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贤宗法师文集(卷五)——悟道》(9) - 贤宗法师文集 - 贤宗法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贤宗法师文集 >

第五十二章《贤宗法师文集(卷五)——悟道》(9)

木鱼

常有人问,修行是不是很难,是不是需要非凡的智慧才能够有所领悟?我不敢说修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一般对修行的认识可能有一些偏差,其实修行包容了很多方方面面的内容。雅量

——以心之博大洞见成功

为什么许多人在心情抑郁难舒时都喜欢仰望星空呢?因为星空中的朗月、繁星总是能够给人一种宙宇无边、浩渺无垠的感觉,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自然的无限与己身的渺小。与无边的宇宙相比,我们更容易照见自己真实的位置,照见自己内心本有却不经意间流失的本真。仰望星空,能够让我们常生澄明之心。

你们知道星空有多大吗?星空把每一个巨大到令我们无法想象的星球都像恒河沙一般地装载起来。进入到人伦的范畴中来说,这就好像是我们经常比拟的“宰相肚里能撑船”一样。

浙江奉化的雪窦山被认为是汉传佛教弥勒菩萨的信仰中心。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所见到的大腹便便、笑容满面的弥勒菩萨会那么受欢迎,又是为什么人们把他称为未来佛呢?当然,弥勒菩萨的造像从古至今差异很大,但是五代以后这个深为现代人所喜爱的造像形式就逐渐在传说的基础上被确立了起来。与其说他是按照传说中由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之形象加工而成的,不如说这个形象在根本上就更为符合人们对于未来佛的一个美好愿景。

人们希望这个降生时就带着美好伊甸园式神迹的未来佛能够使得人人见之而心生亲近之心,视之而能胸怀坦荡;人们希望这位主宰未来的菩萨,能够快乐、坦诚而不加雕饰。所以弥勒菩萨的造像变成现在盛行的样子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他洒脱、大度、宽容的形象深为人们所爱。由此也可以知道,在生活中,人们所希望结交的朋友也必是心量宽阔的人。《三国演义》把周瑜之死归结在了一个“妒”字上,可见,人们对于心胸狭窄的人并没有什么好印象,相反会认为它的失败是必然的。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进而思考一下事业的问题呢?实际上,我经常在思考,一个人的事业,到底能做到多大,取决于什么呢?

首先就取决于你的心量有多广。心量的广阔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如果我们企业做不大,事业不理想,员工老留不住,家庭不幸福,在为人处事的交往当中,总是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都在预警着你,可能是我们心的格局还不够开阔啊。狭小的格局会把我们的身心束缚住,让我们放不下,让我们被“三毒”所伤,让我们堕入自私自利的畛域之中。

真的是这样,你们仔细想想看,所有局限我们的问题是因为什么而来的呢?不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吗?名放不下,利放不下,父母放不下,伴侣放不下,子孙更放不下,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问题,我们就会伤心苦恼、如坐针毡。所以,佛才给我们明示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及五阴炽盛”这八种苦恼。这些苦恼,真的是很难看破。所以简文帝才发出感叹说:“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

正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这些,才没办法站在“更上一层楼”的高度上去面对它。一个人骂了你一句就耿耿于怀,几个月都放不下,难道这句话会改变你的人生吗?难道你人生的路要按照别人的思维向度来活吗?难道你好不容易生而为人,就要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断送自己的生命吗?究其根本,你放不下的原因还是心量不够开阔。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当然就是心量问题。假如是一滴水,如果你扔进一粒灰尘进去,都有可能兴起涟漪,但如果是一瓶水呢,甚至是没有边际的大海呢?如果你的心量像虚空一样博大的时候,再大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

利他

——以奉献之心倒驾慈航

我跟韩总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他带着这个团队到我们寺院来禅修。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品牌是什么。后来他跟我讲,他们最富特色的品牌叫金纳斯。我就想,这可能是西方的美神维纳斯这个理念的延伸吧。

在西方,“美”这种理想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在古希腊的神话中,特洛伊战争中最著名的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因为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怒而在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这个苹果引起了天后赫拉、战神雅典娜和美神维纳斯的争夺。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许帕里斯以最大的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维纳斯答应让他娶一个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维纳斯是最美的。从这个神话中我们就可以见出,古希腊先民对于“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与权力、勇武相比,“美”的追求要神圣而纯洁得多。既然希腊人说维纳斯是一种完美的象征,那我们也可以这样追溯:佛教里面的观音菩萨有一个雅号叫做“东方维纳斯”,也就是集美貌、智慧、慈悲等所有美好理想于一身的菩萨。

所以后来我就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菩萨的手不断地幻化伸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各个不同,他们的苦难、诉求也都不尽相同,观音菩萨看见苦海中挣扎浮沉的众生,曾经发愿说:“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生千手千眼具足。”话音刚落,她的身上应时生出千手千眼。这就是利益众生、克己奉献所产生的福报。

于是我就对韩总说,金纳斯的理念,可不可以与观音菩萨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呢?如果能够将菩萨“拔苦与乐”的美的精神跟我们的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中国的所有女性都变成一尊观音菩萨,那就太好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客户都变成观音,不仅让他们能够拥有姣好的外貌,更重要的是通过使用你们的产品让她们生起爱心和悲悯心,让她们更有智慧,让她们有着高雅的举止呢?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客户都能变成观音,那你们就变成什么了呢?不是就能变成如来佛祖了吗?

