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贤宗法师文集(卷四)——禅修》(7) - 贤宗法师文集 - 贤宗法师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贤宗法师文集 >

第四十章《贤宗法师文集(卷四)——禅修》(7)

禅修和“五眼”昨天偶然聊起格局的问题,使我联想到人来到世间,冥冥当中是有“业感”的。那我们先来简单地说说什么是“业感”。

“业感”一词来源于玄奘法师的译经用语,指有情的身、语、意日夜所造作的善恶,是会招感相应的结果的:善业招感善果,恶业则获苦果。梁启超先生在《佛陀时代与原始佛教教理纲要》一书中指出,“业”是各人凭自己的意志力而不断活动所反应的结果,进而造成自己的性格,这性格又成为将来活动的根底,支配自己的命运。

从他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推知,“业感”是众生对往昔所造业的感应,这种感应依于过去,主宰着当下;又推进当下的作为,影响未来。

业力不会因为色身的消失而消失,它会以其它的形式进入下一个轮回,这就是“业力不灭”说。因为“业感”的存在,所以人的生命总会被一些他看不清的绳索系缚,也可以理解为原有的命运把我们羁绊。

如果要在自己现有的人生状态里达到更开阔的一种境界,就要挑战自己内在的局限和不足。只有打破你过去的“业感”,才能够在当下有所突破。所以佛教里面讲到了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今天就围绕这五眼来谈一谈凡夫和菩萨的不同。让我们共同思考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打破过去的“业”,所画的“牢”。

肉眼

——浸淫于似假非真的表象世界之眼

肉眼就是父母所生的肉身之眼,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俗眼。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它所能够见到的东西实在太少,而且很多时候都不是真实的。用肉眼观察的人,如果完全相信自己的所见,就会形成“我执”。认为自己见到的就是绝对的真,不曾看到的就是绝对的假,这是一种狭窄的视界。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要依靠光。就像蝙蝠靠声波来认识世界,按照它的感觉,世界没有五色五味,一切都是声波而已。而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光的折射,我们对世间的认识,只是色相的大致轮廓而已。

凡人对世间的认识就像是“盲人摸象”,总以为所看到的局部就是整体,又把这种整体用局部去加以描述;所以我们的认识就有许多局限和不足,进而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困扰。肉眼看到的只是物质的表象,看到有限,就相信有限,因此就否定了很多肉眼所看不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种种。人的心灵只能够拘泥于单一时空所发生的单一事件而已。

用哈勃望远镜最远可以看到的影像是132亿光年之外的东西,通过它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132亿年之前的天体。时空可以同时存在,当它们被无限放远时,无数的奇迹就会产生。

科学分析说我们身体的60%多都是水,其它也就是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等成分,把这些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的就是一滩污水,我们为什么还老是感觉自己很漂亮很可爱呢?我们通过肉眼看到人的外表,而通过x光就能看到人的骨骼和血脉——这也是我们的身体啊。我们就像每天都揣着一个骷髅到处跑,却又害怕骷髅坏掉。

有一个偈子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既然未来的大势是注定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害怕那么多,担心那么多呢?生的那一刹那就知道会有死,得到的时候就知道会失去,这都是不可违背的规律。

现在很多人碰到一点点问题就不知道明天的日子该怎么过了,破产了,大病了,最亲最爱的人突然消失了,碰到这些事情就更没办法,感觉人生真的无法解释。所以佛教就与你讲“三世因果”,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如果能够相信万事万物的因果轮回,那么怎么会因为这一生的困厄而感到沮丧,又怎么会因为一时的所得而沾沾自喜呢?当你的格局被困在这里时,一定要突破它,你要明了因果,开阔自己的心胸,坦然地面对一切。

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让我们从肉眼深入到天眼,看透宇宙中生灭、无常的本质。当你看透它,一切存在的事物就如幻如化,掌握这种规律你就能顺着规律去生活。因此佛学不是消极的,而是最深奥的成功学。世间一些所谓的成功学,其实都离不开佛学的营养。你如果不能从事物的本质去掌握它的规律,就不知道要怎样顺着它的方向去展现自己,超越它并驾驭它。如果总希望自己心想事成,但自己又不认识自己,那只能百战百殆而已。

今天能在这里听闻佛法,就是无量劫(“无量劫”,意即无法计算的时间)修来的福报。我们把视野打开,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才不会迷茫,才能透彻地通过事物的表象去认识它的本质。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学会超越自己的肉眼。

天眼

——澄怀观心、证见未来的天趣之眼

天眼,也就是天趣之眼。以此清净之眼,可观察前后、远近、真伪,能够参悟生死的规律,使人能够安住于当下。

天眼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事物存在的本质。现在能够通过仪器看到许多的东西,比如通过x光能看到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通过望远镜能看到132亿光年以外发生的事情,通过电话能知道美国那里发生的事情,实际上这都是天眼。

当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生灭、变化的时候,就不会被它的外表所困惑。比如今天你看到某先生长得很帅,但如果用天眼一照,骨骼、经络、血液一切都展现在你的面前,那么还有什么美丑之分呢?

前两天,有个美院的学生跟我讲,第一周去美院上课让他们解剖死人,是个老人,皮肤就跟菜市场买来的鸭子没什么两样。你们想想看,死人的皮肤跟市场里鸭子的皮肤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一闻到鸭肉就感觉好香,怎么就不对死人流口水呢?

人活着,实际上就是身体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人们总是希望身体是永恒的,我们执着于这个身体是我的,想要永远地守着它,不让它受到任何的贬低和干扰。但是我们很少从另外一种深度,从物质的生灭去看待这个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他原来长得很帅气。我去看他的时候,他躺在医院,临死的最后一个星期,那张原本红润的脸变得苍白,五官全部流着浓浓的血。癌症的人,死的时候,身上的皮和肉好像一寸一寸被人家扒的感觉。你们可以闭起眼睛去想象一下。一只蚂蚁咬你一口都哇哇叫,何况是从内到外全身的痛苦呢?

