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买粮
...........
粮食贩卖站位于街道的尽头,占地面积相当宽阔。它的大门面宽敞明亮,卷帘门下摆放着几台老旧的落地式电子秤,这种款式让人想起了李洋曾经在菜市场或学校食堂见到过的那些秤。
这些秤的年纪没人知晓,不过李洋曾听年龄大些的马丁镇居民提起,自马丁镇建立起这几台秤就摆放在这了。
尽管贩卖站宣传这几台秤准确无误,可以精准称量出每一颗粮食的重量,但根据马丁镇居民亲身体验来看,说它们“黑心”都已经是表扬的话语了。
不过贩卖站仗着马丁镇内仅此一家,他们有恃无恐,是完全不会管居民们的怨气与投诉的。
哦,抱歉,他们没有设立投诉渠道这种东西。
毕竟马丁镇长年纪大了,不允许有太尖锐的话语进入他的耳朵里。
......
店铺内外都有持枪护卫站岗,他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毕竟,粮食作为重要的生活物资,必须严加保护,以防那些饥饿难耐的贱民们心生邪念,打起"零元购"的主意。
走进店内,可以看到内部的布置相对简洁明了。大部分空间被用来存放成袋的粮食,这些粮食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景象。然而,它们与顾客之间隔着一堵坚固的玻璃墙,使得人们只能远远观望,无法亲手触摸到这些珍贵的食物。
在店铺中央的位置设有一个柜台窗口,里面坐着一个看起来六七十岁的老人。
这位老人名叫"老邓头",他是马丁镇的居民之一,据说还是马丁镇长的远亲。尽管年纪已高,老邓头的头脑却十分清醒。
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得到马丁镇长的信任,并长期担任粮食贩卖站的工作,是因为他拥有异于常人的特殊才能。
废土历来到一百年这个时候,接受过战前时代教育的那一批人早就已经死光了。如今废土上的幸存者,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废土人”,他们没有接受过战前时代的教育,对于算术和管账等知识了解甚少。
在马丁镇这样的地方,能够准确计算一百以内加减法的人都被视为“数学高级人才”。
然而,老邓头却与众不同。
据说他小时候偶然捡到了一本战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对其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从此踏上了自学之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他的水平远远超过了马丁镇其他居民。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老邓头生活在战前时代,他可能会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不过现实情况是,这位“天才数学家”却在马丁镇担任了半辈子的账房先生。
当李洋的身影出现在窗口前时,他听到一句。
“买什么?”
苍老的声音从窗口后的柜台内响起,李洋定睛一看,一个老头躺在一把正在前后晃荡的躺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悠哉悠哉地边晃边看。
“我需要大米和麦子各三百公斤,腊肉一百公斤,然后还有猪油二十公斤,咸菜五公斤,还有盐,也来个五公斤,要多少马丁币?”
“嗯?”
听到李洋的需求,老邓头放下手中的书,手搭在摇椅的扶手上,停下晃动,眼睛微微眯起,盯着李洋审视了一会,然后不急不缓地说道:“盐限量,一天最多买一斤。”
听到这个,李洋瞪大了眼睛,“什么!盐限量一天最多买一斤?什么鬼啊。”
老邓头听到李洋的反问,也没生气,只是淡淡地说道:“这是马丁镇长上个月发布的规定,你可以去问他老人家。但我建议你先看看周围。”
“周围?”李洋听后左右环顾了一下。
因为人数多了不方便的原因,他此时是一个人在窗口前,而余鸿雪则是在外面看管着那批新买来的居民。
李洋看了看周围,顿时变脸笑道:“呃,是马丁镇长上个月颁布的规定啊,那没事了,我没有不尊重他老人家的意思,哥几个把枪放下吧。”
也不怪他变脸如此迅速,只因为刚才他眼角余光瞥到,粮食贩卖站旁边的几个护卫有抬枪的动作。
人在屋檐下,他只能赶紧道歉服软,才免于一场危机。
坐在柜台内的老邓头,面对这种场面眼睛都没有抬一下,他确认了一遍李洋的需求,而后又发问道:
“为什么要这么多的物资?你准备远行?”
之所以老邓头会这么问,是因为在马丁镇,一般人家不会储备太多的粮食在自己家里,一是买不起,二是家里也没有储存的条件,买了储存不当容易坏掉。
所以,一次性购买大量粮食的,不是要出远门,就是打算当二道贩子。
而后者,是不被马丁镇长所允许的。他老人家是绝对不愿意看到有人在他这个老吸血鬼的身上吸他的血。
至于为什么他没想到幸存者聚居地集体批量购买的可能。
不是因为其他幸存者聚居地没有这个需求,而是因为他们会以幸存者势力的名义去找专门种粮产粮的农庄购买,那里量大还便宜。
马丁镇的粮食就是这样来的。
相当于农庄是原产地,而马丁镇这类的是经销商。
.........
“远门?”
李洋刚开始还有一刹那的疑惑,但他看向老邓头,莫名觉得对方的神情似乎在暗示什么,结合他发问的话语,李洋突然醒悟过来。
“哦,远门,是的,我要出趟远门去隔壁行省,和家人一起,行程至少得一个月呢。”
他一点就通,自行补充了更多的资料背景,完善缘由。
“这样啊……那准备这么多食物也就说得过去了。”
果然,老邓头听到李洋的话语后明白似的点点头,而后拿出纸笔开始写条子。
“三百公斤大米和麦子,猪油二十公斤,腊肉二十公斤,咸菜五公斤,盐一斤,共计23678马丁币,你带够了吗?”
老邓头写完条子,抬起头看了一眼李洋,见他身上不像是带了这么多钱的样子,于是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