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紫色菩提》(21)
拥有
我们可以训练一种拥有。就是在心灵上拥有,不在物欲上拥有;在精神上对一切好的东西能欣赏、能奉故、能爱,而不必把好的事物收藏成为自己专有。星云大师退位的时候,许多人都为他离开佛光山而感到惋惜,他说了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话,他说:
“佛光山如果要说是属于我的,就是属于我的。因为大自然的一切,小如花草清风,大到山河大地,如果你认为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了。
“佛光山,如果要说不是属于我的,就不是属于我的。因为不要说佛光山这么大的园林,不能为个人拥有,即使是自己的身体也不是自己所拥有的。”
这两段话很有智慧,是由于大师真正彻悟地照见了人生的本质,人具有两种本质,一种是极为壮大开阔的,一种又是极端的渺小和卑微。在心念广大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一切几涵容一切,可是比照起我们所能欣赏与涵容的事物,我们又显得太渺小了。
明了了这一层,一个人对事物的拥有是应该重新来认识的。我们常在心里想着“这是我的房子,这是我的车子,这是我的土地,这是我的财产……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了拥有,就有了负担,雄不能自在。
到了年老体衰,即使拥有许多东西,但不能享用,也就算失去了;最后两手一摊:才管放什么宝负翁东茜也握尔住李。
在佛经耳所有婆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用来拥有的,而是用来舍的,一个人舍得下一切则是真正壮大,无牵无挂,一个人拥有切正是沉沦苦痛的泉源。
我们是入世的凡夫,难以直趋其境,但我们可以训练一种拥有,就是在心灵上拥有,不在物欲上拥有:在精神上对一切好的东西能称赏、能奉献、能爱,而不咖好的事物收藏成为自己专有。能如此则肩睐于物欲上的奔逐,免于对事物的执迷,郑么人生犹如宽袍大袖,清风飘次‘浦何忧之有?
清末才子王国维曾代《红楼梦评论》中说:“滚上之鱼,庄、惠之所乐也,而渔父袭之以网署;舞蓉之木,五、曾之所憩也,而雄者继之以斤斧。若物非有形,心无所住,则虽殉财之夫,贵私之子,宁确,对曹霸、韩干之马,而计驰骋之乐,见毕宏、韦僵之松,而思栋梁之用,求好述于雅典之偶,思税驾于伞字之塔者韶?”
说得真是好极了!当人看到鱼只想到吃,看到树就俱要砍,看到大画家画的马也想骑,画的松树只想到盖房子……那么这些人就永远不能拥有鱼的优游、树的雄伟、马的俊逸、松的高奇种种之美,则其所欲弥多,随之苦痛弥甚,还能体会什么真实的快乐呢?
一九八六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