观音菩萨实际上早已在往世就成就了佛的果位,但是因为她有悲悯之心,认为成佛本身不是为了解脱自我、寻求安逸舒适的果位,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脱离苦海,离苦得乐。所以倒驾慈航,回来度化更多的人。所以我希望,每一个美容店的老板,都能用这样的一个理念,不断地修持自己的心。

我看到你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很漂亮,如果能在这漂亮之上再加上一点微笑,我觉得会更美,如果微笑后面还有一颗柔软和善良之心,那你们则会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所以我觉得,作为美容业的从业者,在帮助别人变美之前,首先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让自己放松,放下挂碍,把自己生命中最本质、最纯真、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不要把工作当成是谋生的工具,而徒然地背负上许多无形的压力,要把工作变成一种快乐,在享受当下的快乐中去经营你们的事业。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向你报以一个美丽的微笑,你就要把它当做恩主,以同样的欢颜来报答它。心生莲花的人,自然而然地会对每一个遇见的生命报以微笑,这样你们的事业会不兴旺吗?你们还会因为客户不买你的产品而感到难过吗?在你准备开始自己一天的事业以前,最好问问自己,我今天所做的事情是坦荡的吗?会对客户有所裨益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放心地、快乐地去做吧。

如果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把这件事当作一个负担、一种压力,它就自然成为束缚。这根无形的绳索是谁绑上的呢?其实是作茧自缚。你们知道吗,当我们深陷痛苦之中时,我们的状态总是最差的;而当我们时时刻刻把工作、生活、当作一种生命所独有的高贵幸福时,你产生出来的能量会非常强大。

你们仔细想想看,如果一个人一见到你就向你倒苦水,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说“我的阿毛被狼吃掉了”,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会同情他,但是时间一长,人们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认为长贫难顾了。这样的“怨妇”,你喜欢不喜欢他啊?(学员:不喜欢。)那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学员:阳光、开朗的人。)还有呢?(学员:智慧的人。)对。正因为观音菩萨是阳光的,智慧的,又快乐又善良,而且还是柔美的,所以那种状态才是最好的。

所以我们讲,借助韩总的这个理念,借助这样的一种愿力,借助女性追求美的心愿,我希望在座的容大家人或者说容大的朋友,都能用我们在心灵深处的慈悲和利他的精神来成就属于自己的一份正业。当你把手张开,世界就在你的手心;当你的心关紧,你就独自徘徊在世界的边缘。当我们用爱去接纳身边每一个家人的时候,就能发现你的心大到可以包容整个世界。

如果我们永远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和得失,那我们的事业就会像杯子那样小;如果我们把爱传播给每一位客户,再让他们把爱带到家里,带到工作、生活当中去的时候,他们又可以影响很多很多人;当这些人被你的爱所感染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永久客户。你要自己去推销产品给别人,有时候真的很难,但是如果你的产品能够成为别人生命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口耳相传的营销形式就比王婆卖瓜要高明得多,最后客户也就成为了你的销售人员。这是什么?这就是企业文化,这就是爱,这就是良善之心所发出的无穷力量,这是没有东西可以阻挡的。

反过来讲,如果企业做不好,要指责的不是产品,不是客户,不是员工,不是店的区位,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经营者的心。

正念

——超越谤议的心灵护法

你们知道吗?我第一次到香海禅寺的时候,周围全部都是荒地,杂草丛生、鸟雀群集,完全是一副颓废不堪的模样。只有一片残破的三门殿孤单地立在那里。我们在五年之内筹到了将近6000万的资金,才把这个寺院的第一期工程盖成。如果全部工程落实到位,需要注资将近5个亿。你们说,后面未完成的工程要怎么样做得起来呢?师父是不是很伤脑筋呢?其实我一点都不愁。为什么不愁?因为一个“爱”字。当我们不断地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回过头来,关心、支持、呵护我们呢?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同结万人缘”。

你看我们的小册子,印了97万册,在4年的时间内,不计其数地发出去。我们的短信集每天给有缘人发出一条,每个月就要发23万条。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这样做呢?韩总让你们大家来看这寺院经营的理念,这倒并不是我们做得有多么好,而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来借鉴。这样相互学习,我们才能把爱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

我们成立了读书会,每个月都推荐一本书,然后用这本书来影响我们身边的人,让每一个受众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每年,我们都会问候有缘人,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这在现在的企业管理理念中叫做客户管理,或者说是售后服务。主要是要考虑你的客户有什么需求,他是需要你围绕在他身边呢,还是需要你帮他解决问题呢?想其所想,急其所急,这就是我们服务行业存在的意义了。

