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再起波澜(下)
第184章再起波澜(下)「交子城」的地形,北高而南低,因此从南门入城向北看去,便大致呈仰望之势。整座城,有如一幅巨大的绒毯,静静地斜铺在山坡之上,街道纵横成其纹理,旗幡鲜艳成其色彩;而熙熙攘攘的人马穿梭其间,仿佛血管当中的血液一般循环流淌,又使其俨然成了一个“活物”,可以兀自呼吸、蠕动。
此时的薛明台,正立于「交子城」南门之内的「丹龙坪」上,望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当日仓促离去时的景象仿佛还历历在目。
“真是好景致啊!”他在心里感叹道。
薛明台正自出神,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你那天,真的会杀我么?”
说话之人,正是康国使者帖木儿·阿依达。自打从「精河关」出来之后,她便一直沉默寡言,几乎不与人交谈,此时突然开口,多少令薛明台有些意外。
“你说什么?”薛明台佯装没有听清,有意避开这个问题。
然而,对方却并不罢休,继续说道:“当时,你的剑就那样直直地朝我飞过来,没有一丝犹豫,我觉得自己死定了,可又没法躲,也没法叫。虽然你说,‘那人’最后一定会走的,你只是在吓唬他,可凡事总有个万一。万一,你的判断错了,万一她果真不走,你要怎么办,会停下来吗,还是——”
“可她最后还是逃走了。”薛明台打断了阿依达的话,随即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所谓的“逃走”,是指一个人如果附在另一个人身上,必须在其死前离开,否则一旦宿主死去,附身者的精魄便会留在宿主体内,形如封印一般,再也出不来了。当天,正是基于这个判断,薛明台才敢以「龙鳞」剑插向阿依达身体,以迫使她体内的女人速速离去。不过,正如阿依达所言,凡事总有个万一。万一薛明台的判断错了,又或者对方抵死也不离开,誓要与阿依达同归于尽,倘若真是那样,薛明台还会不会收手,那就没有人可以知道了。甚至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肯定,在那种情况下,究竟会如何处置。
二人不再说话,气氛一时略显尴尬。好在,前去办理入城手续的史道恩,回到了队伍当中。随后,在史道恩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交子城」西南角的一座院落之内。
这一带名为「劳劳亭」,原先是黑水国边境上的一处送别之所,「交子城」最初便是发迹于此,只是如今,亭子的旧址早已湮没在荒烟蔓草之中,无迹可寻了。
这座院子,是沙奇玛老爹早年间秘密置办下的。此番,史道恩等人虽是打着「四国商会」旗号北上「交子城」,但由于随行的都是亲信,故而便直接住进了这里,而不是商会位于城中的客馆,以免那里人多眼杂,引来诸多不便。
众人安置妥当,洗去了一路风尘。眼看时辰尚早,史道恩便命一个小厮拿着一封手札出了门。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院子里进来一个老汉。此人年逾六十,身材五短,相貌憨厚,似乎只是一位乡间老农,并无甚特别之处。
然而,史道恩却向薛明台、阿依达二人介绍道:“这位是老丁叔,原先跟着沙奇玛老爹做事,是他老人家的左膀右臂。”
老汉闻言,连连摆手,呵呵笑道:“哎,公子言重,公子言重,什么左膀右臂,不敢当,不敢当,就是搬搬东西、跑跑腿罢了。”
众人见过,便各自坐下了。
史道恩开口道:“几日不到「交子城」,这里竟比之前还要热闹,满坑满谷都是人。”
老丁道:“公子有所不知,只因近日盛传战事将起,众人担心受到波及,只好加紧出货,以求尽早脱身,远离此地。岂料,如此一来,市面上的物价就掉了下来。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那些逐利之人,一见这般光景,便又纷纷聚到这里,大肆采购。”
“原来如此。”史道恩点头道。
少顷,他又问道:“老丁叔,前番有劳你调查「纳吉城」一带粮草、物资的流通情况,不知可有大致结果?”
