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紫色菩提》(19)
信仰使人清净
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立;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最近,我应台北市修女联谊会之邀,到主教会署去演讲,一口气讲了三小时。同日演讲的还有辅大教授李震神父,黄昏做弥撒之前,我们曾有一个小小的座谈,李神父虽是奉献于基督,但他要在座的修女们应多从佛、道、儒、墨等家去研究智慧。
他说:“作为中国的神父和修女,与西方人是不同的,因为我们一出生就流着佛、道、儒、墨的血液,所以不应该,也不能斩断这些传统的东西,我们更要向里面求智慧。”
然后是修刻门唱圣歌、做弥撒,室内遂流动着良兽与优美、庄严与和谐。
我虽是虔诚的佛教徒,看到修女们脸上的表情时也不禁深受感动,感觉到人能有一个可以坚持诚敬礼拜的信仰实在是丰常幸福的事,由于有了信仰,才能有直心、有静心、有道心。
人间的许多美德也是从信仰中养成的,登如讲慈悲的心情,佛教是渡众生,天主教是为人群服务;餐如守戒清修,佛教是比丘和比丘尼,天主教是神父和修女;替如见诸本心和忏悔,佛教是禅坐静观,天主教是默祷弥撒……在信仰里,人可以有奉献、谦虚、宽容、相信宇宙力量等等美德。
最重要的是,信仰使人清净自在,真心回满,远离欺倒梦想。尤其是佛法中认为信是最上乘的,也是最世间的,因为信才能得智慧,才能成正觉,才能渡生死的大河。《大乘十法经》说:“信为最全乘,以是成止觉;是故信等事,智者敬亲近。信为最世间,信者无穷之;是以信等法,智者正亲近。不信善男子,不生诸白法:犹如焦种子:不生于根芽。“《梵纲戒经》说:“一切行以信为首:众德根本。’《心地观经》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都说明了信仰的重要。
对于信仰的人,《楞严经》说得好:”苦如琴、瑟、草模、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达摩血脉论》则说:“所以不信,留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可辨得日光?”
没有信仰的人难以知道信仰可以带给人怎样的悦乐,也很难知道信仰可以达到怎样平静清净的境界,当然不知宇宙之大,时间之无量了。
禅宗有一副名联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南宋的兽能禅师解释得最好:“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正如肖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那些无法参透的事物所呈现的是最高的智慧和光彩夺目的美:而我们类似萤火之光的能力,却只能靠‘知’与‘感’,这种最原始的形式来了解它呢!”
信仰的智慧确是无与伦比的、至高无上的、正见无邪的智慧。
我们都是有情的众生:财富、名器、享用皆不难求,难的是能把智慧信仰摆在一切之上,使我们心如赤子,得真正的明净与感动,如佛所言“我净故施净。施净故愿净。愿净菩提净。道净一切净。”
人生还有什么比清净是更高的境界、更真如之美呢?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