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爷爷的战争三
天刚亮,杨大头所在的一排出去执行任务去了。二排三排整理所有装备,清点枪支弹药,拔了帐篷,灭了火灶。短暂的原地待命结束了,战争的帷幕终将会被拉开……
全连正在整装待命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叽里呱啦,又哭又闹的声音传进了连部指挥所,吴连长告诉警卫员,出去看看。警卫员出来看见一位老人家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又听不明白说的是什么?警卫员上前去搀扶老人,老太婆也不许,仍旧坐在地上哭闹。
警卫员没办法就去向连长汇报:连长,这人好像是当地群众,哭闹着说些什么?我们也听不明白。
吴连长:这时候出什么幺蛾子,快给点吃的打发走了。
警卫员跑了出去,一会又进来了:连长,老婆子不走。
吴连长:你就不能想想办法打发走嘛,部队马上就要转移了。
警卫员:连长,要不把营部的赵翻译叫来?
吴连长:那快去,早点处理好。
杨大头所在的一排正在密林里穿梭,他们沿线都在做记号,就是为了等待志愿军大部的到来,一排得摸清楚附近五十里的敌军情况。
连长坐在连部指挥所里焦头烂额,手里夹着一支烟。
外边传来:连长,赵翻译来了。
连长掐掉烟,站起来迎接:赵翻译可把你盼来了。
赵翻译:让吴连长久等了。
连长:正好,正好,来,先做下,长话短说。
连长对警卫员说:给赵翻译倒水。
二人坐下,吴连长道:是这样,我们连马上就要开拔了,晌午偏偏来了一个当地的老婆子,在门口又哭又闹,我们又不懂朝鲜语,不知道她在说些什么?麻烦你去问问。
赵翻译接过水杯,喝了口水:哦!就门口那个老人家,走,去看看。
大伙都走出了指挥所,赵翻译上去详细问了起来。一会儿,赵翻译说:吴连长,是这样,前几天你们的人从她家里拿了一只白碗,而且是唯一的一只白碗,她是来讨回自家的碗。
吴连长很生气:就为了一只碗来我连部又哭又闹,你问问她是不是南朝鲜的间谍?为啥偏偏我们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出现?你全部翻译给她。
赵翻译一五一十的全部翻译了,然后就听见老太婆叽里呱啦的说了一通,还擦着眼泪。
赵翻译说:吴连长,她说她是朝鲜人,她的丈夫,两个儿子跟南朝鲜打仗全都死了,所以她讨厌战争,厌恶战争,但是保证自己不是间谍,不管朝鲜怎么乱,自己就想在这山里安安静静老去。吴连长听完后情绪有些收敛,更有点同情起老人家来。
吴连长:你问她能记住拿她碗的人长啥样不?
赵翻译问了,又说:她说可以。
吴连长点头:好,你告诉她,我把人都叫过来,叫她当面指认。如果真是我的队伍里的人,我绝不姑息,军法处置。
全连二排三排的战士都集合了,老人家挨个的找,一会功夫过去了,没有找到。老人家又一屁股坐地上哭了起来,赵翻译马上前去安慰。
连长:人都到齐了吗?
警卫员说:一排外出侦查去了。
连长:好,那就等他们回来。
此时的气氛很紧张,站在这里的战士有的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会想到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吴连长、赵翻译站在部队前面,吴连长盯着每一个人,他们有的沧桑,有的稚嫩,枪林弹雨里同舟共济,他们都是过命的战友,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
就在这个僵持不下的时候,一排回来了。
一排长:报告连长,顺利完成任务。
吴连长:好,原地集合。赵翻译,你叫老人家去看看一排的人。这会老人家仔细的看着每一张脸,如同看见自己儿子的脸一样,老人家擦拭着眼泪。突然,老人家停下了,站在杨大头身边。吴连长明白了一切,显然他是不愿接受这个结果的,他不希望他的部队里出现不守纪律的人,就算出现一个,也不希望是杨大头。赵翻译看向吴连长,吴连长点头。
吴连长背过身去:警卫员。
站在旁边的警卫员:到。
吴连长:缴了杨大头的枪。
警卫员愣住了:连长?
吴连长:服从命令。
警卫员上去把杨大头的枪缴了,顺子忍不住道:连长,老爹犯啥事了?你要缴他的枪。吴连长没有说话,仍旧背对着大家。
这时大家都开始议论了,都说杨大头是好同志,意志坚定,作战经验丰富……吴连长何尝不感到惋惜,是杨大头将他从普通战士培养到当上连长,这个连长还是杨大头受处分时向营部推荐他当的。
赵翻译见眼下这种情况就说:杨志同志是好同志,我在营部早已听说了他的大名,说咱们29师85团3营有一个极其厉害的老兵,立功无数,闯祸也无数。但是呢,功是功.过是过,我们是人民志愿军,我们是来抗击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动势力,我们需要当地群众的支持,就不能违反纪律,群众的东西,一样也不许碰。
说到这,顺子明白了,杨大头给他的碗,就是从坐在地上的老人家那里拿的。
连长对身边的赵翻译小声说:你给营长打个电话,请他立即指示!赵翻译点头走进了连部指挥所。
顺子哭着说道:连长,我求您了,放过老爹吧!他看见我没碗吃饭,才去做了违反纪律的事,要不是因为我的事,老爹也不会犯事的,有啥处罚您就冲着我吧!
杨大头:顺子,听话,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既然违反了纪律,那就军法处置吧!
顺子痛哭着:连长,您就说句话呀!老爹是多好的一个人,救过我们很多人的命,参加长征、打过日本鬼子、打过内战,刚到朝鲜就要军法处置,这不公平。我们帮她们打洋鬼子, 用她们一只碗都不行吗?顺子的一番话像是一把尖刀刺进了大家的心脏。全连资历最老的兵竟然因为拿了群众一只碗要军法处置,谁也没曾想到。
杨大头:顺子,别再说了,老爹不后悔。
连长转过身,眼睛已经湿润,连长喉咙抽了一下,说道:大家的心情我是非常的理解,我也是老杨带过来的人,我能当上连长,全凭老杨教的。我也想放过老杨,但是,同志们,我们是志愿军,是军人,就要服从命令,守纪律,出国前彭总一再强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国内是这样,在外边更要遵守,不能给国家丢脸。
说到这时,赵翻译出来了,表情很难受,对吴连长点点头,然后自己走到了一边。吴连长会意后浑身有点颤抖,他握紧了拳头,砸向自己的胸口。
杨大头:连长,没事,执行吧!吴连长不敢看杨大头的眼睛,他极力躲避杨大头,担心自己也会犯错误放了杨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