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127章
四月,浙江大雨,多地水灾,苏茗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早就在凑钱买粮用于赈济本地灾民。
提出此事的,是他们中最年长的一个,三十多岁,举人功名,已经参加了几次大比,目前正为明年春闱冲刺。若是此次不成,他也不打算挣扎了,就靠着举人身份弄个官职了事。这次热心组织,多少也有点为将来铺路。
然而这几个人里“拉赞助”能力最强的确是苏茗。
他表示有几个朋友愿意出力,但是他们太忙了,只出钱不出力,交给他全权处置。报出来的金额吓了大家一跳,原本两船都很困难,一下子变成五艘大船。
那举人自是喜出望外,毕竟规模越大影响力越大,他要这次再考不上,混个当地官员鼎立推荐,当个县丞岂非轻而易举。
这两人一个号召,一个弄钱,剩下的自也各走自己熟悉的门路,其中两人表示他们有粮商那边的关系,拿走了买粮的差事。
这事前半段进行的很顺利,钱到位,粮食搞定,然后就开始出意外了。
首先是金华码头封锁,一锁十天,好不容易等到解锁,又冒出来“丢粮食”的事。
这一下,最尴尬的莫过于号召此事的那个举人。
赈灾这种事情民间自己搞其实是很难搞好的。毕竟,人一旦饿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别的不说,就是搭一个粥棚施粥,都得有足够的保护力量,不然饥民一哄而上……更怕的是压根不是灾民的,比如城中混混过来抢粮抢钱。
总之,有些事做的不好就是好心办坏事,反受其累。
那举人早就和金华府、金华县打好招呼,一半名声得让给官府,换来衙役保护,还能换来地方力量的免费干活。
总之,话已经说出去了,第一次施粥的时间地点都定好了,这会你说没粮食……
呵呵。
“贤弟,我还有一个猜测?”
“嗯嗯——”他们这群人里面,苏茗的年龄居中,却很能服众,主要就是他聪明,见识广。游历天下,博学杂记,虽然经常被诟病“不务正业,不求上进”,实际是真的比他们这些闭门造车的书生更能担事,更有胆识。
他们平素遇到事,特别是和官府或者江湖人有关系的事,家里有没有能顶事的长辈的时候,就喜欢找苏茗商量,十之七八能有方向。
“那一船粮食应该还在江上,并没有‘丢失’,只不过粮商没了控制权。你可以看作是——被绑票了差不多。如果后续粮食跟不上,这一船我们最多再出两成‘赎金’,明白么?”
来人一拍手:“有道理,苏兄,后面的事交给我!”
他家里有人做生意,讨价还价之类的事本就擅长,且家里有靠谱的长辈支持,苏茗倒也放心。
第一轮施粥早就定了日子,明天知府召集士绅富商募捐,会拿这事来做引,他们必须保证不出问题。
来客匆匆离开,苏茗又把这件事想了一遍,喊来管家吩咐他去找城里相熟的粮商,了解一下存货,以便做好最坏准备。
随着各地灾情消息陆续传来,和逃难的灾民逐渐入城,金华城的米价也在上涨,他们之前舍近求远,就是不想与本地百姓争粮,也是通过这个举动来平抑城中米价。
苏茗叹了口气,之前他没忍住挖苦了一句官府,想想自己现在的做法何尝不是“沽名钓誉”。
他只要在家,宾客不断,还没休息一会儿又有人送信过来。
写信的是一个比他年长许多的忘年交,在京华府衙做事,提醒他“近期不要和江湖人来往,沾上江湖关系的都要谨慎”。
这封信写的九曲十八弯,苏茗却一下看懂了。
他们两个都认识的,沾了江湖关系的“江湖人”只有一个——秋江。
苏茗苦笑了一下,心说秋家树大招风,连着被人盯上。之前秋江的长兄那边险出大事,秋江以放弃自己在西北三年辛苦的基业为代价才度过以劫,还不到一年,又不太平了。
这边写了个同样九曲十八弯的回信感谢对方通知,另一边喊来心腹侍从,让他到金谷园送一个口信。
没多久,侍从回来说“秋公子一早就离开金谷园了,秦娘子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秋江这时候在做什么?
他潇潇洒洒骑马越过半个金华城,进入了秦淮帮在这里的分舵。
金华分舵第一次见这位新任话事人,所有在家的都跑出来迎接,秋江含笑拱手,一路寒暄一直到堂上坐下才稍稍喘了口气。
在金华分舵等他的还有帮主秦邯阳的特使。
秋江在遂昌一战,铲除了敌对帮派,和五仙教新任“教主”修好,让秦淮帮在处州重建生意网,而且比以前更广,更稳固。与此同时,卖了官府一个大面子,和他们并肩御敌,铲除反贼势……
于公于私都做的漂亮,秦邯阳那里已经收到了朝廷的嘉奖。
这个新任浙江话事人一战成名,再也没有人敢随便议论他的过于年轻,取而代之的是纷纷表示“帮主慧眼识人,了不起”“这就叫英雄惺惺相惜,都是如此年轻,我们秦淮帮前途似锦”。
秦邯阳派来的人带来了他的亲笔信,秋江看了之后长叹一口气:“我到金华本来是为了私事,不想惊动帮内弟兄。”
来人哈哈一笑:“秋兄弟这话说的,救济灾民这样大功德的事情,我们帮主最愿意做了。秋兄弟怎么能专美呢?”
秋江拱拱手:“见笑了。”
“对了,帮主让我特别强调一下,绝没有监视秋兄弟的行为。纯属偶然哈,帮里有件事想要找四海双蟒,也算是碰上了。”
“余冲死在金华城外,王罕没有消息。”
“王罕刚做了一笔新买卖,劫了一艘粮船。”
“啊?”
“我听说这一船粮食的买家是金华城的士绅,是要拿来赈济灾民的。”
“可知道是哪个粮商的船?”
来人说了个名字,秋江苦笑:“正是我那朋友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