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一百万两
被赶出茶道大会之后,关媚跟关海灰头土脸的回了府邸。
想到以后自己要面临的处境,关海便头疼不已:“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江纵怎么会搅和进来的?”
一开始的时候,关海并没有意识到整件事情有江纵的参与。
但随着事情往后发展,看着江纵跟余家配合默契的样子,关海也意识到了不对劲。
不过那个时候指出这一点已经没什么作用了,只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奇怪。
江纵怎么会发现他们的布局,从而提前想好应对策略,来破坏他们的计划呢?
关媚眉头紧锁:“现在纠结这些还有什么用?要紧的是怎么把我们今年的茶都卖出去!”
茶这种东西,越是新鲜才越好喝,若是长时间积压,那风味就会损失许多,上等的好茶都要变次等。
关海摊手:“我能有什么办法?事情闹成这样,往年那些茶商还会来买我们家的茶吗?”
关家不像谢家,在各地都有店铺,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往年他们的茶,主要就是靠着各种茶商买卖运销各地。
这些年跟他们合作的茶商,基本都参加了这次的茶道大会,即便没参加的,这次事情闹的这么大,肯定能从别人那里听说事情经过。
此次影响过于恶劣,关家的名声必然跌到谷底。
不管这些茶商是打心眼里鄙视他们,还是担心跟他们合作之后会影响到自己的名声,他们会断绝跟关家的合作将会成为既定事实。
关媚当然明白这些道理,她沉思半晌,最后下定决心:“眼下只能降价了。”
“那我们得亏多少啊?”
“你还看不明白吗?从我们被赶出茶道大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没有其他选择了,不赶快卖出去,这些茶叶放在手里以后还是会贬值!降价去卖,肯定能吸引一批不管名声,只要利润的小茶商。”
“可这不是饮鸩止渴吗?”
低价卖茶虽然可以弥补一时的损失,不让这个季度账目太过难看,但自古以来都是降价容易涨价难,若关家的茶价格降下来,给旁人留下了他们的茶只值这个价的印象,以后还想提回原本的价格就难了。
“不喝这杯鸩酒现在就会死,喝了好歹能挺一阵,以后再想办法!”
关海无法反驳,只能叹了口气:“好吧……”
“我去联系茶商,你也别坐着了!都动起来!”
茶道大会结束之后,整个关家都忙碌了起来,关媚一连见了许多茶商。
这些茶商多是一些小茶商,没有资格参加茶道大会,如今那些大茶商不跟她们合作了,关媚只能以降价的方式吸引这些只在乎利润,并不在乎名声的小茶商。
这样便能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逐渐把手里的茶给卖出去,避免损失更加惨重。
关家这一忙就忙了两个多月,赶着春季结束的时候勉强把今年的茶卖了八成出去。
最后算了算账,血亏十万两。
整个关家愁云惨淡,谢家那边则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再度拿下茶王称号,让谢家的茶根本不愁卖,除此之外,今年春季又没有什么大的灾害,雨水跟阳光都恰到好处,谢家旗下的不少田庄稻子长的颇好。
入夏之后天气又热的很快,更便于稻谷成熟,而且谢家还有盐业这个重要支柱,夏天天热更利于晒盐产盐,从各种方面来说,今年都是一个丰收之年。
然而谢文翰对此并未太过高兴,甚至有些闷闷不乐。
他所烦忧的倒不是商业上的事情,而是国事。
南楚跟北离开战之后,这场仗已经打了快两年有余,虽然人在江宁,但作为首富,又是五皇子的钱袋子,谢文翰不得不关心国事。
最近朝堂上的一些人事变动,让他隐隐嗅到了一丝不安的气息。
六月十五,一封从京都来的书信,终于让他的不安得到了验证。
看完信之后,谢文翰紧急召集了江宁周边的一批掌柜,对账目进行了清算。
家里的来客忽然多了起来,谢礼言自然也有所察觉,逮着吃晚饭的时机,她便好奇的问了一嘴。
“爹,最近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最近为何召了这么多掌柜过来?”
谢文翰叹了口气:“跟北离的这一仗打了两年有余,国库告急,军饷难以为继,皇上命二殿下跟五殿下一同筹集一百五十万两的捐输,押送前线。”
所谓捐输,就是指国家有难时捐献的银钱。
二皇子跟五皇子党争多年,都想拿到那空悬的太子之位,谢家支持的是五皇子,王家支持的是二皇子。
如今皇上点名让这两个争斗不休的皇子放下隔阂,一同来筹集捐输,便可看出这件事的紧迫性,其次便是在暗示他们各自找王家跟谢家要钱了。
谢礼言直接问:“五殿下让我们家出多少?”
“一百万两。”
谢礼言倒吸一口凉气,音量都不由自主高了几分:“这么多?”
“所以才发愁啊。”
一百万的资产跟一百万现成的银粮可是两回事,即便富如谢家,马上拿出来也有些难度。
所以谢文翰才紧急召回旗下掌柜算账,看看各个产业目前都有多少现钱,未来用的预算要多少,哪些钱现在能动。
谢文翰叹了口气:“他们在上面拿着刀斗,砍的却是我们的肉啊……”
五皇子一口气提出这个大数目,估计也是想在陛下面前争个优胜,讨陛下欢心。
毕竟跟二皇子这个老对手一起筹钱,谁筹的更多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