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征服 - 大唐:误认李二为爹 - 书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8章征服

如果从未见过,他们自然不会想什么多余的事情,可如此神技就摆在自己的面前的话,两位将军又开始患得患失了起来。这种材料,保暖效果如此之强,闻所未闻,其珍贵性可想而知,这能够做到为所有军士甚至是马匹都配备上吗?

林秋看得出来他们的担忧,笑着解释道:

“棉花的种植周期,是在六个月左右,素来是四月种植十月收成。

现在大规模撒种,会由于温度原因产量减少一些,不过收成还是来得及的。”

“当然,这段时间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多的闲人能够改变种植地,需要军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开荒和种植。

不过我想,这点小事对两位将军来讲不算什么大问题吧?”

仅仅只是需要种植、出一把子力气吗?

你早说呀!

他们别的不在行,可干点苦力活那可真是一等一的好手。

程咬金的两板斧,每一饼重量都在六十四斤以上,尉迟恭的一对钢鞭,重量也是在一百三十斤有余。

一般人的体重也不过如此罢了,想想在战场上有些彪形大汉能够提着一个人当做武器挥来甩去虎虎生风,可想其蛮力之大威势之重!

恐怕连一些吃的瘦弱一点的耕牛都没办法在效率上超过他们手动拉磨的。

程咬金和尉迟恭的眼睛仿佛都明亮了三分,全都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对了,棉花这东西,是我从行走西域的一家商户之中花重金收购来的,种子的数量并不算多了,如果可以的话,去考虑一下从西域之中挖一些棉花来。”

林秋想了想提醒道,

“棉花这东西在西域的产量才是最高的,他们那里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

“?”

尉迟恭两人有些发懵,他们收拾冬衣,要对付的不正是东突厥吗?

只不过,因为西方土地贫瘠,打出去也没有什么收获,加上离中原地区又实在太过遥远,所以一直都没有机会将那里纳为国土。

毕竟,军队里的兄弟总要回家,不可能一直都住在那边,而那里的蛮子们向来都是游牧为主,想抓也抓不干净。

军队一旦离开,那里扭头就造反,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过,如果说,西域的土地上能够大量产出如此高质量的棉花的话…

大唐对那里的管理恐怕就远不再是仅仅设立一个西域都护府那么简单了,有一个算一个,但林秋凡是个不听话的会喘气儿的,全都抓起来去种棉花!

……

这一日,又到了重复的教学环节。

林秋走进国子监当中,有些百无聊赖。

实话实说,让他去正常的班级考读,他会头大到脑仁发胀,可是来到这混子班里,又让他很是无奈。

真正需要上的也只有苏幕的一节课,而讲述的内容更是天南海北,南辕北辙。

第一堂课讲的是王道和霸道,第二堂课讲的居然是天上的星级分布,第三堂课讲的乃是山河地理……

不得不承认,苏幕的学识极为丰厚,在这个年代,几乎可以说是在普罗大众层次无有其不了解的东西。

可那又如何,隔着几日定时来听一段百科全书,能让人提起来兴趣才有鬼了。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今日苏幕所讲授的,乃是阴山格局。

“东突厥,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自古以来,时有进犯。

不过,蛮夷之人战力孱弱无比,自汉朝以来就有着一汉当五胡之说。

这诸多年来,之所以迟迟未曾消灭纳入国土,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因——穷!

那个地方太贫瘠了,给不出什么好东西,打过去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西北地区并不太适合中原人生活,地势高平气候严寒,即便打赢,那些匈奴人,会退往更西边的高原地区。

在那个地带,普通的战士走上去之后,总会因为水土不服而导致头晕脚软。

在战场之上,军队忽然少则三五日多则半月失去战斗能力的情景,危险性有多大自然不用多说。

而如果不把他们清理掉,那所谓的征服也不过只是镜花水月,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躲回高原地区的人时不时的下来捅一刀,那谁也受不了的。

若是有人能够去解决对应的问题,开疆扩土,只是在眨眼之间而已!”

林秋有理由怀疑,苏幕的这番话就是给自己所说的,并且他有证据。

可是,回到家中之后,他也不由得开始思考起了相对应的问题。

是啊,匈奴人,素来游牧不定,偏偏又不愿服从管教。

如果其能够温顺一些的话,早就成为大汉的子民了。

这样的一颗地雷,留着终究是一个威胁,自己要么不管,要么,就好事做到底才是了。

在历史上,自贞观三年的战役之后,大规模的匈奴入侵到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出现,可小规模的骚扰还是时有发生的。

这事情放在大唐的体量上来讲不值一提,放在史书之中不过只是寥寥几笔,可实际上,对于当地的居民,那就是每年一次的生死大劫,比起天灾来的更要无情许多。

在武力上的征服,哪怕自己没提供过冰刀之类的用具,没用蛋白粉强化过士兵的体能,今年冬天的战斗也没曾输过,不必担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