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车间师傅们的问题 - 职场沉浮又一年 - 高谈阔论慢生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章车间师傅们的问题

10分钟后,穆尧已快步走进了一车间。由此不难看出,大型国企的主厂区,尤其是与重型机械有关的厂区,会有多么的大。刚进入钣金车间这一跨,穆尧就隐约发现有几个人,正围在那里讨论着什么。

什么叫“一跨”,这里也有必要解释一下。

在大型机械行业的车间里,都有重型行车,靠车间两侧墙梁上的导轨支撑和滑动,用来起吊与移动重型物品。而这种龙门行车都是特别的长,横跨在整个车间的上面。而车间地面的布局,又是中间走过道,两边是设备。所以一个车间,就被分成了2个部分,每个部分就叫做“一跨”。

什么是“钣金”?我们还得再次恶补一下。

就是在机械车间里,因工艺需要,会用到一些不同规格的金属配件。这就要靠特质的设备,把金属原材料“变成”相应的不同规格的配件。这种改变,只是物理层面的改变,没有改变其化学成分。

穆尧没有凑过去,而是直接去了车间调度室,毕竟打电话的是华国强主任,这次来找的也是他。而华主任的办公室,正是在车间调度室的。

可就在穆尧刚要转身去调度室时,却发现里面没有人。“嗯?什么个情况,华主任去哪里了?”穆尧正在疑惑时,突然发现华主任就在刚才围在一起讨论的人当中。因为刚从太阳底下进入车间,里面光线又不大好,再加上穆尧走得太急只顾着去调度室,一时没看清。

找到目标了,那就直接过去。就当穆尧凑了过去,并伸长脖子从外围向里看后,才知道大家在讨论图纸的问题。听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图纸可能有问题。

“这可是郑工绘制的图纸。”穆尧心里暗想,难怪车间这么急着要找他。可是不管怎么说,既然自己来了,那就要想办法协助解决问题。即便这是郑工绘制的图纸,只要是能把问题解决了,大家都应该开心的。

其实,穆尧如果不参与这件事,郑英华郑工不可能会对穆尧有戒备心。但是穆尧偏偏的就去参与了,居然还弄好了!这就使得郑工的防备心更大了,也给日后的隐患出现,埋下了一颗大大的“地雷”……

“华主任,是什么问题呢?”迅速做好决定后,穆尧就开始说话了。

本来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纸上,再加上车间光线昏暗,也就没人发现穆尧过来了。等穆尧说话了,大家才知道他来了。

“啊,是小穆呀!郑工没来吗?”华主任边向车间外看了一眼,边说着。

“郑工应该是去其他部门有事,我就先过来了,看看有什么可以协助到的。”穆尧快速地回答着。

之所以快速回答,前面已说明过。那就是华主任在工作上,效率非常高,语速也超级快。

而在回答的内容上,穆尧在来的路上,早就打好了腹稿。既不能说找不到郑工,这样就是出卖对方;又不能直接把活儿揽过来,因为还不知道是什么事。

这就是职场新人的艺术,这句话。绝对是“天花板”级别存在的。不信?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应该。因为穆尧不清楚郑工到底去哪里了,又不能说自己找了个遍都没人,那岂不是变相在说郑工“串岗”了不成?所以“应该”两个字,就是自己也不清楚,这也只是个人的猜测而已。于是乎,就留给别人无限的遐想,也留给自己和郑工无限退路。

第二,其他部门。这个就更吓人了,集团有那么多个部门,有在主厂区里的、还有在外面的、在外地的都有好几个。即便我是去找郑工了,那么多部门,让我一下子怎么能够快速找得到呢?

第三,有事。这个就是定性了,郑州是去办事。作者画外音:而不像吴薇大美女那样,纯粹的是去聊天。

第四,我先过来。说不准有可能,郑工马上也会过来呢。我,也就是个先锋官,估计大部队还在后面风雨兼程呢!

第五,协助。如果说“办事”是帮郑工定性,那么“协助”就是穆尧给自己定位。同时也告诉大家,我就是过来帮帮忙滴。后面的所有事,还是得靠大家,有事还得找郑工!

卧擦,能把语言玩到这个段位的,如果说不认识仓颉先师,那都是绝对不大可能滴。

要不然,我们再科普一下,可否?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上古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天生双瞳四目,察星宿运势、观鸟兽足迹,依天地之留形而创文字。开创文明之基,故被尊为“文祖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

“既然穆工来了,来来,来给穆工说说现在的情况。”华主任马上开了腔。

这句话,就已经把穆尧给套进来了。跑,那是不可能跑得掉喽。此话一出,这就是脑子转得快与慢的区别了。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管理层,其实个个都是人精。无论说话还是做事,虽然不至于滴水不漏,但绝对是字字珠玑~~

这个时候,只见车间师傅老尤,一手拿着图纸,一手拿着已加工出来的部件,简单的给穆尧介绍了事情经过。

在听的过程中,穆尧就在琢磨着怎么应对。等尤师傅说完之后,穆尧基本上已经有了大概的解决办法。

但是,穆尧没有马上表态,而是反问了一句:“尤师傅,根据我们大家的讨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

这就是穆尧高明的地方!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6.9*書吧看!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凡事,都不要急于做决定,除非这个事已经火烧眉毛了。只要不是太过于急迫,建议还是要等了解清楚之后,再拍板!更何况,这是郑工的所辖范围,他只是过来帮忙的。

那怎么才能够了解透彻呢?就是问目前的主要问题。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问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尤师傅的感受。不能把压力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而是要责任分摊。所以穆尧才说“根据大家的经验……”,就是说,尤师傅你现在要讲的话,是大家一起统一的观点,只不过是你代表大家说出来罢了。

另外,穆尧用了“我们”这个词,就是把现在现场的所有人都涵盖进来了。这么问,尤师傅就更加没有压力了,就会如实反映,也不会有任何顾虑!

看看吧,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能方便。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要向唐朝中期,突然冒出来的武则天时代的武周政治家狄仁杰学习。狄阁老经常对一位下属说:“元芳,你怎么看?”然后嘛,李元芳就自己噼里啪啦地说了出来;再然后呢,李元芳就自己七尺咔嚓地把事情做好了……

所以这里,我们小结一下下:多问一句,有很多时候,会给自己节省很多的力气!

也就是因为这句话,使得穆尧和车间师傅们,聊到了很多“内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