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3乐园杂音
那天放学后,我和凛子约好在北教学楼通往屋顶的楼梯缓台上碰面。
这个平时没人来的地方灰尘很大,空气散发着霉味,光线昏暗。比我更早等在那里的凛子满脸不高兴。
“为什么是这种地方?”
“我问华园老师能不能用音乐室,结果她说无聊的比试给我去楼顶。”
“……比试?”
我点点头,经过她身旁走上楼梯。
打开通往楼顶的门锁,转动把手。空中打下的光线射进昏暗后扩散,微微带着草味的风流淌进来。
楼顶是没有任何遮挡的水泥地,不知名的草沿着水泥块相接的缝隙并肩生长,描出并不鲜艳的绿色格纹。在正中央,孤零零地摆着朴素的四脚金属琴架和放在上面的合成器。
除此以外什么也没有。栏杆扶手对面,是五月一望无际的透明天空。凛子脚踩在门框上停住了,目光始终盯着那台合成器。我用从四楼的插座牵过来的电源延长线接上乐器,打开开关。细长的绿色液晶屏幕上,朴素的粗壮黑点的集合体开始跃动。
“这是啥?”
凛子走近后问道。
“eos,很老型号的合成器。”
“带扬声器,还真少见。”
凛子指着乐器双肩处的黑色大圆盘。
一般来说,合成器本身不具备发声功能,需要额外准备放大器和扬声器来输出。但这台名叫yamahaeos的型号是以单独一台合成器也能愉快演奏的理念开发的乐器,内置发声功能,不靠外接扬声器声音也相当大。但相应地比普通合成器重得多,从家里带到学校真是体力活。
“所以,要拿这个干什么?刚才听你说比试。”
闻此,我从包里拿出乐谱递给她。
是一首不长的钢琴曲,一枚双联页足以容纳,演奏时间有三分钟出头吧。感到她视线沿五线谱前进,我有些紧张。
“呃,这是乌克兰作曲家伊果·梅德韦杰夫的a小调第六号前奏曲,写于他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不幸身亡的一个月前——”
“是村濑君写的曲子吧?”
谎话立刻被看穿,我的眼球几乎逆时针转了三圈,然后克制地清了清嗓子继续糊弄。
“不不,都说了是乌克兰的作曲家。”
“最近一直在看你写的钢琴谱,你以为我一眼看不出来?胡说八道有什么意义吗?”
“……真对不起。”根本没这么个作曲家,全都是编的。
“所以说,就是让我弹这种和以往一样徒有其表的曲子?”
“能弹吗?”
“就这种程度视奏很简单——”凛子说着视线在乐谱上前进,在纸的右下方停下了。“……这结尾的震音太过分了吧。”
我得意地点头。
“那儿是最大的看点。”
“按谱上要求的速度怎么可能弹八度音的四度震音?你又随便拿音序器编出人没法弹的曲子,很高兴吗?”
[译注:中文中震音(tremolo)与颤音(trill)常被混淆。在钢琴上,震音是指两个不同的音或和弦快速地交替弹奏,一般需要借助腕部摆动;颤音则是借由手指的快速颤动奏出主音与其它助音来完成。]
“可是我能弹啊?”
凛子的眼睛微微睁大,然后又怀疑地眯起。也难怪。要像摇铃铛一样交替弹奏右手用力张开才能按下的a-e-a和弦与高出四枚琴键的d-a-d和弦。恐怕肖邦、李斯特或者拉赫玛尼诺夫在世也绝对弹不出来这段经过句。但我能弹。
“骗人的吧?”
“我可没骗人。要是你弹不出来,而我能弹得完美无误就算我赢,好吧?”
“比试是说这个?有什么意义?”
我打探着凛子的表情,慎重回答:
“以前我也说过,以你的水平白白浪费在高中课堂的伴奏太可惜。如果我赢了,你就要再发挥百分之百的水平按我的要求弹一次。就在这儿,用这台合成器。”
她伏下睫毛,郁闷地叹了口气。
“为什么我要同意那叠条件?”
“要是你赢了,今后学校活动的校歌伴奏我全包了。”
凛子的脸色明显变了。
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和结业的仪式上都有校歌合唱,此外还有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以及合唱比赛等等,全校场合的集会上演奏校歌的机会很多。而华园老师嫌钢琴伴奏麻烦,已经公然说都交给凛子。这任务肯定让她相当心烦。
要是我说替她承担,作为比试的筹码来说并不赖——应该是这样。
凛子想了一会儿后说:
“我还不是很明白输赢的条件,我弹不了你能弹就是你赢,其他都算我赢?是这样吗?”
“这样就行。”
也就是说,两个人都弹出来,或者两个人都没弹出来,结果还是我输。对凛子来说条件相当有利吧。
“特意拿来自己的合成器,不会是让它自己播放提前编好的音轨然后宣称自己弹得完美无误吧?”
“绝对不用自动演奏,全部亲手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