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嬗变记 - 频阳老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嬗变记 >

(3)

八点半钟,秦丰集团的会议室里,来开会的集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均已就位。唯有摆有秦时安桌卡的位子空着。

八点三十六分,秦时安从外面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我迟到了,耽搁大家时间了。”他讪笑着拱拱手,看了一下表说道,“为表示我的歉意,我给大家发个红包,发到我们的总裁办公会议群里。”

秦时风示意他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六分钟,按规定六千,你发个六六六六吧,吉祥。”

底下马上有人笑道:“小秦总吉祥!谢谢小秦总红包。”

“再发一个呗,小秦总威武!”

.......

在公司内部,为了在称呼上区分开他们弟兄两个,大家一般叫秦时安小秦总。

等抢红包的喧闹声渐渐沉寂,秦时风咳嗽了两声,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会议要开始的信号,会议室里立马安静下来了。

秦时风扫视了一圈,看到所有的人都按规定穿着工装,坐得整整齐齐的,等着他讲话,心里甚是满意,就笑着说:“今天不用这么严肃,大家放松一些,会议的时间可能比较长。”

“我刚大概齐数了一下,今天参加会议的,算上我总共四十五个人。其中叫我哥的六个,是我本家侄子的七个,我叫哥的一个,加上其他沾亲带故的还有九个。总共二十三个,算过半了。”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也就是说,今天在场的,大多数都是自家人,自家人更要好说话守规矩,今天不管伤害到谁的个人利益,都不许犯浑。否则一定严肃处理。”他提前给他们敲敲警钟。

秦时风喝了口茶,看到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都盯着他,笑道:“我刚点到的人里面,大专以上的举一下手,注意,我说的是第一学历。”

稀稀拉拉地有人在举手。

“还不错,八个。都是年轻人。”秦时风说道,他接着追问:“本科呢?”

他看到只有一个人举手了。

这个人长得很瘦,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样子也就三十来岁,可前额上已略微有些秃顶了。他是他本家侄子秦才重。他示意他把手放下来。

秦才重是古城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毕业的,是他们村恢复高考制度后考的唯一一个一本,这可是他们秦李村的骄傲,更是他们秦姓家族的骄傲。这孩子那时候家里穷,母亲是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全靠他老实巴交的父亲秦时杰在地里刨食维持。他考上大学哪一年,秦时风以企业的名义奖励了一万元,每学年又资助五千。才使他顺利读完了大学。这孩子很懂得感恩,毕业后就应聘到集团来了。经过五六年的锤炼,加上人也很上进很聪明,现在已经是秦时安的副手,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了。

“不错,一堆杂木楔子里赖好还有几个能用的呢。”秦时风开玩笑道,“关键要看我这个木匠咋用呢。你们说是不是?”

“是!”有人附和着笑出了声。

“可在座的扪心自问一下,你现在堂而皇之地坐在这儿,你真的懂企业管理吗?你真的有技术专长吗?你真的能胜任自己当前的工作吗?”秦时风表情慢慢变得严肃:“能给自己评分到六十分的举手!”

“家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好意思举手。

“看样子,你们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秦时风话锋一转:“当然,我不是想否认大家的努力、大家的成绩,只是想告诉你们,秦丰集团现在很危险!照目前这趋势发展下去,今年估计要首次出现亏损,金额估计不少于两千万!”

“两千万哪,各位!”他的声音变得有些激动,“知道啥原因吗?”他声调也开始高起来了。

会场里不再有人响应,变得鸦雀无声。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有死路一条!”秦时风狠狠用左手拍了一下桌子。

“管理跟不上去!怎么办?出路在哪里?谁来说说。”

会场里依旧没有人响应,出现了难堪的静默。

“黄红丽你说说。”秦时风开始点名。

听到集团总裁直接点自己名字,黄红丽把鼻梁上的黑圈眼镜往上扶了扶。准备发言。

她今年三十二岁,是五月份应聘到集团来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初来伊始,她便在工作中展露出与众不同的工作作风。她性格直爽作风泼辣,在工作中不怕得罪人,敢说实话。秦时风点名让她发言,本来就是让她打头炮的意思。

“我来的时间才三个来月,得罪的人已经不少了。”黄红丽打开笔记本,下意识的用手按了按,“总裁让我说,那我也不藏着掖着,该说的问题还是要说清楚的。”

“本来嘛,做人力资源就是得罪人的事。”黄红丽自嘲道。

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情绪激动,她脸色潮红,面颊上的几颗雀斑也愈发明显了。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部经理,说实话,我看到咱们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真的很吃惊。”

“我梳理了一下,我们集团大大小小的法人实体总共十六个,分公司项目部等二级单位四十二个。归集团直管的子公司岗位有:十六个公司经理岗,二十二个副经理岗。可有的公司业务很少收入也很少,照样设有经理副经理。像这样的岗位完全可以合并到其他公司去。因此我认为在经理级的岗位设置上,完全有压缩合并的空间。”

“有具体方案吗?”秦时风听的很认真。

“有,根据公司业务规模,分别设置专职经理岗兼职经理岗。也就是说有些专职经理岗位完全可以让其他人岗位上的人兼着,这样可以把经理级岗位压缩到到只设置十二个,副经理级根据业务量和规模,可以精简到十四个。我测算过,这样做至少可以节约二百万的人力成本。如果加上二级单位的精简,还可以再省二百万。”

“那精简下来的人怎么办,怎么分流?”秦时风继续追问道。其实他知道答案的,黄红丽给他汇报过多次了。他只是想借她的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罢了。

果然,所有人的都很专注的注视着黄红丽,想听听她怎么讲。

“把所有的职位都拿出来竞聘,包括外面的应聘者也可以竞争,能者上庸者让。落聘的如果愿意干,可以层层分流,不愿意干的让另谋高就。”

“现在各级政府都不养闲人,何况我们还是私企!”黄红丽小声嘟囔。

秦时风摇了摇头,说道:“这个太激进,不行!许多弟兄从一开始就跟着我,他们许多都是放羊娃出身,不能推到社会上一推了之。要给他们条活路。这是原则问题。”

“但岗位压缩这件事马上要做起来,否则长期以往人浮于事,影响工作效率。”

来参加会议的经理副经理们听着他们俩的这段对话,面面相觑,谁都不敢插话,因为可能牵扯到每个人,大家的表情都很专注。后来听秦时风这么说,有些人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表情也放松下来了。

“还有一个不可理解的事呢,我也要说说,”黄红丽颇有点借机一吐为快的意思:“我们十六个实体里总共配了二十四名会计,十六个出纳。”

“也就是说,每个公司都配有出纳,至少配一名会计。”

“有必要设置这么多会计和出纳吗,尤其是出纳,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多。我们大多数单位都在这栋楼办公,完全可以一人多岗的。”

“短期来说,出纳和会计岗位完全可以根据业务量减并,长期来说,要打破条块分割,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合理配置人员和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才是最关键的。”总裁助理林宇森突然插话道。

“营改增已经开始全面推行三月了。据我了解,咱们财务人员能够吃透政策的几乎没有,更别说做税务筹划了。”林宇森说道。

“不是几乎没有,是压根就没有!近些年在这方面可没少吃亏。”秦时风加重了口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