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东方欲晓
第19章东方欲晓
倒霉的猪在地上弹着后腿,胯下臭不可闻,元膺一阵尴尬,幸亏每人看见他的脸色,要掩饰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装逼。
他抬手准备拍拍老村长安慰一下,呼啦一声,靠近他的村民又躲开了一大截。老村长不愧是练过的,夹着小竹马跑得比少年都快。
在众多村民眼里,这位仙人头顶熠熠放光,打神鞭在手,人畜莫近,简直是数百年来未有之人物。
妘武在此刻显示出首领的气质,只见他向前深施一礼,低头说:“仙人的责罚,我自当承担,愿以命抵,但求仙人发大慈悲心,饶恕宗门上下。”
说完又进一步上前撩衣跪下,“凡宗门上下,愿倾其所有,只求仙人施大法力,贯通阴阳两界山,让我族人重获新生。”灯光下,身影被拉得老长。
元膺本性单纯良善,极容易相信人,心中的那一点芥蒂早已解开,感觉自己不会说话了,干巴巴的说:“你起来,现在人人平等,不兴下跪。”
刚一伸手,看到妘武身躯抖了一下,耳听得身后的肥猪哼了一声,把伸出去的打神鞭讪讪的收了回来。
妘武不肯起来,村民渐渐的又围了上来,老村长夹着竹马也飘了过来,一个刹车到了跟前。烛光中,村民的眼神始终是灰白色,但是面上却露出哀伤和讨好的笑容。
元膺轻轻的叹了一声,动手解掉身上的逆变套装,轻轻的放在地上,把头上的灯取下来把在了供桌上。再转身,把妘武从地上扶了起来,手中感受到妘武的体重较轻,一个大个子感觉只有百来斤的样子,身上的衣服材质仿佛似麻似棉。
哇!村民看见仙人头上的光还能取下来,感到非常的惊奇,窸窸窣窣的走上前来,又不敢太靠近供桌,也不敢言语。
反正有蓄电池在这里,元膺也没有打算关掉头灯,就高坐在供桌旁的一个木桩上,秦人时期是没有座椅的,自己又不擅长跪坐着。他看着这里的村民,低着头沉思了一会儿。
天色始终不曾大亮,殿内依然要靠蜡烛和油灯才能看清。元膺又向外面看了看,估摸着大概来了两个小时了,此次来的目的已经基本达成,可以考虑回家了。但是妘武口中所说的贯通阴阳这件事却没有听明白,另外,《生阳诀》又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村民寿命均在百岁以上,在大道不显的奇异世界,这部心法的作用肯定是非同小可,如果放在自己的世界,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妘武见仙人沉思着,不敢轻易打断,只能招手让一个少年走过来,低头说了几句,少年就出去了。
元膺低头沉思了许久,轻轻的拍了拍屁股下面的木桩,抬头说话了。
“天空始终是这样吗?”
妘武赶紧回答:“一个月前上天忽然现出星辰冰盘,但是书中所记载的日轮始终没有出来过,我等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天明了。”
“这是太阳不显啊。”元膺轻轻说道,他在迷茫中忽然想到一件事,一个月前,他在原世界的观音寺临摹石碑经文,似乎在刹那间感受到了问心亭的石碑,冥冥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于是他突然一抬头,问妘武:“你这里有《道德经》吗?”
“道德经?”妘武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又看向旁边的老村长,他们两个已经是问心村里学问最高的人了,老村长也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
元膺在临摹石碑经文的时光中,《道德经》的上部分如同流水一般,从石碑流向心里,在没有修行指引的时候,他就时时默诵《道德经》,在静坐的时候,能够感觉头顶的煌煌光明。
在问心亭的石碑上,元膺也发现了石碑上出现的经文,正是观音寺的石碑上的文字,不同的是金文写就。
因老子是战国时代人物,虽然各地的文字不同,但是金文在当时流传较多,秦统一之后才有小篆,细想来碑文用金文写就是非常适合问心村的人来传承的。
“有纸笔吗?”元膺问到,当他脱口而出时就后悔了,好蠢,秦时人怎么会有纸呢?
“没有!”妘武小声说:“是做什么用的?”
“就是,就是像竹简一样,可以记录的。”元膺解释说,既然问心村有匾额,就一定有可以记录事件的东西。
妘武从神像的后面抱出一个木箱子,从里面取出三样东西,元膺看了之后,大吃一惊,这是真的纸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