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第39章第三十九章
【花落音已尽,此曲若尘埃。梦回春里逝,又见谁归来。】
玉衡推门进得「春风化雨之间」,走至当日花梨木桌子前,看向轩窗,只觉得她似乎正坐在那里挽发,此刻见他进来,正回眸望着他。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其姿风华绝代,玉衡伸出手欲上前去抓住那人,怎料,抓了个空。
苦笑出声,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见。”
声音极低,眸光一片清濛。
说着抬步起身,掀开白色薄纱,向内室走去,待站在软榻前,想起齐孟冬曾虚弱无比地躺在那里……
走过去俯下身子,软榻上是空的。
淡淡笑了笑站起来,坐在软榻上,抬目向对面墙上望去,也是挂着一幅画像。
只不再是他的画像了,正是齐孟冬的玉颜。
是那日在竹林之中,她负气离去之后,去而复返在竹林吹奏《酹月秋思》之时。
倚竹而立,白衣如花。
风华绝代的身姿立于月下,手执玉屏箫。
其眉心间那粒隐约可见的朱砂,动人入骨。
眼眸含笑,转眄流精,华容婀娜,其姿雅美,似是含辞未吐,其人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是第一次她执他手之时。
其玉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同她当初画他时一样,若不是刻入骨髓深处,又怎能画得如此之像。
画像旁亦有题字,曰「思卿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玉衡慢慢站起身,走到画像前,望着画上那人怔怔出神。
灯影烛光下,倾世容颜清冷孤寂。
剪影霜寒。
相思入骨,无力之至。
正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
天启四百四十一年,靖朝九年六月。
又是三月过去了。
自孟冬殿修建完之后,玉衡便几乎日日待在那里。
素日里无论是批阅奏折或是独处,皆居于孟冬殿。
只是,却从不宿在那里,即便有时夜深不归君寝殿,也仍是朝前朝后都回君寝殿更衣着装。
孟冬殿内也并未再着人侍候,连曾侍奉过齐孟冬的大嬷嬷、秋婵、月婵等人如今也只被安置于君寝殿中了。
所以,孟冬殿内除了玉衡一人之外,并无任何人。
孟冬殿后的竹林改建之时并没有被大动过,凉亭也如殿内一样,一切尽皆仿照栖梧山内「积云亭」之貌,改名曰「零冬亭」。
当真是放不下啊。
风过无痕。
窗外月,昔昔都成玦。
微风抚面,略带凉意的月光透过稀疏的海棠树,点洒在窗前。
明月依稀似当年,物是人非,无奈徒增悲凉。
每当风生轩院,月上轩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不能自已。
时晚,月白风清,一灯如豆。
玉衡独自携酒坐于零风亭中举杯独饮。
所谓,独酌于竹下,怜竹与影同。
渐渐觉得疲惫之极,竟伏桌而昏昏欲睡。
正于此时,却隐约听得竹林深处有箫声轻轻奏起,宛如一股清泉在身上缓缓流过,又似缓缓注入了四肢百骸,玉衡只觉得全身轻飘飘地,更无半分着力处,便似飘上了云端,置身于棉絮般的白云之上。
曲至半尽,忽而觉得曲调越发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轻轻叹息,又似是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
过了良久,箫声越来越低,终于细不可闻而止。
玉衡惊醒过来,忽然起身向箫声传来处追去。
却未见一人,只觉如在梦中。
回过神之后,才闭上了眼睛,摇了摇头,呢喃道,
“花落音已尽,此曲若尘埃。梦回春里逝,又见谁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