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米家小儿子牵着牛回家去了,他爹娘知道他回来,先是高兴,又是担心。
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不知道又去哪家里找了别人的牛回来,真是叫人放心不下。
也不知道哪一天就惹上收拾不了的麻烦,兴许他自己还不当回事。
米大户和米夫人都为他操碎了心。
一边想,出去这么一段时间都不回来,也不给家里人报个信,说走就走了,这还了得?
一边想,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这又是谁家的牛,不知是偷还是抢,这次又要拿出多少钱去。
心里又是一把辛酸泪。
米夫人的病是日益加重的,家里虽然有钱,买得起药,请得起名医,终究无济于事。
本来米大户还想瞒一瞒,但米夫人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个小儿子的脾气?
骂一顿就要往外跑出去,不可能乖乖待在家里听话。
米夫人对米大户叹了一口气,夫妻两个对视一眼,心里就什么都明白了。
明镜似的,不用擦不用洗,各自清楚,一个字不必多说。
现在儿子回来了,他们开始反省是不是上辈子造了孽,要么就是他们真的一点不会教导儿女。不然,三个孩子,怎么没有一个是好的呢?唉!眼看着,这最小的一个也是要废了的。
“哎!”
“唉!”
夫妻二人相对而坐,不约而同叹了一口气。
米家小儿子牵着牛,兴高采烈地回来了,见到爹娘都在,冲着夫妻俩挥了挥手。
“这么大了,怎么还跟个炮仗似的?咋咋呼呼的,见了爹娘也不收敛收敛,这要是等到以后,爹娘都不在了,你自己可怎么办呢?唉!你爹还在,要是你出去了,也这么对客人对朋友吗?”
米夫人一个劲叹气,看着柔柔弱弱的,嘴里总有那么多话,说也说不完似的。
她说着,伸手给小儿子理了理衣服。
又让人搬个凳子来,让儿子一起坐着说说话。
米大户看着小儿子也放心不下,一口接一口抽着旱烟说:“你也该长大了,老这么着,不行的。”
他的话总是比夫人少些。
有时候,小儿子说娘唠唠叨叨烦死了,他还会跟着附和一两句,哎,是这个理儿,没错,没错,你娘啊,就那样儿,咱们爷俩忍一忍吧,谁叫她是你娘呢?就这么一个不是?
又或者,米大户附和儿子说米夫人的时候,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你娘毕竟是个妇道人家。
谁不知道呢?
十里八乡都羡慕着米夫人嫁了米大户。
通常米大户说这种话,小儿子就只是不耐烦地点头听着,其实悄悄在笑。
在家里没待多久,米家小儿子就忍不住出走了。
米大户完全不相信小儿子的话,什么别人送的,什么不是偷抢,什么办了大好事。
连米夫人也不相信,夫妻俩整日家长吁短叹劝。
“儿子啊,我们就剩下你一个了,你也大了,别再学那些偷鸡摸狗的营生了,那些东西不好,那些土匪也没有善茬,你不要总是听他们的,在家里多待几天,我们也不觉得你烦,家里又有什么不好呢?
既不缺钱,也不要你出工出力。
我们都是为你好,良药苦口利于病,你小时候生病喝了药不是很快就好了吗?
听起来不顺耳,也是因为对你好。
从谁家偷来的,快点还回去,从谁那里抢来的,快点送回去,别等到人找上门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爹娘年纪都大了,这种事受不起了。”
“烦死了!”
米家小儿子跺着脚跳了起来,转身就跑,他实在不想听这些唠唠叨叨。
米夫人啊了一声,米大户也想伸手挽留一下儿子,可是他跑得太快了。
夫妻俩都没把人拦住,他们从前也试过让儿子收收心留在家里好好学习工作。
可,那是没有用处的,这个小儿子早就长成了,收不了心了,关起来可以不吃不喝,绝不会听话。
看着小儿子在粮仓饱满的时候饿得面黄肌瘦好像一个难民,夫妻俩也忍不住心疼。
只是叹气,叹气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还把人放出来,反正改不了,那就随他去吧。
既然不能光宗耀祖振兴家业,至少,让这个小儿子过得开开心心。
不能出人头地,心里高兴就行。
总要有一样。
总不能,一样都没有。
于是,越走越歪了。
米家小儿子气势汹汹从家里冲出来,一个护村守卫队的队员看见他了,给他打招呼。
“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