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在座各位…
告别了杨成,对于教室教学内容,林秋没心思去看,而是走向了太医署内里正中央的一处巨型建筑内,此地分作两层,一层为药房,一层为书房。而在第一层,除了储存药材之外,还分割出了一些地块儿,用来作为各个医师在闲暇之时研究新型药品的地方。
分住的地块有三十余座,上面各自设着名牌,只有两三座无人。
此时正在课时,里面的人倒是极少,寥寥三五人罢了。
林秋走入其中,看到里面的布置,不由得有些皱眉。
这是什么呀?
第一,药房不见天日,仅靠一些烛火维持光明,如此昏沉的地方,能看清是什么药吗?
要知道,有许多药材在形态之上都是极为类似的,譬如说玫瑰花蕾和月季花蕾,乍眼看去完全就是一种玩意儿,可是实际上呢?
玫瑰花蕾,花托成弧形或者半球形,萼片黄绿色或者棕色,而月季花,花托呈到卵形或者到圆锥形,萼片成暗绿色。
这两种药材若不仔细分辨,哪怕是一些老手都比较容易弄混,而这两种其实都已经算是极为容易分辨的了。
不仅可以从外形还可以从气味甚至是触感上进行分辨。
可是其他的呢?
药房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简直是不知所谓!
第二,看似分出了许多地块儿,每一片地方的桌台都是独立的,看起来倒是极为工整,可是实际上却屁用不是!
药材发挥药性,可不是只能靠着吃喝的。
如此一个封闭的地方,二十多个药材各自进行着实验,各种药材的气味混杂,谁知道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一个不慎,出现大规模的毒气都未必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什么药房格子之中储存了许多药材为什么不会产生反应。
那是因为,在药阁之中进行贮藏的,往往都是一些干药材,本身的药性已经收敛到了一个极致。
而在进行试药之时,自然会彻底激发药性,两者的差距完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第三,药材!
随便靠近一张桌子,林秋便可以观察到,上面采用的一些药材年份简直是乱七八糟,
在配药之时,如果不能把握药性,那跟制毒有什么区别?
比如说在制作六味地黄丸的时候,需要160g熟地黄,80g山茱萸,80g山药,60g牡丹皮等,可是这前提,确实需要这些药材的药性在同一个档次之上。
你用十年的熟地黄去配一千年的牡丹皮,那不是在耍流氓吗?
千年的药材,哪怕只取用一克,其药性之浓烈也不是区区几十克其他的十年药材能够中和的,如果药性只是被盖过去了还好,
牡丹皮是补血虚的,大不了从给男人补肾的药丸变成给女性经期用的罢了。
可若是那种需要靠这药性冲突来调节药理的药方呢?
有些药材本身具有剧毒,如果没能彻底转化,那搞出来的药品就是彻底的毒药。
如果这只是一家黑作坊,小诊所,出现这样的失误林秋觉得极为正常,可是这里却是大唐医学最高学府,在这里的教习都如此马虎,其教导出来的内容可想而知…
林秋忽然想起,杨成刚刚说过,在二楼的药房之中不仅储存着各种药方,连太医署之内所有人的资料简介都在,他想了想,走上了楼……
……
课罢,一些教习回来,却发现自己桌上的药材直接被腾空了,心中怒气上头,纷纷如炸了毛的松狮:
“谁动我的桌子了?药材呢?”
“该死的!我的玉露丸都快要研制成功了,谁给偷走了?”
“报官!去找京兆尹,哦不,大理寺!去找他们来捉拿要犯!我的药材呀,我研究了大半年的心血呀!”
药房之中突然闹得如此鸡犬不宁,还有些没来得及离开的学员都忍不住八卦的心思,悄悄的凑了过来。
“不用折腾了,你们的东西都在这儿。”
只看到一个年轻的身影站在门前,堵住了去路,而在他的手里提着一个个药包,上面写着一到三十的数字,被其毫不在意的扔在房屋一角。
“是你搞的鬼?哪里来的顽童?谁允许你随意出入的药房!你可知道我的药方准备了多久?你这么一搞,我大半年的心血都彻底没了!
该死的,随我前去报官!自己去领牢狱之灾!”
一人当先跳出,怒气冲冲的道。
林秋却是慢条斯理:
“郝元洲,长安城人士,进入太医署七年,于第三年之时转为教习,之后一直在研究一些无用的药品,教授一些没用的玩意儿。”
围观过来的学员:?
我们…被骂了?
“嘿!你小子是哪儿来的人?我们招惹你了吗?”
“简直是莫名其妙,满嘴粗鄙之语,想来是哪家的疯子跑出来了吧!”
“哦…我刚刚说的没用,指的是他教的东西,”
林秋扭头随口解释一句,不过看着其中几副面孔和画像材料上相对应后,他又补充道,
“不过你们不要那么李姐其实也没什么差别,你们和他教授的东西一样,没什么用!”
在…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