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 穿成庶女的庶子 - 明照万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章

第一百章

他们两凑到一起商量了该如此延请先生,如何确定先生的待遇等等,不知不觉就消耗了一个时辰。说完这些,赵辰之还意犹未尽:“暂时先这样吧,剩下很多问题只有遇见了,才能确定到底如何安排。”

“不过有件事情,我倒是不得不提一下。”宋朗旭说道,“就是“隐私保护”。”

赵辰之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人是那寡妇,明明自己行的端做得正,却要遭受侵害,被迫换了工作,保不准还有脑子不清楚的,说那寡妇如何如何,解释都解释不清楚。”

虽然九成九的人都是清醒的,但总有那百分之一的糊涂蛋,而糊涂蛋造成的伤害力也是最大的,对着受害人形成二次伤害。

另外还有举报了小偷小摸的,三五月犯人被放了出来,再转头去寻举报人晦气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初黄娘子来举报丁氏兄弟,不就是个现成例子?刘主薄还特意替她们保密了赏金的事。

宋朗旭就觉得,能不能保护好这些人的隐私呢?让他们也能安安全全的生活?毕竟他们从头到尾也没有做错什么。

赵辰之听的不住点头,“这事我看可以!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没你想的这么周全。”被犯人打击报复的案件也不少,如果做好了保密,至少能够减少很多类似的案件。

宋朗旭试探着问:“如果想要把这条写进律法呢?”

赵辰之一屏,皱眉道:“难,非常难!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很难要求别人,不会有人认同的。”

这种保密,还是基于道德层面的要求,如果写入律法,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我也是,想一想而已。”宋朗旭他是一时口快,所以脱口而出。

看到师弟失落,赵辰之转而安慰师弟,“现在没有,我们也可以先从我们这里做起,然后再推广到所有人身上,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新的规则。”

“好吧,师兄是对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的。”宋朗旭也认同,先把这事记在心头。

凡是读书人都会有同窗,有人一举向上,自然有人屡试不第,宋朗旭跟赵辰之都写了信给各自的好友,让他们寻摸到几个愿意来照城的。

结果还真的找来几个学识过关,还乐意吃苦的,毕竟待三年就能赚到平日十年的钱,会有人愿意搏一搏的。

新来的先生还没抵达,之前那些住在公共宿舍的童生们,就灰溜溜的走了。

宋朗旭还在研究怎么让照城百姓启蒙,他们一心向学,可惜底子薄基础弱,学起来事倍功半,非常费力。

他就想出顺口溜来拆分一个字,方便他们记忆,多提供沙盘,增加练习的机会,还有组成互助小组,让学的快的带一带学的慢的,如此的三管齐下,渐渐的就把学生们的成绩提了起来。

然后再把成绩优异的第一批学生送到各地的作坊里做工,成为新的员工。

香皂作坊,贝雕作坊等等工钱高福利高,要求也高的名声早就传了出去,逢年过节还给员工发礼物,所以大家伙儿都想进作坊里干活。

只可惜条件要求高,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还要一一审核,谁家要是有个孩子能够进去,都是值得庆祝的大好事。

现在从启蒙班毕业,学着认字不说,还包工作?上哪儿去找这样的好事?!

消息一出,启蒙班的门槛都差点让人踩塌了,都想过来学着认字。

不过启蒙班好进不好出,如果没有通过结业考试,是出不了这个班的,宋朗旭打的主意就是先把人骗进来再说。只要学到一半,按照大家的习惯,一定会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努力结业的.

启蒙班一时成为热门,大家都想给自家孩子报个班。

其实这些百姓也不是不知道读书科举的好处,能找个好工作当工匠做账房,更厉害的还能当官做吏,直接把整个家族都带飞。

但是这些好处都太遥远了,远的像挂在驴鼻子上的萝卜,怎么努力都吃不到,而日子还要过下去,肚子也需要填饱,他们也就只能先顾着眼前了。

启蒙班的出现,就像在功名和平民之间的一个间隔点,告诉大家,只要学得好,也可以让生活更好的。

春来夏去,夏季就慢慢来到了,到了夏季的尾声,就是收获的季节。

那些白菜黄瓜冬瓜什么的,大丰收!狠狠收了成千上万斤,自家吃都吃不完,做成菜干都没有那功夫,就有脑瓜灵活的,干脆托到了附近城市贩卖。还真别说,销量非常好!因为比别家的蔬菜鲜亮,水灵,看起来非常有卖相,还是同样的价格,谁看了不得买点回家吃呢?

靠着蔬菜这一项,又给各家各户赚了不少的银子。

不过他们还来不及高兴于意外的收入,先迎来了一波巡察的队伍。上次肖大人过来查看过肥料的使用情况后,一五一十,不添油加醋的禀告了给上头,自然惊动了户部跟吏部的尚书们。

毕竟这两个部门经常跟银钱税收打交道,如果真有此等神物,对他们来说就是大大的好事,户部也不用天天哭穷了。

两部尚书商量后禀告给隆庆帝,果然隆庆帝异常喜悦,恨不得马上就招人来问。

好在户部尚书是个老成持重的,他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到收获的季节并不能证明真有大丰收,所以让再等三个月到秋收。

这三个月等的是格外难熬,这不,距离正式的秋收其实还有十来天,户部来人已经到了照城。

打头的还是熟人,上次来过的肖大人,他一见面就拱手道歉,“赵大人,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赵辰之看着后面浩浩荡荡的队伍,并不以为意,反着安慰过去,“我懂肖大人的苦衷。”

肖大人亲眼所见丰收效果所以禀告上去,而别人又没看到,难免质疑,肖大人如果据理力争反而显得有所偏向,还不如拿出确实的证据,征服所有人。

他怎么会怪罪呢?

肖大人看出他是真的不在意,难免心生好感,都说敬恒敬源门下谦谦君子品行优良,果然名副其实。

肖大人这次带的人可不少,都是懂庄稼也会算账的经年老吏,不光擅长煌煌大道,小道也瞒不过他们。这些人选定了郊区的二百亩地,准备以此来估算整体产量。

熬过异常漫长的十来天后,终于到了秋收,天公作美日头高照,天气格外的晴朗,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也让过来收割的劳力们能够轻松一些。

老吏们先现场测量过土地面积,然后才是劳力们各自分垄,一人一垄开始收割,齐头并进齐心协力,这点子三亩多的田地,没过几个时辰就全部收割干净。紧接着就把脱粒机搬上来,小型的脱粒机并不需要电力,只要人踩在踏板上带动滚轮转动,滚轮上的锯齿就会让麦粒脱落,大大的节省人力。

宋朗旭正在监督劳力们工作,不要让太多的灰尘杂物落进粮食里,却听到肖大人凑过来问他,“这又是怎么东西,我从前怎么没见过?”

“这是脱粒机,可以脱谷粒和麦粒,先粗加工一遍,人再筛选一回,省时省力.”宋朗旭看到肖大人赞叹的模样,心想难道现在还没有发明脱粒机吗?

或许已经发明了,只是受限于交通,还没有传播开来而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