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 大明刑事录 - 明月晓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明刑事录 >

第136章

第136章

山路上,游方大夫和两个随从不紧不慢的向山下走去。

“大人……老爷,这群人不对劲。”

“嗯。”

“若是灾民,他们并非长途挣扎,应该男女老幼都有,这些人……看着是青壮年为主。而且,除了那几个院子里干活的,剩下的人都太壮实了。”

大夫——微服私访的按察使轩𫐐点点头:“卫校尉说的有道理。”

赵捕头立刻跟上:“那三个人身上有匪气。”他瞟了卫堇一眼:“我等和悍匪打交道惯了,什么人是良民,什么人是匪徒,一眼就能看出来。”

“大人,您要找的就是这些人么?”

他们跟着轩𫐐出来微服私访,这位按察使大人没有明确说目的,只是带着他们穿镇走村,四处探问流民聚集点,然后以送药问诊的名义去查看。轩𫐐尤其注意这些灾民的结构,他们身体状况,当下的生活状态,每一次都会看似随意聊天一样的打听“是否有过的比较好的?”

“可是有假灾民混迹其中?这些是山匪?”

卫堇之前没有查案的经历,但是听他们一说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他听说过之前发生过最类似自然灾害之后,盗匪混迹灾民潮之中,进了县城忽然发难,杀死地方官,劫掠城市的事情。

“这些人恐怕不是‘山匪’那么简单……”轩𫐐回看了一眼聚金寨的方向,淡淡道。

半天之后,聚金寨所在的山下又迎来了几个人。

他们牵马带刀,衣服窄袖紧身,典型的江湖人打扮。其中一人擡袖擦了擦汗,长叹一口气:“你们轩大人怎么那么能跑啊。他出去也就四五天吧,这是不眠不休么?”

这三个人为首的是楚亭月,剩下两人是何书安和王实。

那日楚亭月把情况一说,路英很认可。轩𫐐微服私访前让路英代他行事,包括装作他还在的样子正常开拔前往湖州。他立刻重新进行了安排,开拔还是得开拔,不能因为一点风险耽误了臬台的正事,但是留下蒋知恩这批去过枕水园的官兵。同时命杨和协助金华府抓捕枕水园案的凶徒,阵势要大。

楚亭月则被分出来寻找轩𫐐,做出这个安排只有一个原因——她是这群人里面武艺最好的,也是最精通追踪术的。

做这个安排的时候路英也一言难尽的表情,按察司、上百官兵外加浙江司,一群大老爷们,却让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去做最危险最辛苦的工作。

楚亭月倒是接受的很好,还挺开心。杨和看她笑吟吟地样子,笑骂了一句“傻丫头”,却也能理解她的心情。

她愿意走上这样一条路,就不是来寻求保护和优待的,认可并信任她的能力,赋予重任,才是对她最大的尊重。

路英之前没有和轩𫐐打过交道,幸亏轩大人还留下了一个亲信——何书安。

何书安果然知道他此行的目标——查看金华城附近流民的真实情况,特别是流民聚集情况。

按察司这次巡视规模浩大,浙江各地官员早就听到消息,一个个急着摆出河清海晏的样子,端着官架子是别想知道真相。

她表示,行,那我们就和轩大人一样,寻找流民聚集点,一个个找过去总能找到。

何书安还给了一个重要情报“轩大人会以游方大夫的身份私访”,看看他们的表情,又道:“我们大人医术高明。”

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尤其这个目标还是“医术高明的大夫”,他们追踪的难度少了很多,造成这事困难的核心就是——轩𫐐太勤奋了。

他们循迹追踪,已经找了五个地方,分布在方圆三十多里。他们轻骑快马问清楚就走都累的要命,轩大人还是步行,每到一处还要问诊开方。

楚亭月再次感慨一声——不愧名吏,名不虚传。

别管她和这位轩大人有多处不来,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她愿意以身为剑,为他斩妖除魔,护他平安一任。

两天后,他们追踪到了聚金寨所在的元宝山。

此时,他们和轩臬台隔了一座山。

轩𫐐从靠近寨子的山阴登山,他们在山阳。

山阳当然也有村子,不但山下有,半山的山坳中还有几个。山阳坡面平缓,半山有天然湖泊,有大片能开垦农田的缓坡和岙里,大大小小四个自然村,有一百多户。

楚亭月经过的时候,有两个村子的人聚拢在一起,青壮年们拿着农具和狼筅正嚷着要去对面讨个说法。

这两个村子在这半个月丢失了五个村民,四女一男。有些事上山干农活就没回来,有些是去镇长赶集一去不返,还有一个小媳妇去对面的娘家,说好了五六天回来,到了第三天小舅子上门来找,才知道她根本没有到家。

元宝山并不荒僻,当地民风混合了淳朴和彪悍两种特征,整体不好惹、敢拼命,宗族村寨意识异常强烈。这种彪悍的民风下,普通流寇盗匪一般都不在这里找事,毕竟村民敢反抗,打了一个来一群。

在山阳这几个村里的记忆中,十来年都没发生过这种事情了。

前一天山阳下头的镇赶集,他们在集市上遇到才发现不光他们,还有其他村子有丢失人口的事情,无一例外都是在半个月内。大家七嘴八舌一合计,有人便说“都是山阴那个寨子被人占了之后才发生的事。”

这一说,大伙又合计一番,越想越有道理。这两个村子丢的人最多,回来和村长一说,当即决定集合青壮年去那个寨子问问。

楚亭月看他们一个个武器在手,心说你们这可不是“问问”的样子,口上却说:“可有报官?”

村民看看她:“有钱人家的小哥吧?”

“人口丢失,官府应该帮助寻找。”

“得了吧,我们这里的县太爷才不会管,除非死了人,见了尸体。丢了人那都是自己想办法。”

有人说:“也会找,上次某某的孙子丢了,官差集体出动,两天就找回来了。”

另外一人马上说:“人家花了一百两银子,一百两!给我们一百两,我们也把方圆百里给他一寸寸地翻过来找。”

“我和你们一起去。”

村人瞪大眼睛,村长上下打量了他们几个,过来行了一个礼:“三位是官差吧?小伙子们出现不逊,请官爷原谅。”

他们几个笑了笑不置可否。村长又想了想,不再坚持问身份,又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劳烦各位了。”

聚金寨一天之类迎来了第二波不速之客,那个管事的汉子明显心情很差。

这群人比之前那波更不好对付,之前只有三个人,吃饱了撑着做好事的大夫,打发起来很容易。现在这批有二十多号人,各个都是青壮年,还有提着锄头棍子的,虽是农民,往那里一站颇有规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