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 穿成庶女的庶子 - 明照万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这段小插曲一掠而过,宋朗旭开始专心准备考试,除了除夕休息了一日,日日苦读不歇。

进了二月,在蒋学文的依依不舍中,跨上了回乡的路程。

清水县的老宅也是一早打理干净的,赵管家提前半月就让留守的老仆准备了,一行人低调入住,除了老仆多出门采买菜蔬,连邻居都没发现宅院里多了人。

宋朗旭不欲节外生枝,也免得旁人打扰,所以才如此安排。

到了正式考试那日,不等鸡鸣,他就先翻身起来,洗了把冷水脸醒神,再次检查要带的文具和物品,确保万无一失。

赵管家听着动静起身,皱着眉头说:“二少爷怎么不多睡一会儿?今日考试要考一整天。”

“实在睡不着,在床上躺着也是躺着,还不如起来多诵读一会儿书本,找找手感。”宋朗旭答道,又转过来看着赵管家,看着他紧张局促的样子,失笑道:“明明是我去考试,怎么赵叔比我还紧张?”

赵管家说道,“我,我这是高兴的。”他举起袖口拭泪,怅然道:“从前我看过老太爷考试,那会儿我年纪还小,早晨起不来,要人喊了三遍。后来又看着老爷考试,一早就起床准备,再如今,又看着二少爷考试,都不用我早起了。”

见证过祖孙三代考试,一步步见证了宋家的衰落和兴盛,也难怪赵管家感慨不已,难以自控。

宋朗旭放缓声音,“那就让赵叔做个见证,等到考中后咱们好好喝一杯!”

“嗯!”赵管家狠狠点头。

*

贡院在县衙不远,出题人也是今届的清水县知县,本地父母官。

虽然天还没亮,但贡院门口已经聚齐了一大波人,挨挨挤挤,正在由官差们检查准考证,见证面容,以及搜夹带。尽管一被查出处罚甚严,也难免有人心怀侥幸,妄图蒙混过关。

好在这次没遇上这样的糊涂人,大家都乖乖排着队等待检验。

宋朗旭找到跟自己互相结保的四人,一起排队等候,他们互相沟通过姓名,宋朗旭记得其中两人是兄弟姓黄,然后一人姓米,一人姓蔡,还挺好记忆。

五人保持点头之交,并不怎么熟悉。但在此等气氛下,油然而生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黄大便主动说:“紧张吗?我还是头一次来考试,手有点发抖。”

黄二接嘴:“我腿肚子还在转筋哩!要是没考中,我爹对我准没有好脸。”

剩下两人也是心有戚戚然,一副快要撅过去的样子。反而显的宋朗旭像个异类,一脸的淡定。

看到他们的目光,宋朗旭忽而一笑,“我心脏都快跳出喉咙口了,就是不想让人看出来才板着脸。”

“喔!厉害厉害!”四人不明觉厉,但只要大家都紧张,夹杂到其中也不显得异类了。

等到检查完毕,他们循着灯笼的方向去找各自的简易考棚,然后静坐等待官差发题目。

本次考试一共四场,第一场最为重要,天亮开考,日落结束,并不过夜。

刚才宋朗旭说自己心跳加快,并不是胡扯,此刻坐下他都能感觉到心脏扑通扑通的跳动着,一点都不肯安分,让他的紧张昭然若揭。

宋朗旭一边揉搓双手活血,一边在心内默念,你身经百考,骁勇善战,从题山题海里淌过来的,怕什么?再难的题目还能有高考难吗?大不了考过了就明年再来!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如此默念三遍,他还真的慢慢平静下来,不得不说多催眠几次,真的有效果。

冷静下来,就等着官差开始发试卷,先检查有无错漏,等到铜锣响过一声后,才能开始答题。

宋朗旭一边磨墨,一边思考该怎么答题,因为卷面分所以不能随手写上,需要先写草稿,然后在誊抄。

题目为《四书》题两篇,试帖诗一首,并默写开国圣人的《国训》一篇,内容不算难,早就被李先生强调过几百次,耐心细致,有把握再下笔即可。

宋朗旭慢慢回忆,也慢慢誊写着,速度不疾不缓。题目难度不大,就很难拉开差距,所以一些微小的细节也有可能决定名次,保不齐就落了下成。

他要竭尽全力。

*

堂上知县高坐,对底下的考生一览无余,来参加童生试的多数都是少年人,小的十来岁,大的也没超过三十。看着这些懵懵懂懂的少年人正在努力求学,不禁就让人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岁月。科举出头后,曾经的辛酸和困苦也变成了勋章,彰显自己的努力。

知县不禁侧头对主簿说道,“看着他们,就想起从前的自己。”

主薄一捋胡须:“是也是也,想我幼年家贫,晨起煮一大锅粥,分作一日三餐食用,从其中挤出时间来背书,如今想来,倒也觉得有趣。”

知县一笑,也开始谈起自己的求学岁月,两人倒是越说越投机,默契了几分。

底下没跳过龙门的鲤鱼还在努力游荡,化龙的前辈们谈笑风生。

天色逐渐暗下来时,宋朗旭也写完最后一个字,默默放下羊毫笔揉搓手腕,先前抄写时还不觉得,如今手腕泛起一阵阵的酸疼。

等官差们收好试卷,装订糊名后,考生们才鱼贯而出,纷纷投入亲人的环抱,叽叽喳喳诉说着贡院里的见闻。

赵管家紧张的很,一叠声的让二少爷上马车回去休息。宋朗旭忙说不急,他在狭小的考棚里待了一天,正是浑身僵硬,不如慢慢走回去活动开。

赵管家拗不过,只能依言跟在身后,二人慢慢走动着。

走过小半柱香,气血逐渐活络,宋朗旭回首笑问,“赵叔怎么不追问我考的如何?”他还等着呢。

赵管家沉思后回答:“后面还有三场考试,如果二少爷考得好,自然神清气爽不用问,如果考的不好,我更不能问增加你的负担。”说完呸呸呸三声,“我可不是说少爷真的没考好啊!”

宋朗旭一笑,赵管家好有道理!不过他自己感觉已经用尽全力,应该能中吧?

三场考试一晃而过,贡院内,知县带领主薄还有附近知名书院的山长一起批改,熬的双眼发红,头晕眼花,却还要强打着精神继续。虽然累,但成绩关系到一县之内数千学子的未来命运,由不得他们不谨慎再谨慎,以免误人前途。

据说前朝就有学子作弊,仗着自家父辈的关系,把本该拿到第一的学生挤了下去,那名学生对自己颇有信心不肯认输,硬是要查看考卷,不惜进京城告御状,查明真相后倒台了一大批官员。

可见其中的重要。

等到主考和副考决定好名次后,才会放榜,写在团案纸上,中间一个大大的,朱砂写就的“中”字。

真到了放榜那天,宋朗旭才发现从前的淡定啊冷静啊都成了屁,话说得出人做不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