老丁见问,从怀中取出两张纸条,交给了史道恩,道:“目前收到的消息,都在这里了。”
史道恩打开纸条,分别看了一眼,便一并递给了薛明台。
后者一边翻看,一边问道:“老先生,这两张纸上,记的是一样的条目么?”
“正是。”老丁答道。
“那为何数目相差甚巨?”
老丁道:“上面这一张,是「纳吉城」账面上的数目;而下面这一张,是我等通过商会渠道,私下里打探到的。”
“唔?”薛明台闻言,不禁又仔细看了看,“你的意思是,「纳吉城」在账目上有所保留?”
“多半是的。”
“唔。”薛明台说着,将纸条重又还给了史道恩。
后者细细看了一阵,对薛明台道:“按理说,「纳吉城」的账目并不受乌赫枭掌控,所有的款项数目,都是由相关的商会渠道汇总而来。不过,这些商会渠道,多半与呼衍氏有关——这么说来,他们果然是穿一条裤子的。”
史道恩说着,原本想将纸条递给身旁的阿依达,但对方似乎心不在焉,并未伸手去接。史道恩见状,只得将手缩了回来。
这时,薛明台开口问老丁道:“那个百老爷,可曾来过「交子城」?”
“百老爷?”老丁稍加思索,“据我所知,应是没有。否则,城里早就传开了。”
史道恩笑道:“薛兄很在意这个人嘛!”
“嗯,”薛明台点点头,一脸严肃地答道:“我总觉得,此人和整件事情大有关系。”
众人说了一阵,薛明台问了些「交子城」的近况。
随后,他重又取过史道恩手中的纸条,对老丁道:“烦请老先生,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这些账目悄悄透露出去。同时,暗中制造一些传言,就说乌赫枭的目标并不限于「伊列州」,他的志向是要席卷整个康渠国,包括王都「康城」以及「苏燮城」「扶墨城」「虞匿城」「棘苪城」「奥菅城」在内,通通都不放过。至于赤岩国君,他之所以始终没有出面阻止乌赫枭备战,实际上就是在暗中支持他的行动。中土夏侯骥即将攻打「尞州」,乌赫桀知道「尞州」必然不保,便想趁机在西线有所斩获,吞并康渠国,从而补偿「尞州」的损失。”
这一番言论,无疑有些耸人听闻。
史道恩问道:“敢问薛兄,为何如此夸大乌赫枭的行动?”
薛明台答道:“一来,他们未必不会这样做,一旦「伊列州」战事顺利,他们很有可能乘胜追击,继续攻打康国其他地方。二来,倘若乌赫枭只是攻打「伊列州」,并且这件事只交由「苏燮城」一方出面解决,那么其他几个小王事不关己,势必只会隔岸观火;然而,一旦把他们都拉下水,共同的敌人,便可使原本分裂的五个小国团结起来,谁也不能置身事外了。”
此言一出,史道恩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薛明台说话时,老丁一直在旁仔细聆听,脸上波澜不惊。待史道恩问完,他开口道:“要是这样的话,目前的数字恐怕还不够。”说着,伸手指了指薛明台手中的纸条。
后者当即会意,微微一笑,反问道:“那么,敢问老先生,多少才合适?”
老丁伸出一手,将五指张开,答道:“起码五倍!”
薛明台闻言,拍掌道:“好,就依老先生,将我们打探到的账目,扩大五倍透露出去,也让赤岩国君好好吓一跳。”
“好。”老丁答道。
几人又说了一阵。不久,眼看日头西沉,时近黄昏,史道恩命人准备晚饭,今日的谋划便到此为止了。
一夜无话,更不赘述。
次日清晨,薄雾蒙蒙,天色略有些阴沉,青石铺就的街道上覆着一层湿气,不时令赶早的行人脚底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