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她爱的是英雄
第204章她爱的是英雄
原来竟然是这样的!楚暮扬苦笑不已!他输了,输给了一个情字!这或许就是他亏欠了萧枫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吧。
“希望你和太子说话算数!”
楚暮扬无言以对,他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反驳些什么了。长期以来萧晋彦都把他当做王牌一样牢牢的抓在手中,如今,成败竟然真的系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可惜,他最终还是辜负了萧晋彦对他的一番信任。
当楚暮扬将兵器放下的时候,那些跟随他的将士们目瞪口呆,在瞬间仿佛失去了主心骨,有些不知所措,也纷纷的放下了手里的刀剑长矛。
廖忠义走到了楚暮扬的面前,狠狠一脚踹在了楚暮扬的胸口,恶狠狠的说道:“这是我替枫儿和我死去的孩子打的!楚暮扬,你这辈子都亏欠了我的!”
楚暮扬踉跄了几步站稳身形,胸口隐隐作痛。他想起萧枫儿临死之前说,她之所以会怀了孩子是被强迫的,心中也涌上了一阵怒火。
“我没有欠你什么,要欠也是欠了公主的。廖忠义,你知道为什么公主不会喜欢你吗?”
“为什么?”廖忠义直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他有些殷切的看着楚暮扬,想要知道一个答案。
“因为……公主爱的是英雄,而你……哼,只是狗熊!”
“楚暮扬!”
楚暮扬的话彻底激怒了廖忠义,廖忠义疾步上前一把揪住了楚暮扬的衣襟想要挥拳打过去,可是当他对上了楚暮扬的眼神,他的手又慢慢的软了下去。
廖忠义心里清楚,如果楚暮扬成心想要还手,他根本就打不过他。既然如此,又何必再被羞辱一次呢?
“把他带走!”廖忠义的情绪平复下来,吩咐手下的士兵将楚暮扬捆绑了起来。
楚暮扬痛苦的闭上了眼睛,这一场失败,让他的心里很憋屈。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败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
如今,他的投向等于是切断了萧晋彦的后援,更是把尹心悦和母亲陷入到了危险的境地之中。
楚暮扬的心很乱,自责和内疚不断的在心中蔓延。事到如今,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只要不到最后一刻,他就一定不能放弃!有那么多人为了这个计划付出了生命,更是有那么多人在殷切的希望着成功,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害了所有人。
楚暮扬迟迟不进城,但是萧桐睿却已经带走了皇上。萧晋彦下令全程搜寻其实是名不正言不顺,许多拥护太子的人开始站出来反对,甚至是进行了阻挠。
在这个时候,萧晋彦更是收到了一个让他如同五雷轰顶的消息。
楚暮扬在城外竟然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投降了!
萧晋彦脸色大变,他意识到情况不妙,局势已经发生了逆转。
萧晋彦手底下的人听说没有了后援之后,有一部分人开始叛变,主动投向了萧桐睿的阵营,这让萧晋彦的处境岌岌可危。
萧桐睿在这个最佳时机出现了,并且反咬萧晋彦一口,说他勾结出云国使臣意图谋朝篡位。
两位皇位各执一词,朝中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互不相让,局面僵持不下。
萧桐睿收到了廖忠义传来的消息,得知楚暮扬已经落在他们的手里,顿时大喜。
他等待了那么久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现在,只要皇上一死,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肃杀异己,成为一国之君了。
皇上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牢里。他的身体微微动了动,变猛烈的咳嗽了起来,浑身剧痛蜷缩成了一团。
“父皇,此地条件简陋,请恕儿臣礼数不周了!”
从另外一边的角落里传来了一个阴冷的声音,皇上浑身一凉,看到萧桐睿坐在石桌边,手里拿着一把精致的匕首在火上烘烤。他俊朗的侧脸看起来显得有些狰狞。
“你这个不孝的逆子……”皇上的情绪很激动,猛然之间吐了一大口的鲜血。
萧桐睿看着皇上这个样子,嘴角扬起了一抹淡淡的笑,似乎并不在意。
“你说得没错,我是很不孝,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孝敬你,以前对你的种种关心和卑躬屈膝,也不过是为了要活命而已。”
萧桐睿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了皇上的面前,低头俯视着几乎油尽灯枯的皇上。
原本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此刻即使穿着龙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严。
“父皇,你可还记得,从我出生开始,你可有一天,一时,一刻是疼爱我的?因为我母亲身份低微,你从来不曾将我看在眼里。若不是太后坚持要立长子为储君,我怕我早就已经在宫中的争斗漩涡之中死了千万次了。”
皇上没有说话,因为没有力气说,也因为萧桐睿说的是事实!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一个卑贱的宫女为他生下长子,因此对萧桐睿有种本能的厌恶。
而对于萧桐睿的母亲,在剩下了太子以后地位都没有得到提升,以至于郁郁而终。
“父皇,我母亲临终之前拉着我的手,跟我说要好好的学习明君之道,将来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名垂千古。我必须要我完成我母亲的心愿。”
萧桐睿想起了母亲临终之前的的模样,他之道,她一直在等皇上去看她一眼,即使是虚假的关怀也是好的。
可是,皇上没有!
在母亲死的那一晚,这个男人漠不关心,依旧搂着淑妃在寝宫之中寻欢作乐。
从那一刻起,萧桐睿的心就被寒冰包裹,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母亲争一口气,完成母亲最后的心愿。
“朕年纪大了,对于朝政确实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皇上不得不面对事实,他现在奄奄一息,根本就不是萧桐睿的对手。
纵然留恋皇位,他也不得不交出大权了。
“朕答应你,将皇位传给你,你送朕回宫里去。等你登基以后,朕带着瑾妃迁居太和殿,不再过问朝政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