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偶遇三车间过主任
穆尧刚进入一车间,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调度室,他看到了一个精瘦的高大身影。这个身影,他最近一直都很熟悉。“过国梁主任怎么会在一车间?”穆尧心中闪过一丝疑惑,甚是不解。
也难怪穆尧想不通,因为这几天的三车间,正是“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第一批设备正在调试中;第二批设备也就是穆尧上周见到的那批设备,已安装完毕等待调试。
这个时候的三车间,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缺技术、缺时间。缺人,就是缺一线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还没到位;缺技术,懂这2批设备操作技术的人,目前只有一个人,还是从外部厂借调过来的,元旦后这个人就回去了;缺时间,集团和部门给的指标,春节之前必须试生产,压力那个山大呀!
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三车间的代理主任过国梁还跑出来,的确有点想不通。
既然看到了,那就过去打个招呼吧。穆尧当即刹车并转了个弯,走进了调度室。
“华主任好,过主任好。”穆尧微笑着打了一个招呼,继而继续说,“过主任打扰一下。华主任麻烦问一下,车间明年的年度计划,有哪些需要配合的吗?”
穆尧的这句话,要不我们再分析分析?
第一,把两位主任都包含了,还没有违和感,关键是谁都不得罪。都打招呼了,都问好了,至于说对方怎么反馈,就已经不是穆尧去考虑的问题了。
第二。对过主任说“打扰一下”,因为要打断两位老大的谈话,关键后面是主要与自己所在的一车间华主任聊。当着人家老过的面,不和人家老过玩,还不要打个招呼吗?
第三,在过主任面前立个好人设,以后去三车间找过主任帮忙,估计也会方便些。
其实,今天的这几句话,再加上之前的几个事,综合起来后,三车间过主任对穆尧的印象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有紧迫感了。
第四,自己真心想配合一车间,所以才这么问华主任,这可是稳稳滴加了一大堆印象分呀!
“小穆,是郑工让你过来的?”华主任直截了当的问。
这句话太有杀伤力了,言简意赅,直击要害,搞不好就很容易两败俱伤。
关于是否郑工安排的问题,穆尧有2种回答方式。
回答1,是。也就是说,这“是郑工安排的”,那么华主任倘若真安排了“如何配合”,穆尧怎么回去交差?因为,郑工是没有安排的,这就等于穆尧是无中生有,两头不得好!
回答2,否。也就是说,这“不是郑工安排的”,那么你过来问什么?倘若华主任真安排了“如何配合”,你穆尧能做主吗?既然做不了主,你跑过来嘚瑟个什么?
这个时候,就体现职场人高超思维能力的时候了。既然刚才已经把脸面亮出来了,那下面就得咬牙把脸面撑足了。
可是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那就是切入点。也就是说切入点不同,诠释的方式自然就不同。想到了这些,穆尧便决定如此切入。
“这个年度计划,我问过郑工怎么弄,他说‘明天就定了’。我想这应该以车间为主,所以就过来看看有什么能配合的。”穆尧详细的说明了一下,句句属实,有条有理,如假包换。
同时,穆尧也很明确的回应了2个关键点:第一点,不是郑工让我来的;第二点,是我自己想来配合。
因此穆尧的回答,既没有把郑工给“出卖”了,又凸显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既把车间的位置提到了一定地位,又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可是绝佳的“既损人又利己”,更是不见鲜血的一箭双雕!语言能杀人,大家信吗?看看呗,这不是刚“杀”了一个人吗?
“哦,明白了。放心吧,明天下班前,大家就都知道了。”华主任笑着说。
这句话的特点就是,看似是说了,实际上没有说,而且什么都没有说。这就是职场人际中的“延后法”,非常经典。
尤其是当自己不能说时,特别是在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时,用这种延后人际法,把答案延续到后面,此法立竿见影!
“好的,那我明天留意一下。两位主任你们忙吧,我去车间看看。”穆尧笑着说,转身就要离开调度室。
真正高明的职场人,这个时候就应该明白——应该见好就收了。对方都不想继续交流了,自己还杵在这里作甚?何况你穆尧突然走进来,还打断我们的工作交流了呢.~
“小穆,明天上午三车间试车,空了去看看吧。”过主任这时说了一句话。
这里有必要,再次科普一下哦。
在机械行业,关于设备的使用,有如下5个关键的过程和术语。
进场,设备运到指定场所,有的也叫进厂;验收,按照合同规范去检验;安装,机械部分先进行,包括地基、组装等;调试,在电气部分驱动下,人员去调整机械部分;试车,按正常生产流程sop去操作。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试车合格后,设备就可以试量产了,也就基本上算是稳定了。
“好的过主任,我一定抓住机会去学习。”穆尧说完,点点头,转身进入了车间。
同时穆尧心里嘀咕着,这么快就试车了,调试都没怎么做,这很不符合常理呀?
就是因为这句话中的核心问题,让明天上午的试车,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而在穆尧的身后,华国强主任和过国梁主任相互看看,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华主任竖了一个大拇指,过主任点点头,然后两人相视一笑,再继续谈事情。
华主任竖大拇指,是赞许;过主任点头,是默许。相视一笑为何?待考!
华主任赞许,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真心为车间服务的技术人员。他在这家集团呆了一辈子,见到的技术人员太多了,企业里有句话是“铁打的车间,流水的办公室”。而刚才这个小伙子,让他看到了欣慰,也找到了动力。
过主任默许,就内涵很多了。他希望部门也能配一个,像刚才小伙子一样的技术员,这样三车间的技术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同时,他也想到了部门副经理朱广权的话,“穆尧是你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今天所见,让他更加深信不疑。
其实让穆尧更加想不到的是,今天自己的这个动作,却也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