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少女的梦想(一十一,一十二)
11
又坐了一天的车,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文秀终于又回到了滨河县城。那个时候,城里还没有出租车,但是已经有人骑自行车载客,按路的远近收费,一毛、两毛不等,这应该就是“出租车”的雏形了。
文秀的大姐在县里的五金厂当学徒,大哥在阀门厂工作。文秀明白,自己偷着跑出去好几天,不管去谁家,都没什么好果子吃,她心里权衡了一下,觉得还是去大姐家好一些。
“五金厂宿舍。”
文秀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大姐的住处。
到了大姐家,文秀推开门向屋里探了探头,轻轻地叫了声:“大姐。”
大姐正在洗手,听到文秀的声音,像是被电击了一下,蹦了起来。扭头看见文秀,她没顾上擦手便跑过来一把将文秀死死地抓住。
“好啊,你这个死丫头,你跑哪儿去了?胆子还不小啊,还敢骗林叔叔的钱!看爸妈不打死你才怪!”大姐嘴里嚷嚷着,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抓着文秀的胳膊往屋外走。
“嗯,看来今天晚班是上不成了,我也不敢留你,赶快跟我回家。”
“哎呀,大姐,让我在你这里待几天呗?”
文秀一边往地上打坠儿,一边央求大姐。
“不行,现在就走,爸妈都急死了。”
大姐连拖带拽地把她拎了出去。
胳膊拧不过大腿,文秀毕竟比大姐小十来岁,执拗不过,只好跟着大姐去车站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司机师傅,能不能在玉龙桥上停一下?我家就在玉龙桥边上。”
大姐站起身,踉踉跄跄地走到车头,一手抓住扶手,探头对司机师傅说。
“好的,现在不是赶班的点儿,没事儿。”司机乐呵呵地答应了。
在桥边下了车,大姐拽着文秀往家里走去。屋外站着一群人,文秀的爸、妈和几个叔叔也都在人群里面。路边的人们看到她们两个,像是看见了外星人,纷纷向文秀家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小秀子回来了。”
“爸,妈,我把小秀子给你们抓回来了。”
文秀的大姐离老远就开始冲着爸妈喊,那样子像是立了大功一般。
“你个死丫头,胆子大呢!啊?跑到哪里去了你?”
文秀妈嘴里喊着,左手抹着眼泪,右手抡起拌猪食的棍子就要打文秀。
“嗨,嗨嗨!还不快去给秀子做点吃的?你这个傻子!”
文秀爸冲着文秀妈吼着,红着眼圈笑眯眯地转过头来招呼文秀,“来来来,坐下,告诉爸爸,这些天你去哪里了?考上没有啊?丫头,钱都花完了吗?”
文秀爸说着,拍了拍屁股底下的木板凳。
“我还有钱呢。”
文秀走过去靠着爸爸坐下并从口袋里掏出剩下的钱递给了爸爸。
文秀爸接过钱,笑了。
“哈哈,不错呀,还有余钱呢?”
“爸爸就知道训我和我大哥,秀子不在家这几天,我天天挨训,到处跑着去找她,为了她,我们的腿都快跑断了。现在,这人已经给你抓回来了,既听不到你说我个好,也看不见你教训她,更见不到你打她一手指头,爸爸你也太偏心了吧?”
文秀的大姐看到此情此景,忍不住在一旁埋怨爸爸。
文秀爸并不理会大姐,他拉过文秀的手,关切地继续问道:“秀子,来,把这些天的事情详细地跟大家说说。”
文秀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于是,便眉飞色舞地讲起了这几天的经历。
亲朋好友们围着文秀非常认真地听着,人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啧啧称奇,没等文秀讲完,文秀爸早已是眉开眼笑,喜不自胜了。
“哈哈,你们看看,嗯?看看我家秀儿的本事,谁能比?”
文秀爸说着,转向文秀的大姐,问:“哼,给你钱,你知道怎么花出去呀?”
文秀的大姐听爸爸这样说,鼻子都差点被气歪了。
事后,文秀才知道,在她离开的这几天里,爸爸天天坐在门口盼着她回来,等着她的消息,可以说是望眼欲穿,一天得不到文秀的消息,文秀的哥哥、姐姐们就一天不得安生。大哥因为出差不在家,倒是省了不少心,寻找文秀的任务就落到了二哥和大姐身上,两个人早出晚归,到处寻找,可每天都是无果而归。找不到人,文秀爸就少不得训斥和责骂,弄得他俩是坐卧不安,既觉得自己委屈,又担心妹妹真的出个好歹,个中滋味,无法言表。
在文秀回来之前,家里已经到县公安局报了案,就等她大哥回来去南通找人了。
南通之行很伤文秀的自尊心,同时,她的歌星梦也已经彻底破灭了。
暑假的后半段,文秀几乎是浑浑噩噩度过的,因为要升初中,所以学校并没有留暑假作业。没有作业的假期本该过得更从容惬意一些,但她却实在没有心情去做任何事情,她甚至不愿意见自己的小伙伴。毕竟,承受一个梦想的破碎对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她开始忧虑自己的前途了,谁都知道“不去种地”是她的基本理想,可是,她还能够逃脱这与生俱来的命运吗?
12
初中和小学有很大差别,小学是村办的,班上的同学们都是同一个村里的。初中是公社办的,大家来自公社里的几个村子,所以,文秀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不认识。幸运的是,她最要好的几个小伙伴都和她分在了同一个班里。
因为文秀个子小,班主任陆老师在调整座位的时候把她安排在了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这个位置的好处是离着讲课的老师最近,听得清楚,离黑板也最近,看得清楚。这些好处,对一个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但对文秀来说,这些好处就全变成了坏处。因为,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想轻轻松松地如小学一般混日子已经不可能了,打瞌睡、开小差都变得异常的艰难,这倒让文秀特别怀念起小学的时光来。
文秀开始读小学的时候,正赶上她的大侄子秦晓庆出生。她大哥、大嫂都在县里的阀门厂当工人,两人都上三班倒,需要有人帮着带孩子、洗衣、做饭。家里一大摊子的事,文秀妈抽不出身,怎么办呢?秦家左掂量右合计,最终决定让年龄还不到八岁的文秀去大哥家帮忙。到了第二年,文秀又跟着大哥、大嫂转到了滨河农场阀门厂。
滨河农场阀门厂为了照顾有子女的职工,在厂里办了个临时小学。这个临时小学只有一个班,班里有十几个学生。小学的教室和文秀大哥所住的房子只有一墙之隔,这倒是方便了文秀,她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上课,还能抽空为大哥、大嫂做饭呢。
在文秀上二年级的时候,大侄子晓庆学会了走路,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了。时不时地,晓庆会在课堂外撅着屁股喊:“二姑,二姑,擦屁股。”
……
文秀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厂里的临时小学解散了,于是,她大哥就把她和晓庆一起送回了九塘村,文秀放学后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爸妈带晓庆。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上五年级的时候,大哥大嫂才把晓庆接回了县城。经过几年的打拼,大哥大嫂已经承包了滨河县阀门厂,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大哥已经是滨河县远近闻名的有钱人了。
小学文秀就这样混过来了,可现在,她的座位被安排在了教室的最前排。文秀最怕上代数课和物理课,听这两门课就像听天书,怎么也学不会。她最怕被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到黑板上去做题,经常是一问三不知,常让文秀感到无地自容,慢慢地,在她的心里开始有了逃避的念头,她开始挖空心思地琢磨着如何离开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