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第294章夫子细细听着窗外的读书声,这群当今天下最为尊贵的读书人读到。
“儒,有善闻也,爵,相先也。”
再次接过苏岐一杯茶水的夫子不置可否,他望向苏岐,“徒儿,你说什么是儒?”似是怕苏岐回答的过于违心,夫子接着说了一句,“说句真心话,必须是你说出口之后可以遵行,且心中必须要有所触动的话。”
苏岐神情依旧淡漠,想了半天只是笑着说出一句,“莫道儒冠误此生,从来诗书不负人。”
这句话的接下来两句便是世人广为流传,也是被无数读书人竞相引为人生信条的至理名言。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对弟子这个回答,夫子面上并无惊喜,却也无失望。
这个关门弟子学问是极大,毕竟脑海中有着无数未来的圣贤学问。
到了夫子这个境界,对这些学问并没后过多的想法。
只是由衷赞叹一声后人的学问诚然是别开生面,学无止境。
到了夫子这个境界更是知晓这个道理,知晓的越多就越明白不知道的更多。
夫子是这个人间知道和不知道都是最多之人。
后人学问是好,超前了这个时代不知凡几。
那一步步或是树立在前人的说法上,或是灵光一闪有着自己独到见解,别开生面搞出的一门学问。
好则是好,却是不适合这个时代。
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生出什么样的芽,也会结出什么样的果。
若是将一门门学问比作一颗颗果实,后世的硕果累累与前人的积累有关,更是与那个时代的滋养有关。
有一句俚语说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道理大抵与此相通,后世的学问拿到今世是不顶用的,今世的学问拿到后世也是难以有作为。
苏岐一肚子的墨水,和惊世骇俗的学问。到了这个世界却是举步维艰。
天人合一这种惊世骇俗的神通到了后世兴许是截然不一样的局面,可是在现在这个时节。如今的天道环境下,只能造就出一位没有感情的天人。
一定程度上说来,苏岐今日的境遇与他无形中被天道责难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如今的时代土壤,滋生不出苏岐天人合一的学问之果。
就如同重载淮北的橘,不能再说是橘,那是枳。
土壤不一样,长出的果子就不一样。
这是无法违反的天道法则。
不过苏岐是何人,即是天人,也是他的弟子。
夫子的弟子,有时候毕竟是不能用常理度之的。
面目慈祥的夫子这一刻竟然有种不怒而威的气度。
他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话语落下,眼中有威严的夫子似是在训诫,他望着弟子,等着苏岐说出下一句。
苏岐正色坐直身子,目光神圣而虔诚回应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郎。”
夫子继续说道:“这两句是和意?”
“说的是读书人至金至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读书人有着无限的可能。”苏岐是这般解释的。
夫子神情似是有不满,他眼中有一抹愠色流露,“你脑海中有这么多学问,莫非读书只是读出一个连我这个前人,前的不能再前之人,这种在你们后世是以老古板形象挂在文庙中的糟老头子都觉着不够新颖的说辞。还是说你在搪塞我这个先生,后世有这么多的好学问可以给出一番别开生面的解释。你是不敢拿出来见人,还是有着财不露白的心态,不愿拿出来见人?”
夫子的一字一句都如同春雷炸响,扣在苏岐心上。
苏岐目光恢复一丝人性化的光芒,这在以前的苏岐眼中是从未看到的,自打他成就了天人之后,就再也没了人性。
只有类似于天道的神性,说穿了就是两个字,无情。
眼中恢复人性化光芒的苏岐缓慢开口道:“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也是承受多少荣耀,就承担多少责任的道理。读书人皆是一国栋梁,尤其是在这个读书人不多的时代,每一个读书人的影响都是极大的。读书郎享受了朱紫贵,却也不能忘了田舍郎的辛苦。”
“只有读书人带领这个世道变得好起来,让这个世道好一些,更好一些。一句句书生,便是一声声惊雷,响彻在这方天地中,让世间所有人奉行这个书上的道理,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展现出一种儒家所要呈现的大和谐。”
最后苏岐语气坚定,似是金石掷地有声,“这即是儒。”
夫子哈哈大笑,之后将手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这里饮罢两杯茶水,早些喝过一碗拜师茶。
与这个关门弟子之间的缘分,在这人间,三盏茶水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也可以安心放下肩膀上的担子了。
这个小弟子已经明白了儒家的真谛,准确来说儒家并没有什么真谛。
真正有心怀天下的大志向就是大儒。
如果能影响一时一世,乃至于千世万世,那就是另一个称呼。
也就是圣人。
苏岐不同于以往的圣人,他的学问不是自己的,并不想那些圣人一样,先是有着心怀天下的志向,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这个世界,或是潜移默化,或是大动干戈。
那些给世道留下很深影响的人,如果还是读书人的话,儒家称之为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