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 穿成庶女的庶子 - 明照万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二章五年,在历史长河上,一点都不长,可能丝毫没有变化,也有可能沧海桑田。

疾驰的奔马飞快而过,路边的百姓纷纷避让,看他们的动作,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动静,而且习以为常。

毕竟现在,新式官道被修建起来,到京城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来往便利,谁没见过几个快马了?

但是,刚进京城的老于头不觉得,他听说京城附近办了工厂,要招人做工,不仅给钱还管饭,于是拖家带口,带着家里的几个壮劳力都来了。

家里穷,又没有田地可耕种,他们成了流民,只能来京城碰碰运气了。

他看完快马后,小心翼翼询问路边摊的老板:“这些都是什么呀?”

摊位老板上下打量他:“刚进京城,来做工的吧?”

老于头连忙点头:“是啊是啊,你怎么知道?”

“嗨,每年这个时候工厂都要招人,我已经看习惯了。”老板炫耀着说:“咱就住在京城,能有什么不知道的?要打听消息找我最合适。”

说着他指点老汉:“前面直走再左拐,能看到一块木牌子写着招工的,就是那儿的,招工主要看力气,你估计是没戏了,你家那几个孩子还行。”

老于头已经是快上五十的岁数,体力肯定比不上年轻人,但他听说不招他这个年纪的汉子,还是觉得失望。

多一个人,多一份工钱呢。

老板转而安慰他,“也别急,除了体力活,还有一些比较轻省的活儿,未必没有适合你的,你找负责人问一声就行,就是工钱也不高啊。”

“不高也行,不高也行,能赚钱就好。”大不了节约一点,日子一样能过。老于头对着老板千恩万谢,顺着他指路的方向去了招工的地方。

但等他真到了,还是倒吸一口凉气,好,好多人呐!

面前起码排了上百人,都乖乖的站在原地,等着管事来点数人数。

老于头连忙过去问,正要把提前准备好的红包塞到管事的人手里,管事被他的动作一吓,连忙摆手:“老丈老丈,咱们现在不兴这个哈!快收回去,收回去。”

几番推拒后,老于头才把红包收了回去,小心问他招工的要求。

管事耐心解释着:“岁数是十七到四十五岁,体力好的,可以选去自行车厂或者织布机厂,这边需要力气大的,做活虽然累,但是工钱也高,一个月能赚到一两银。”

“然后是香皂厂织布厂,这边活要轻些,年龄要求照旧,但是健壮的妇人也收,工钱一月七百文。”

老于头的儿媳妇发出吸气的声音。

“最后,是不论什么厂,都需要一批做饭的人,年轻姑娘或者老妇也行,年龄在十三到六十之间,工钱是五百文。”

这时候可没有什么童工的说话,养孩子的家长恨不得孩子快高长大,马上就能顶门立户,十岁的孩子都能当半个大人用。宋朗旭实在觉得十岁太小了,硬是抬到了十三岁。

听完要求的老于头,连忙说道:“我们家都报名,都报名!”说着就把自家的劳动力名字都报上去,美滋滋的想,要是都能选上的话,一家能够赚到二三两呢!只要攒上几年,就能安顿下来,好生经营,又是家业。

抱着这样念头的人不在少数,都想着要全力挤进去,毕竟包吃就是非常诱人的条件。

但这些厂子都是朝廷的,选的人自然要优秀才行,等到管事把人挑完了,还剩下一小半的人没选中。

百姓们都垂下头,沮丧万分。管事的看他们如此失落,连忙安慰着:“别急嘛,今日是朝廷招工,优中选优,明日还有一场招工会,是各大商铺或者小厂来选人,明日再来一试也无妨。”

听说还有机会,百姓们立刻振作起来,打算第二日再来。

老于头家的三个儿子都被选中了,但是儿媳妇没有,老于头也没有。他们失落之余,又期待明日的转机。

第二日的招工自然是有喜有忧,儿媳妇选上了,老于头偏没选上,他只好安慰自己,家里还剩下几个年龄不大的孩子,留着看孩子也挺好,总要留个人看着他们嘛。

老于头在客栈待了几天大通铺,想起来要赁个院子,这样省钱不说,还能住的更舒服。一事不烦二主,老于头想着,去找之前那个热心的摊位老板就挺好。人家还是本地人呢。

那摊位老板一见老于头就笑,“招工选中了吧?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我想来打听打听院子.”他还没说完,老板抢先一步说:“那你可问对人了!我可是附近的包打听啊!”

“咱们先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说起,老哥坐,没一个时辰可能说不完呢!”

老于头听话的坐下,等着见识京城人民过的什么日子。

“咱们京城呢,以前虽然也富裕,但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什么东西都买得到,买得起。”老板先做了一个开场白,“但是最近几年啊,发展的是真快,什么都有了。”

“外地人来了京城,第一件事肯定是找住的地方,在东门口啊,那里不是有好大一片院子吗?连在一起的,就是朝廷提供的房子,叫什么,廉,廉租房,外地户籍的都可以去那儿住着,价格比京城内便宜三分之一,如果是一家子住还能更便宜,非常省事,安全性更不用说,会有打更人定期从那附近路过,衙役们也不远,喊一声就来了。”

“还有这种好事啊,京城不愧是京城啊!”老于头赞了一声,说的摊位老板腰板挺直,滔滔不绝的继续说着:“然后就是行。你瞧见这些来来往往的马车没有?给十个大钱,能够拉着你从城东跑到城西,或者从城南到城北,都不需要你费力雇车,也不用养马了!”

老于头觉得自个用不上马车,但还是点点头,“真不错。”

“还有这个!这种挂着黑色布招牌的马车,这是自行车厂和织布机厂等等厂的专用车,只要你是厂里的员工,就能免费搭车,把你从家附近一路载到厂里,省了多少脚力啊!”

这就关系到老于头的切身利益,他当即瞪大眼,“真的?”

“等你进了厂子,拿到牌子就晓得咯!”老板并不争辩,只继续说:“然后是衣。家里的媳妇也是能够出门挣钱的,但是她们一出门,有些大活小活就忙不过来,尤其是做衣服,费时费力的,这种时候完全可以去选成衣,尺码都是现成的,比专门请裁缝还要便宜一点,更划算不是?”

老于头想,的确划算,做衣服也不会年年月月都做,还不如让媳妇出门挣钱。

“最后!就是食了,瞧见那种招牌的饭馆没有,只花一点钱,就能吃上一荤一素的饭菜,还送热汤!嘿!味道还不错!”老板做回味状,“像你们这样刚来京城的,没锅没碗没盆的,采购又是一笔钱,还不如带着家里人去那边吃,又省了大事。”

老于头看着饭馆没有停歇过的人流,赞同着:“的确好,京城人过的日子,都是咱不能想象的。”

机会也多,东西也多,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好,他鼓足了勇气到京城来,真是赚大了!

这时老板才悠悠一叹:“以前也不是这样的,京城也有缺的东西,但是来了一位宋大人,费时费力把这些东西拿了出来,殚精竭力啊!”他虔诚的说:“希望宋大人一直待在京城,长命百岁的活下去。”

老于头学着老板的样子祷告,心想这样的好官,一定会有好报的。

他坚信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