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对应
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确实是出乎了林秋所料的。虽然已经到这个年代数年有余,可在骨子里,他还是有着曾经行为模式的习惯的。
所以,连这一点点订单都处理不来的情况,他确实没有想到。
可这实际上乃是必然的问题。
现在的文化普及率低的可怜,能够认写几百个常用字,都已经算是文化人了。
你见过有文化人去当乞丐的吗?
十年都找不出一例来!
毕竟就算文人彻底考取功名无望,可是,掌握的知识,最起码也能够让他们去当一个管家或者账房先生,认认字摸摸算盘什么的,照样在能力范围之内,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也能像吴朝这样去当一个狗头军师。
除非是遇见了什么祸事导致家破人亡,否则不可能会出现有能够读书写字的乞丐的。
就连商会里的那些伙计,最多也就是认识几个数字而已,大字不识几个。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脑力,如何能够记得短短一次见面过程之中报上的几十个名字呢?
这种事儿或许有人能够做的,可是那种过目不忘的能力,也不会落魄到当小二的地步。
了解了其中缘由,着实让林秋费了一番脑筋。
心中不由得想起之前是被自己搁置的事情——普及文化。
之前虽然已经编写出了蒙学读物,可是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教书先生,再加上众人确实愈加的繁忙,很难再有其他精力去学习,林秋便将此事暂时搁置。
可是现在不提不行了,对于林秋的要求来说,认识字什么的都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了,这点常识都没有,很难让接下来的一些准备继续做下去。
当然,即便立马开课,也不可能马上培养出一批识字认字之人在各个落点阶梯工作,远水解不了近渴。
太子的手下估计快要下黑手了,要是不能在死之前解决,稳固商会的地位的话,虽然不会被乌朝的后手搞垮,可我恐怕也难免会灰头土脸。
毕竟,人都知事。
如果商会弄出来的网点销售策略,由于这种困难导致无法普及的话,那么商会产品的价格突出问题,就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
如此一来,在百姓面前声明自然有所不妥,即便之后让对方翻车,自己也不能将这种优势彻底奠定起来。
林秋思考着该如何销售记录,不一会儿,倒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应急之策——菜单!
正如形成发电酒馆,都会在墙上挂一份菜单,让顾客能够有所选择一般。
林秋也想如此去做,不过这份菜单并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只掌握在每个里坊的负责人手中。
他们将销售送货的事情交给其他的同伴,自己专职去处理勾画,选择订单。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需要识字,可以谱写一本专门的书册,分门别类,将一切妥善表现而出。
林秋向着林安说道:
“去找一些画师来,不需要水平有多好,化学的东西能够让人看清楚就是,另外,派人去宏记商行,找吴浩安来。”
吴浩安就是宏记商行其中一家商铺的掌柜,先前也是他和乌朝所接洽的,掌管着包括进货出货等等一切事宜…
林秋要找的人还没来,便又有不速之客登门拜访——卜昊英。
对于此人的到访,林秋觉得很是无奈。
没办法呀,不跟他拉扯着,万一回去汇总消息了该怎么办?
现在太子可是在动自己的实力帮宏记商行造势,就是因为他们如此广而为之的宣传,才让宏记商行给许多人留下了印象。
该说不说才,无论是什么行业,留一个眼熟对于其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次,网点销售模式能够第一日就如此火爆,正是借用了其中原理。
卖货的都是常住在当地那条街的,对于附近的人来说很是熟悉。
寻常的乞丐不会差一些小偷小摸的动作,可是这一点在林秋第一次对他们接济时就已经立下了规矩,但凡有这种行为者,拒不接受,若是真的无法生存,这里会保障他最低程度的食物。
自然而然的,能够接下来林秋分配任务的人,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而留下来的。
所以当地的居民对他们的印象并不算差。
而商会老板又是大善之人,在口口相传之下消息广为传播,无疑会让人对其信誉度更添一层。
两层buff叠加之下,才能让网点销售模式顺利进行。
不然的话,想要立马火爆开来,可是只一级痴心妄想的事情。
太子手下的造势,对于他来说还是极为需要的,如果没了她们,商会想壮大可就难了。
至于说自己营造声势…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妙,林秋还是颇为忌讳的。
上一次做这种事,还是自己被那个没脑子的六皇子盯上,强行抓进了大理寺。
那可是男人的尊严,不能损伤,即便营造声势会带来麻烦,那也认了。
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那件事情之后,林秋也受到了若有若无的警告。
没人愿意给别人当棋子,更何况是那些高官贵人,如果是林秋自己搞这么一桩声势出来,恐怕小滚还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程度,就被人从根上掐断了。
可是太子做事就不一样了,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即便是二皇子也懒得理会太子行事,甚至还希望他多搞一点事出来。
事情多做多错,尤其是以其为背景挑动全城这么大的规模,无数人都在虎视眈眈,都盯在太子的身上,自然不会去专门理会和祸害一个小小商会。
所以,太子的助攻不能在这时候断,卜昊英也不能在这时候就让他失去所有希望,只好与其虚与委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