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大朝会
正如鑫峰所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一文钱也能难死英雄汉。一旦林秋真的掏不出这笔钱却又要强行收缴牛奶,不,哪怕他只是不买了,也会让西域目前暂时稳定的格局重新出现动荡!
那边的游牧民族之所以还能够在亲朋被杀了无数的情况之下,还能够暂时愿意归顺,无非是两点原因:
第一,确实是打不过,在之前,打不过还能跑,大唐的军费紧凑,掏不出来足够的冬衣,去和他们长久的消磨。
可是现在在林秋提供的数羊利器的情况下,地理优势消失,他们甚至还没程咬金手底下的士兵运送物资更快,打野打不过跑也跑不了,除了投降没有其他出路。
第二点,那就是因为林秋教的策略,画大饼了。
负责镇压西域的文官,按照林秋的说法宣扬了极为完善的福利政策,财帛动人心,这才让他们愿意暂且安定在一处等待粮食资源等。
如果画的大饼成了空中楼阁,如泡沫般消失的话,鬼才会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等你发配,西域刚刚形成的几个居民点恐怕马上就会一哄而散。
鑫峰面色严肃,生怕林秋不清楚其中的利害,重点讲明了此事的弊端。
林秋却缓缓笑了,安抚道:
“放心,西域的奶业,别说只是百万程度,就算是再升个十倍,对于我来说也是能够吃下的。”
“等到春节之后,我就会动身前往西域,进行专业的布置。”
这是在扯犊子吧?
鑫峰看林秋的目光就如同是在看三岁孩童狂吹牛皮,半分都不相信。
他一个月才多少俸禄?
不过二十两碎银而已。
百万白银,他得不吃不喝的上阵杀敌五万年,才能够攒到这么多钱。
古代到唐朝的历史才三千年而已,五万年,得经历二十次从古到今的所有战争才能够拿到这么多钱!
在林秋的嘴里这却只是小钱,如何能够让鑫峰相信呢。
不过他却不知林秋并非在说大话。
这年代,知识分子是很贵的,哪怕只是一些只会识字儿的人,在林秋大规模普及之前每人每月都能拿到三十多两银子。
即便经过了第一批的知识教育之后,有了两万人才冲击市场,大大动摇了人才市场的价格,不过,每个人最少还是能拿到十两银子的。
也就是说光是被林秋笑话了的一万四千多第一批人才,每个月的工资支出都要十多万两白银。
这还不去计算第二批学员入场的支出,以及太医署等等其他地方的杂项消费,总体加起来,每月就要支出三十多万白银是有的。
当然,花费巨额,收获也是很恐怖的。
长安是第一大城有百万人口,目前的市场百分之九十已经被林秋所侵占,只留了下了一些汤汤水水给其他商会留条活路。
百万人的消费,百分之九十都在林秋这里,每人每月消费消费十文钱买个粮食,都是足足一千万枚铜钱,足足万两白银的收入。
更何况,在享受到了方便的网购方式之后,人们会仅仅只买一些必需品吗?
随着十文钱砍一刀,消费满五十文可抽奖,最高可返二两银子等等活动的推开,光是长安城的总利润,每个月都已经足有二十万两白银。
再加上宏记商会的步伐已经扩张到了附近十多个城市,其他地方虽然不如长安这边富庶,可是十多个城加起来,利润也有十五万两白银。
宏记商行目前家大业大,产生的流水已经远远碾压了长安的一众老牌商会。
哪怕后者也在偏远一些的地方提前开始抄林秋作业,不过,地区的偏远,往往也就意味着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更少。
自然而然,收获不能和林秋这般相比。
不过哪怕如此,相比较于他们以往的效益来说,这已经是翻番的增长,可见这种病毒式的营销模式盈利能力究竟如何恐怖。
光是目前林秋就能够每月有五万两白银的额外收入,哪怕其中要分四成交给许久不露面的李二,也有三万两是自己的。
哪怕长安商会就此不再发展,也是完全足够支撑西域的奶业购买的。
毕竟,这又不是跟粮食一样,都集中在了八九月份的一段时间内爆发式的收割。
牛奶产量是每月都有,一年总加起来才有百万,慢慢购买,边盈利边制作,完全可以以很快的速度回本。
林秋将其中的一些事情拆开给鑫峰讲了讲,不过,以后者被磨平的三叉神经来看,压根没听懂究竟是什么意思。
只是放下心来,主要的事情谈完,鑫峰说了会在之后拜访继续对十个护院加大训练,和林秋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已离开……
……
寒冬腊月,是窝在家里的好季节。
炕里的火焰慢慢烧着,慢慢烧到了春节。
正月初一,大朝会。
这是每年大唐最为隆重的节日,其中,规章制度流程繁复,远不像平时那般随意。
天还朦朦亮,李二也已经召开过早朝听闻了百官的祝贺。
而后便开始盛大的欢庆活动。
按照流程,以大唐声望司隶皆是最高的一位官员一项项宣读流程:
有开幕式上的军演,行走之间阵列整齐,万人行军如一人步伐。
有人赞道:
华夷文物贺新年,霜仗遥排风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