
梁国公大惊,未料到皇帝会有此一招,若是没有兵符,他们谢家便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但转念一想,他的谢家军又怎么会听从楚王的号令,借给他又如何。
这日,正好是元宵。
宋今日约了宋嘉言一起去看花灯。
她等了一整日,一直等到天黑宋嘉言才出现。
宋嘉言是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进去的,府上的人也不敢再拦着他。
宋星河也知道他来了,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宋嘉言上前抱住她,低头在她的额上亲了亲,随后又推开她,垂着看着她的小脸,道:“让你久等了。”
宋仰头看着他,桃花眼弯了弯,她笑道:“没事哥哥,我们去看花灯吧。”说完,她拉着宋嘉言就要走。
宋嘉言将他拉回来,低低道:“不急,儿,哥哥有事情要跟你说。”
宋见他神色郑重,便是宋嘉言有要事,她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忙问道:“什么事。”
宋嘉言抬手将她垂落的发丝撩到耳后,他道:“哥哥要出去青日峰剿匪,可能要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宋听说过青日峰的山匪,这伙山匪凶悍异常,很不好对付。
可这伙山贼上辈子在这个时候并没有作乱,为何忽然便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宋有点舍不得他,问:“哥哥,什么时候走?”
宋嘉言道:“这几日就要出发了。”
宋道:“那哥哥何日才会回来?”
宋嘉言握紧她的双手道:“不知,但我定然会在我们成亲之前赶回来。”
既然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宋也不会阻止他,她垂着眸子道:“那哥哥一定要平安回来。”到底还是露出几分落寞之色来。
宋嘉言见她不开心,眉头拧了拧,他用轻松的语气说道:“走,哥哥带你去看花灯。”
宋轻轻的“嗯”了一声,被宋嘉言拉着往外走。
两人到府门口坐上马车一起去了大街上。
下马车后,宋瞧见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十分热闹,街道两旁挂着排排花灯璀璨夺目。
宋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心情也好了不少。
拉着宋嘉言穿入人群中,须臾,两人便来到一个卖花灯的摊子面前。
宋瞥了一眼上面的花灯,指着一个兔头灯笼道:“哥哥,那个花灯好漂亮。”那灯笼的耳朵上嵌着兔毛,就像真的兔耳朵一般。
宋嘉言偏头看她,嘴角噙着丝丝笑意:“想要?”
宋不可置否的点头。
这时老板笑眯眯的搭话了,他道:“公子,姑娘,只要你们能猜中灯笼上挂着的灯谜,和灯笼便可以送给你们。”
宋嘉言见灯笼底下皆用红纸写着字谜,那盏兔头灯笼上挂着的字谜是:“云中望月,雾里看花。”
谜底是一句诗。
宋嘉言不假思索的念道:“两处茫茫皆不见。”
老板见宋嘉言回答出来了,笑弯了眼睛,忍不住夸道:“公子真是才思敏捷。”
说完,便将灯笼取下来,将上头的字谜揭掉,把灯笼给宋递过去。
宋欢喜的接过去,两人提着灯笼继续前行,不多时,便到一个卖面具的摊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