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穆尧夜晚进入三车间
穆尧的这句话,也的确是有水准。首先,正向回应。不论朱广权做了什么,也不管他说了什么,我都请您朱广权放心。这就既不让朱广权尴尬,也让夏明看着舒服。
其次,表达心意。我是很懂事的,你们两位大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哦……
再者,明确主次。再一次摆明了夏明和朱广权的位置,谁是老大,谁是副职,你朱广权副经理自己去考虑吧。
最后,即时表态。表达了自己此时的意图,我的成长,是离不开两位提携滴!
……
终于离开了夏明办公室,穆尧也长舒了一口气。不是因为压抑,穆尧觉得很轻松;也不是感到委屈,穆尧认为得不到的,其实也未必是坏事。
这句话,在元旦后的“广交会”上,穆尧就近距离也对王静娴说了。
主要是穆尧觉得,外面的空气太好了。
到底为啥呀?
办公室里面的两个老烟民,左一根右一根,太吓人了,快把他熏趴下了。
在快走到办公室门口时,穆尧下意识的发现,楼下三车间里的灯,居然还亮着。只不过不是全部亮着,好像只亮了极小一部分。
“都快8点了,怎么还有人在加班?照理不会呀,他们的设备还没安装调试好……”穆尧心里不断的盘算着。
也许是下意识的驱使,穆尧没有回办公室,而是直接从这一侧下了楼梯,直接走向了三车间。
由于三车间的大门是半敞开的,所以穆尧侧了一下身,就是径直走了进去。而进去的一瞬间,眼前的场面让穆尧惊呆了。
只见三车间主任过国梁,正围着一台设备不停地在转,同时还不知道在画着什么。
“这家伙在干嘛?”穆尧有点摸不着头脑。
既然来了,索性过去看看。
自打白天和过国梁接触了一下,穆尧越发觉得,这个过主任深不可测!所以穆尧更想借助这个机会,知道过国梁在做什么。
穆尧在人际交往上,始终本着如下原则:与高人过招,可以快速技高一筹。
正是穆尧的这个习惯,在后来的很多场合,都帮助了他很多的忙。
不过有一句顺口溜,那就是“好奇害死猫”。同样的,人也是不能有太重的好奇心的,否则也未必有好结果。可是只要是正向的好奇,却是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
为什么这么讲?
毕竟,了解了知道了以后,是可以提前做个铺垫的,更是可以提前做好周全准备的。
快走近过国梁时,过国梁也发现了穆尧。
“哦,是小穆呀。来的正好,你是搞机械的,正好有个地方弄不懂,我请教一下。”过国梁没有任何的过度,直截了当。
“靠,怎么和白天的套路,完全不同呀?!”穆尧心里不禁想到。
其实穆尧在走过去的过程中,心里已经准备了至少4个过国梁看到自己的版本,自己也相应准备了4个回应的套路……可是,但可是,可但是,这家伙居然简单粗暴!
“不按套路出牌呀,的确是个人才!”有本事,穆尧心里暗竖大拇指。
这个本事,也是职场人必须要掌握的。
有太多人的,只知道一成不变,就不知道随机应变,更不懂得以不变应万变。
“变”这个本事,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奇葩之一。其实这在万经之首的《易经》里,老早就已经初现端倪了。
《易经》中的“易”有3个基本要义,分别是:变易,整个世界都在遵循着一些规律变化;简易,大自然的真理其实很简单;不易,千变万化的世界里,真善美的东西,世间的真理,自然的法则是永恒不变的。
“客气了,我刚好路过,就进来看看。过主任这么晚还在加班哇?”穆尧也是简明扼要。
这个应对能力,更是职场中人必备神器!
又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对方已经明确进入主题时,另一方也要相应进入这个主题,否则双方的交流就比较难继续下去了。
一旦出现这类情况,俗称“没有共同语言”。
对于具备了这种能力的,我们通俗点讲,姑且可以称之为“配合力”。
而拥有这种配合能力的人,基本上,就可以达到了《三国志》里,形容卧龙凤雏的那句千古名言“识时务者为俊杰”。
哇靠,这一会儿功夫,就出现2种大招了,会不会还要继续放大招呢?
“就是这个位置看不懂,帮帮忙研究一下。”过国梁继续直入主题。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穆尧凑了过去,先问清过国梁的具体疑惑后,再看了看设备的整体情况,又研究了一下设备的内部构造,最后集中在过国梁说的那个位置摆弄了几下~
就这一连串的做法和动作,让站在一旁的过国梁不仅心中慨叹:穆尧,男,21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刚参加工作才一年半,就凭刚才这套做事风格,前途无量呀!
为什么过国梁会这么想,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却是有根源的。
因为就在2个月前,也就是过国梁刚从总装部门调到配套部门三车间当代理主任时,朱广权请配套部门副经理朱广权私下里吃饭。
因为都是“技而优则仕”,所以过国梁就先拜了朱广权的“码头”,也算是对路子了。
两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以后,微醺的朱广权,本就口吃的他更加口齿不清地对过国梁说了一句话,“如,如,如果你想,想在配套部门发,发,发展,穆尧是你,你将来最大,大的竞争对,对,对手!”
为什么会有这句话,后面自见分晓。
“过主任,”略微沉思后,穆尧开了口,“你来看看,我觉得这个位置,应该是这套动作原理,而重点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