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初冬记忆
第171章初冬记忆
11月1日,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由侃帅主持的“校园风广播站”终于开始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播音。这也是侃帅主持这一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相对于往年,今年的压力尤其大。人员的变动、长期的搁置,乍一开播,多少让大家不太适应。于是,鸡一嘴、鸭一嘴的议论纷纷出现,各人均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大谈其负面影响,唯一不说的就是集体的利益和工作大局。作为“宣传部长”,侃帅也是尽可能地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尽力做着一些看似无所谓的解释;只不过这样的工作,对于某些人来说不起任何作用。三天后,侃帅召集全体播音员开会,总结播音工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方向,调整值班。总起来说,他是希望全体播音员能够在辛苦中多付出一些,多奉献一些,今后一定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至于调整值班,主要是出于学校工作的需要:唐晓宏、冯媛媛、陈丽丽负责周一升旗仪式和平时课间操的播报;日常播音为:周一组张慧霞、汪咚咚,周三组胡美燕、马敏霞,周五组张静静、邓丽英。
11月4日至5日,期中考试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如期举行。第一场,本来没有侃帅的监考任务,谁知临时“救场”,作为“救火队员”,他自然又冲在了第一线!随后的任务是连续监考四场,一点也没有让他轻松下来。或许,他就是这样的人!
阅卷工作很快结束,侃帅所担任的班级,历史与生物的成绩,二班均好于一班。和其他四个班的差距明显缩小,这自然给侃帅和学生带来了信心。于是,在讲解试卷的时候,他又要借此机会,进行“煽动”工作了!
11月6日,农历十月初五,是侃帅家两位“少帅”的两周岁生日。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蹒跚度过了700多个日子。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学会了说话,走路,并且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智商方面,他们也明显地表现出了应有的素质。两年中,他们消费了可以计算的大量金钱,还有许多无法计算的长辈们的辛劳与心血,这些东西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这也是长辈的祝福与期盼!
11月8日,“校园风广播站”第二周的播音刚刚步入正轨,挑刺的人又来搬弄是非了。作为主要领导,面对教学与管理,只能选择其一。而侃帅则由于期中考试的缘故,已经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他也就服从了安排。在全体播音员会议上,他“不得不”将播音的次数再次减少,播音时间也予以调整。
侃帅日记:……“某些人的私语与嫉妒之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尤其见不得我这样的‘军机行走’,每天出现在主要领导面前。无事可干的人专门盯着干事的人挑刺,让干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有的人没事干,有些事没人干。前者喜欢挑毛病,后者则更喜欢发牢骚。或许,社会上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似乎才显得那么‘丰富多彩’!”
连续十几天里,侃帅主要忙了几件不愿意展开说的事情:一是关于迎接上级检查,没完没了地加班;二是亲戚中表兄弟的车祸惨剧,让所有相关的亲友悲痛不已;三是会操比赛,训练队伍与标画场地,让人说不出地难受;四是自己主导的补考,让两个班的学生“怨声载道”,这也是为提高成绩的“非常之举”!
好在这一切都将过去,我们迎来的仍然是平实的日子。临时还清部分借款,侃帅心中很是欣慰,这对冯笑天是安慰,对自己来说则是轻松。好朋友在侃帅实现理想之际曾大力相助,而此时他即将完成终身大事,侃帅怎么也要明确一下的态度;否则,朋友之间就没有什么信誉而言了!
11月21日,在雾气蒙蒙的天气里,侃帅在回忆中又开始了自己作品《激情旅程》五部本的修改工作。其实,在这样的极易产生惆怅的天气里做这样的事情,很快就将他的思绪带回到八年前的这个时候,那种紊乱的心理可想而知。当然,每个人不可能终生生活在回忆中,必须学会面对现实,回忆时的惆怅情绪也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同时,修改作品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甚至说是得不偿失。原因在于《激情旅程》四部本的出版,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还几乎成为某些人的笑柄。现在,再搞“五部本”的修改,岂不是再度哗众取宠之表现吗?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吃了秤砣铁了心。”只要开了头儿,就没有理由停下来。或许完成之后,侃帅自己了却了一桩心愿,也就不在乎什么了。这在侃帅看来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知传到别人耳中又会变成什么东西了!