当一个人没有福报的时候,业障都会聚拢,所有负面的困扰都会来到你身上。所以我们在有生之年要培养福德。一个人如果能心想事成、社交和谐,这就是有福德的表现。一个内心很极端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来往;自私自利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合作;脾气很坏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做朋友,这些都是由于福德的欠缺。

通过禅修去自我观照,让我们在人生有限的过程里不断去反思和提升生命的品质。这就要靠我们每天不断地自我反思,要像镜子一样反观自己。

为什么听到了好的理念却不能够实践它?因为人有惰性,总想着明天。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你不能在当下就付诸行动,那么那个美好的明天永远都不会来的,它将永远存在于你的幻想之中,在生起的那一刻同时寂灭。有了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才会跟上。我们的想法多如牛毛,却一步也没有迈出去,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有做成。你产生了好的念头,就一定要去实践,在实践的时候不断调整。当你的人生格局打开到一定宽度的时候,你就会有办法跨过种种门槛,总能找到智慧战胜你的障碍。

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是正义的,就会有许多人帮你,这人世间是最基本的规律。当你能为众生考虑的时候,众生都是你的后盾,你会发现你前面的道路太开阔了。但我们最难跨过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一切以“我”为出发点的格局、只考虑一己得失的格局。

我们当时建香海禅寺的时候就想到了未来的理念、定位——要在佛教中做一个杰出的样板;要站在人类宗教的体系上,打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引导众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甚至这也还不是最高的高度,站在最高的高度应该从宇宙的时空概念中去考虑我们存在的价值。

所以在寺院里面就没有所谓你的、我的、他的,没有是非、我执和名闻利养的争夺,更没有私利的冲突和矛盾。

所以我们现在要不断地打破自我的局限。如果你是企业掌舵人,就要比别人站得更高更远。很多人说现在金融危机生意难做,其实是你自己把自己框起来了,别人帮不了你。人没有打破现有的格局就会被现实所困扰。

奥巴马的一个经济顾问跟他说,美国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造就一个伟大的总统,一个有能力的总统不会在危难中找不到自己。所以人一定不要只计较眼前的利益和得失,而要把自己的思想无限量地放大。当我们的境界不断打开的时候,展现在你面前的世界就会让你毫无障碍地去遨游,只要你想做,一定可以按照你的梦想去实现。所以我常跟慧海法师讲,香海就是个平台,所有人都能在这里展现自己。

我发现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私,当利益和得失作祟的时候,你就很难成功。世间有那么多的事情,而我们的精力有限,没办法什么都做好,没办法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特别是你要实现所谓理想的时候,就一定要选择信任的人,把权下放给他。

这就需要把内心深处的我执不断地打破。能打破就能超脱,就能成就一个全新的自我。修行是什么,就是与原始的自我进行斗争,把依附于色身的名闻利养给参破。在你参悟到规律的时候,就自然能够预见一些事情。

内在情绪作祟的时候,就要通过禅修去观照它、克服它,一个有大愿力的人不会被自己一时的私利所困扰,反而会在这种基础上自我超越。如果有什么使你不开心,那么就要去观照那个令你不开心的念头,从更加高远的角度思考它,自然就能够参破它。

刚才讲到天眼所见的世界,就是事物展现其本质,证见因果,证见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明暗、无所限制的世界。什么都想着我执、我见的人,只是用自己的肉眼在生活。这样的人很难有大成就,即使碰到一点点事情都很难跨越,怎么会有福报呢?

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生住异灭的规律,当你洞见了因果,也就自然能够在现象发生之前预知它的走向,这就是天眼的预见功能。天眼没那么神秘,其实你可以把它看着说人生的智慧。所以我们要学会“学而思”,从思中得到人生的智慧。思考可以打开无量的智慧,如果能够没有遮挡地、自由地去遐想,然后用行动去体证它,你就会发现没什么事情做不成。

慧眼

——罗汉所证的逍遥之眼

慧眼是罗汉所得的,罗汉解脱时对世间万物认识的深度超越了天眼,但是他所看到的事物又和菩萨看到的不同。

罗汉看到的世间都是魔障,所以想方设法要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解脱出来。他能够见到十二因缘、生死轮回的真相,知道世界原初的丑恶,于是想要证得自在,但是这是基于罗汉遍历世间的苦痛挣扎。先入世,而后教人赶快出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的。比如说有个房子着火了,很多人都在那里乱叫,有些人就想办法逃命,有些人已经跑出来了,有些人却跑进去救人。这个世界就是三界火宅,菩萨是来救我们的人,而罗汉就是已经跑出火宅的人。

佛教讲我们来到世界有八种痛苦——四种痛苦每个人都离不开,还有四种痛苦有感情的人都有。它们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爱别离”,是指相亲相爱的人要分开时所要忍受的痛苦,正像古诗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

“怨憎会”,是指我们和冤家、仇人没办法避开,每每要见面的苦。比如一对夫妻,婚姻生活美满、恩爱,过后吵架闹翻了,但是为了儿女,夫妻之缘难断,必须天天见面,这就是怨憎会苦。

“求不得”,是指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每每与你擦肩,不能得到而感到的痛苦。

“五阴炽盛”,是我们执着于色、受、想、行、识,不能解脱,而感到十分痛苦。

慧眼能让我们经历这些以后,透彻地了解这个世间的状态,乃至超越生死轮回。

法眼

——行菩萨道的普度众生之眼

法眼为初地以上的菩萨所具,能见万法的本性——法性,所以这里的法,不是那种法术的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