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经济体系
清晨时分,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轻柔地洒落在大地上。
清水湾基地内,一缕缕袅袅上升的炊烟宛如灵动的丝带,在空中缓缓舞动,宣告着新一天的开始。
在过去的三天里,居民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团结与协作精神。他们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了澡堂和公厕的建造任务。
而李洋也在此期间去了一趟马丁镇,在与程凯交流一些信息的同时又带回来了十三位新居民。
其中十男三女。
男的照例能干土木力气活的牛马,女的则是懂得一些生活技能的女工,比如纺织之类的。
就这样,在基地总人数扩充到四十人后,居民们又经过连续五日的奋战,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时间来的十月底,南郊气温已经跌至个位数的时候,清水湾基地二期扩建工程的基础部分终于顺利完成。
长达数百米、高达三米的混凝土砖墙如同坚不可摧的卫士一般,高高矗立起来,将清水湾基地紧紧地环绕其中。
这堵厚实的围墙给居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让他们能够安心地生活和劳作。与此同时,电灯照明设施的安装也使得夜间施工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进度。
之前的夜晚,由于缺乏有效的照明手段,居民们往往不得不早早休息,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无奈。
毕竟异种夜袭的事情还犹在眼前。
然而,如今已到深秋时节,白昼变得越来越短暂,而黑夜却来得愈发早了。每天傍晚六点不到,天空就会被黑暗彻底笼罩。
若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在这个时间点就停止施工,那么无疑将会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同时也会严重拖慢李洋所规划的基地发展速度。
如今围墙全面竣工以及电力系统的成功引入,让清水湾基地建筑大队每天的工作时间能够延长数个小时。
这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尽管我们的管理者李洋先生有被指控诸如虐待居民、强迫他们超时劳动,甚至还包括所谓的“自愿”加班等嫌疑。
不过,谁让这里是废土呢!
这里没有监管部门或者相关法律来管束他李洋。
但话又说回来。
尽管如此,也别说我们李洋是个黑心老板,虐待员工。
要记住,他,是会给加班费的!
是的,你没听错,加班费。
因为就在三天前,李洋颁布了《清水湾居民工资暂行条例》。
这部条例的出台犹如一道惊雷,彻底让清水湾基地告别了大锅饭模式,引领基地昂首阔步地迈入了崭新的计划经济时代。
条例颁布之后,基地官方(指李洋),将不再大包大揽地为居民们提供食宿保障,而是转而根据每位居民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来合理发放相应的工资报酬。
当前,工资暂时是以马丁币来结算的。
这是由于李洋尚未寻觅到适宜之物作为清水湾基地专属的货币。
要知道,以他们现有的工业水准,压根无法制造出那种既能长久保存又难以伪造的货币。所以在此情形之下,只能暂且借用邻居家的货币应急使用。
好在大家对此都表示认可。
然而,当居民手中握有了工资,即拥有了金钱之后,那必然得给他们提供消费的途径和场所,否则整个经济体系便会陷入停滞状态。
试想,如果人们手头有钱却无处可花,往小处说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往大处讲,则有可能导致货币失去价值,甚至整个经济彻底崩溃。
尽管李洋采用马丁币作为清水湾基地的货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稍作缓解此问题。
因为如果居民们在清水湾基地内无法将钱花出去,他们尚可前往马丁镇消费。
可是,如此一来,又会衍生出另一个棘手的难题——财富外流。
这对身为基地管理者的李洋而言,同样是个极为严峻的考验。
原本,李洋按照常规模式向居民发放工资,而居民则拿着这些工资在他所掌控的范围内进行消费。
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体系,无论资金如何流动,清水湾基地可用于流通的货币总量始终保持恒定。
然而,如果居民们持续不断地将手中的钱拿去马丁镇消费,那么这部分资金将会流入马丁镇商人们的腰包之中。
更为关键的是,倘若李洋无法借助贸易或其他有效途径重新赚取这些外流的资金,长此以往,清水湾基地可供流通的货币数量必然会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如此一来,势必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对整个基地的经济稳定造成巨大冲击。
鉴于上述情况,在清水湾基地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关键时刻,为确保自身经济系统得以平稳有序地运转,李洋深知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最大限度地促使居民们将手头的钱财花费在本基地之内。
于是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洋毅然决然地大手一挥,郑重宣布自废除大锅饭制度起,食堂以及澡堂等原本属于基地公共福利性质的设施将不再免费提供服务,而是直接转变为收费设施。
与此同时,清水湾基地内部居民商店的筹备工作也开始加快进行,旨在为居民们创造更多可以消费支出的场所和机会。
依据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清水湾基地的居民们成功地解决了最为基本的生存所需之后,毋庸置疑,他们必然会将目光投向更高层级的需求。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初李洋最初从马丁镇购置回来的那些乍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商品,此时就能够大显身手、派上用场了。
要知道,这些被认为“无用”的商品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无是处,它们只是暂时未被人们所发现其潜在的价值罢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这些商品或许会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热门物件。
不仅如此,极具商业头脑的李洋甚至已经开始深思熟虑起来:待到居民们的财富积累到达某个特定阶段之时,自己是否应该适时地抛出诸如枪械这类具有极高价值的物品,从而巧妙地收割掉他们手中所积攒下来的大量钱财呢?
毕竟,对于废土上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都是极其渴望获得更强力量与安全感的。因此,枪械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具备着极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