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146章
薛桐和苏茗站在庭院里,他又度过了要命的一个晚上。
打从他兄长去参加知府大人的募捐宴之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会他倒是一改白天哈欠连天的状态,精神格外亢奋——被一场大火吓的。
当下火已经熄灭,感谢乡邻、收拾现场自有管家带人做,他站在安静地方,望着不远处房子低声道:“我说,这合适么。那是我阿兄,我都不敢看,大半夜的让一个姑娘家……”
“呵呵,她见过的死人比我等一辈子见过的都多。”
薛桐多少也听到了一点“苏兄红鸾星动”的八卦,心说这是值得得意的经历么?你的口味可真独特。
两人闲聊几句,楚亭月走了过来:“火灾现场看不出异常。令兄确实是因为击打内脏受损而亡故。”
灵堂里一大堆易燃物,二更时分忙了一天的下人都困顿不堪,谁也说不清何时、何处开始起火。总之有人一个激灵醒过来,屋内已经是火光点点,其他人在惊叫中清醒,跟着一起尖叫往外跑。
灵堂大门虚掩着,里面人不多,众人顺利跑了出来,后来受伤的都是在救火过程中发生的。
薛桐松了口气:“没有异常就好,谢天谢地。不怕你们笑话,我一直担心匪徒找上门来,这两天把母亲和两个妹妹都送出去了。”
“对了,那日你接到薛涵的时候,他身边可有旁人?”
这里说的旁人自然指的是薛家下人之外的。
“有,金华府的一名知事和两位捕快兄弟护送。小生带了家丁,遇到后他们三位就回去了。”
离开薛府,苏茗低声道:“薛兄的死可是有异常的地方?”
“先生为何有此问?”
“因为你问了送薛兄那三人的姓名。如果他的死没有异常,送这件事就没有值的关心的地方。”
“两天前,我遇到过在枕水园杀人的那些人,并且和他们交了手。薛涵的伤,和他们的武功路数不同。那几人都是外家功夫,伤薛涵的那人,是内家功夫的劲道。”
这就超出苏茗的知识范围了。
此时已接近四更,星空璀璨,万籁俱静。
苏茗忽然说:“楚姑娘累不累,可愿与我去看一处好风景?”
镇边,小山,山巅小寺,寺中有塔。
山不高,塔也不高,合并起来却成了方圆十余里的制高点。
登高远眺,江水蜿蜒,群山如画。
一轮阳光从远山深处跃出,点亮群山,唤起云岚,一条条金线连通天地之间。
一低头,金华江在这里出现一个优雅的弯折,自此而下,江面豁然开朗,水天一色,江上已有白帆点点,渔人在船头生活做早餐,鸬鹚一个接一个飞上天空。
“喜欢么?”
“真美。雄浑与婉约相伴,人世和宇宙共鸣。”
“这便是我喜欢游历各地的原因。看遍天下美景,品赏世间百态,可不比做个官员有意思多了。”
“人各有志,先生的家业也足以支持,着实让人羡慕。”
“楚姑娘呢?可是随心意而行?”
晨光之中,楚亭月极目山河,灿然而笑:“是啊。我自幼就仰慕那些能洗冤尽报,探明真相的刑狱官,十年努力,终于能踏上追逐他们的道路,何等快意。”
“姑娘应该多留在杭州城。”
楚亭月眨眨眼睛,没想明白话题怎么忽然转到这里。
“小生冒昧问一句,你义父为何选了浙江让你就任?”
“啊?浙江不好么?”楚亭月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从收到任命书那一刻,看到“浙江司”三个字,她觉得理所当然。
她义父在浙江发迹,她师门的核心在西子湖畔,她父母殒命于温州城中。
她的人生和浙江的关系太过密切,加上浙江富庶、文化昌盛,从来都是地方官挤破头都想去的地方,她义父希望她生活在山温水软之地很合理。
“自你义父之后,浙江司再也没有出过人物。毕竟,杭州司的核心区域是真的不容易出大案子?”说完忽然想起来最近全是大案,笑了一下:“最近是有点不太平,毕竟,过去五年间,布政司、按察司和杭州知府都不是能担事的人。”
“清闲,安全不好么?”
“如果真的要求安全,宋领司应该把你放在直隶,自己眼皮子底下。浙江到京城间关千里,哪怕是内阁首辅家的千金,出了京城九门,就难保会遇到不长眼或者胆大包天的人。退一步,那也应该是南直隶。如果要求前程,应该让你入山西司或者河南司。”
“这又是为什么?”
楚亭月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和一个普通秀才讨论刑捕司人事安排,这个秀才居然比她更熟悉各司优劣似的。
“晋豫有良吏,真正知人善用,心怀天下的良吏。”
“你是说——于巡按?”
自宣德五年起,于谦受皇命巡抚晋豫,直把这个临时差事做成了长久事业,这大约是大明建国以来任职“巡抚”时间最长的人了。
“数年来,晋豫两省官员中但凡有能力的,都能迅速得到提拔。山西、河南两司飞黄腾达的人因该也是这五年来各司之冠吧?”
楚亭月想了一下,的确如此,光山西司就出了三个靖安郎中,当下分别在山东、广西、贵州任职。
“姑娘若在山西、河南两司,能得到真正的‘公平’。”
“你看,明明有更好的选择,宋领司为何偏偏让你进了浙江司?”
这段话开始于一个早晨的随口闲聊,最终在楚亭月心中激起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