你们会发现,客户基本上都是锁定在某一类人身上。如果他相信你,就会把一生的美容都交给你。那么如果别人把一生的美容都交给你,你能不能做到用一生去呵护他呢?帮助他就等于是在帮助你自己,你为他们做美容就和给自己做美容一样。如果把对客户的每一次美容护肤和服务,都当作是对自己的服务的话,你的客户就不会离开你。甚至还会介绍他身边的朋友来做你的客户。这其中的理念就是我们要把别人当作是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像爱护自己、尊重自己一样来爱护、尊重他人。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齐物论”的道理了。

很多不法的商人用欺骗顾客的方法或者是一些恶性促销的方式来诓骗客户,认为反正能骗一批是一批,把他口袋里的钱变成自己口袋里的钱就最好。所以你们会发现,为什么客户会不断地流失掉,为什么我们的员工发不了奖金,为什么客户跟我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是因为你不能齐物,没有能够把别人和自己当成是真正平等齐同的,没有真正用心去服务,而把生产者、消费者的角色定义为一个天平的两头,仿佛非得损害他人的利益,才能够利益自己。是这样的吗?不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需求的企业,一定都会很快在市场中消亡的。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们就是读不透。我们只会注目于别人一个月开了多少家店,利润增长了多少,却从不参详别人能够持续做多久,别人能够利益到多少人。这几年我也参加过很多美容课程,窃以为美容业关键还是要做得长,而不是做得大。当你在做长的过程中把这个齐物的理念给读透了,把每一个客户都服务好了,自然而然就能做大。当你这里门庭若市,已经容不下那么多人时,那就自然而然会开第二家店了;你的员工奖金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就自然会介绍越来越多的姐妹到你的店里面来工作;当你的人马增加了,你的店就可以开得多,这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自然原理。

如果我们有很多很多抱怨、不理解、做不到的事情,那么实际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待事业的心量不正,念头不正。念头不正,就会影响我们的言语,我们的面相,耳朵,眼神,举止,都会把它展现出来。所以你们要想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有正信,全心全意服务每一个人。

我们为什么要说“相爱”,关键就是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关心,要将自己的心打开和别人对接。如果你没有伤害别人,没有妨碍别人,别人怎么可能向你吐口水呢?这是不可能的。世间万物皆因因果相继而生,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原理。

宽容

——幸福人生的安心法门

观音菩萨修行的法门是什么呢?是予乐拔苦、救苦寻声。这个法门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吗?并非如此。观世音菩萨的美丽法门劝导着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将宽容、慈悲,在身体力行中体现出来,从行动坐卧中流露出来。当你变成观音时,你的信众就会无穷无尽,你的事业也就能做到无量大。

你想想看,在中国哪怕是黄口小儿,你把他招进来问:你知道观音菩萨吗?他肯定会回答说,知道啊。但是你如果问他,你知道释迦牟尼佛吗?他却不一定能够知道了。为什么观音菩萨有那么多人信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护、供奉她?就是因为她的慈悲。什么是慈悲?慈就是给予别人快乐,悲就是拔除痛苦,让别人快乐,让别人远离痛苦。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予乐拔苦不就是幸福的状态吗?

你对别人有要求,你就不幸福,你对别人有索取心你就不幸福,你对别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你就不幸福。那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哪里呢?正来自于我们“容大”这两个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容是什么?是包容、大度。大度的人是乐观的人,他有博大的心胸,随时随地都处在愉悦的状态。这就是幸福,这就是我们理想的人生,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期待的善果。

所以,你们有没有发现,管理,实际上只要你把自己管理好了,别人都会跟着你做。当你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时候,想要求别人那是很难的。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克己”,然后才能带领别人做事情。最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你自我管理十分,才能要求别人做到五分,这样就会更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行”。你的行为和道德一定要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所以,我认为韩总提出用万手观音的理念,去开一万家店;用观音三十二相的理念去体现每个分公司不同的定位,我觉得很佩服。如果真的能够践行这样的愿景,将会广种福田。

信净孝和

——践行正命,信念在先

接下来我想分享的是韩总提出来的“信净孝和”四个字。他跟我分享了这四个字以后,我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呢?

“信”,可以解释为相信,诚信。提到诚信,很多人都知道诚信第一,服务至上。那我们有没有从内心当中对诚信和服务这四个字产生真正的认同,甚至将它们深化到我们的潜意识里面呢?有没有用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呢?如果没有,那仅仅写在那里装装样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信”,也可以说是要求我们没有要求地去相信别人,然后坚守那一份承诺,践行承诺。所以《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就是说你要成道,“信”就是根本依据,也可以在信的基础上生成一切善根。因为万事无信不入,就好比如果你不相信这个医生,哪怕他是华佗在世,也很难治好你的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