从11月23日开始,侃帅主持的“校园风广播站”的播音终于趋向正规化了:周三和周六播音,三组播音员依次轮流。无论如何,这件事坚持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某种力量,尤其的那些容易引起误会的东西。
侃帅日记:“……‘时尚的人,看衣着就知道;高雅的人,看背影就知道;奋进的人,听脚步就知道;和善的人,看笑容就知道;优秀的人,看你就知道。’这是友人对我的调侃。不过,日子如流水般匆匆过去,而我却像鞭打的陀螺一样,一直忙得团团转。有些事是做给别人看的(尤其是领导),有些事则是为了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理想)。至于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可信度不高,不要过于想象;反正出现奇迹,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们也就不必抱有太多的幻想而使自己十分累心了!”
“亲自带领宣传委员评比黑板报、带领自行车评比委员检查自行车摆放情况、带领播音员完成‘校园风广播站’的播音,屈指算来,自己领导的‘宣传部’、‘广播站’、‘交通部’的部下总共27人,差不多一个排的‘兵力’。我这个‘排长’充其量是‘少尉’军衔(这还是按高级别来算)。不过,能把这些人都领导好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工作中除了了充实,更多是劳累!”
临近11月底,事情骤然增多,多少让侃帅应接不暇。比如,有关教学论文的事情。原来,很多同事写完某些材料之后,往往找侃帅打印:有的人多少表示一点心意,算是对他劳动的一种肯定,毕竟侃帅放弃了自己的休息、娱乐甚至工作的时间去做这样“份外的事情”;有的人则甚至连句客气话都没有,认为侃帅是理所当然地这样做,“文员”嘛,就是打印材料的人。这次,鉴于数量多、任务重、属于“公家活”的实际情况,侃帅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自己“揽过来”了,应该“公事公办”。于是,他委婉地向张卫平副校长建议:先以教务处的名义将论文收起来,然后以学校的名义安排侃帅或别人去打印,显得正规一些。否则,大家找到头上,侃帅也不好意思拒绝,也就多为某些人付出多余的劳动了!
当然,侃帅的建议得到通过。以后的事情好办了许多,他也相对轻松了。闲暇之余,自己的一篇论文也完成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历史论文,或许又会如去年一样,“无意插柳柳成荫”,再获得一个什么奖项呢。
整整一个11月份,侃帅究竟忙了些什么呢?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侃帅日记:“……‘校园风广播站’的再次开播是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再度成为众矢之的的导火线,它的曲折经历再次表明人生之坎坷、之复杂;期中考试后,成绩仍然是喜忧参半,无论结果如何,坚持下去还是应该的;加班加点的工作,往往与教育教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为了让自己在很多情况下不至于处于被动局面,许多工作即使身不由己,却也是不得不干。为了心中理想,争取付出与收获的平衡!”
一篇关于日记的文章再次让侃帅感动不已:“发现得太晚了!如果我在当‘语文老师’的时候见到这篇文章,那么指导学生写日记绝对是另一番景象!”于是,他摘录只言片语,算是对自己曾经担任“语文老师”的纪念!
“日记其实是一个习惯。因为天天写才是日记。每日最后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日记见一次面。打开日记,就看见了一个个日子的驿站,看见了生命的一个个驿站。写了月日、星期、天气,然后提了笔,看见笔和笔的影子在一片带横格的白纸上沉默。沉默的笔像在回忆,像在数今天走过的脚步,像在跟一截生命道别。假如明天不再存在,这日记真该日日去记、记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遗书。日记上的日期、连续的自然段,像是一根线把日子串起。一本日记,像一块密密的播种了文字的土地。生活中不敢骂的人,不敢让人看见的哭,不敢说出去的爱,可在日记里骂个够,哭个够,爱个够。记思想的日记像闪着星的夜空,记心情的日记像叮咚的小溪,记往来人事的日记像一卷生活的画面。情人的日记能吸引蜜蜂,文人的日记可治疗弱智,科学家的日记含有金属,政治家的日记注满了历史的标点。唯有日记能心心相印、能白头偕老、能忠贞不渝。日记是最好的镜子,让你认识自己。日记的记性最好,至少不会忘记主人,说不定还会使你不朽。把自己发表给后人,让后人阅读先人,让后人原谅先人。留住日子的唯一方式是在日子里奔跑。日记留不住日子,日记是对日子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