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喧闹!山中的集市
第72章喧闹!山中的集市
顾汉停下脚步,举头望去。闪光和响动,都来自宫殿的方向。
薛冰也转头望去,清澈的眸子里,顿时映出了第二道闪光。随后,又是一声巨响——
薛冰的脸上现出笑意,冲淡了此前的阴霾。
“焰火,快看,是焰火!”她兴奋道。
果然,伴随着隆隆之声,无数光球冉冉上升,随后绽放出五彩的花火,弥漫夜空,就连平日里冷若冰霜的昭儿,也忍不住凝眸眺望起来。
薛冰看得颇为专注,还不时发出惊呼之声。
林御风站在一旁,见她破涕为笑,自是十分高兴,说道:“此时那宫殿下面,想必十分热闹。”
“是啊。”薛冰答道,仍旧目不转睛地望着天上,舍不得错过任何一束烟花。
顾汉对烟花没什么兴趣,但林、薛二人的对话,却提醒了他——宫殿处有烟花,有烟花处必有集会,有集会处自然有人。此间之事,还得询问当地人才有解释。况且,那姐妹俩至今下落不明,也须找个人多的地方,才能打听到消息。想到此节,顾汉更不迟疑,一转身便对众人道:“走,咱们也去凑个热闹。”
此言一出,薛冰第一个赞成,一旁的昭儿也点头应许。于是,众人纷纷上马,准备离开。临行前,顾汉命赵雷,用地上散落的石块,在屋子的大门处稍作填补。
赵雷做事一向麻利。但见他,不出一会,便将那早已四分五裂的石板大门,拼凑得几乎完好。正当那扇石门即将渐渐复原之时,顾汉猛地想起方才的情形,赶紧朝那女尸处又望了一眼。不过这一回,那女尸的眼窝中空无一物,并未闪烁着什么。
“许是我看错了?”顾汉心道。
众人策马,又走了一阵。
此时,路上已能见到些许行人。他们似乎也正从外面回来,纷纷赶往宫殿所在的位置。赵雷本想叫住一人问问,可那人貌似急于赶路,并不停步,只是回头冲他们笑笑,便一路小跑,朝前面去了。
众人无法,只得继续行进。
不多时,道路两侧渐渐有了房舍,而且越往里去,房舍便越是密集。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在那宫殿前面,还有一座城镇,只是灯火较那宫廷黯淡一些,因而在远处时并未留意。
顾汉等人来到城镇中央。
此处倒也热闹——
主路上,横七竖八地倒着许多爆竹筒子,还有一地碎屑。想来方才的烟花,便是由此处燃起。道路两侧,大大小小的铺面、摊档沿街摆放,卖布匹、卖折扇、卖药材、卖首饰、卖杂货的应有尽有,男女老幼穿梭其间;几处酒楼门庭若市,食客不绝;几个年轻人正站在门口,兜售字画;在他们身旁,一根竹竿上方悬一块白幡,写着“仙人指路”四个字,白幡下面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正给人掐指算命,在他身边还蹲着一个女孩儿和一条黑狗——
顾汉等人见了,都大感意外。想不到在这群山深处,竟藏了如此一处繁华世界。
正在这时,众人身旁闪过一个孩子,一边跑一边扭头招呼:“你们快点,要开始了。”
众人不解。
随后,又有四、五个孩子跟了上来。其中一人喊道:“你慢些,花魁没那么早出来。”但饶是这样说,各人脚下还是纷纷加紧,朝前面赶了过去。
林御风一听“花魁”二字,立时便笑了,道:“难怪此间这般热闹,原来是在评花榜、选花魁啊!”
“什么是‘评花榜、选花魁’?”薛冰好奇道。
“这个嘛——”林御风知道此事有关风月,他虽不尝亲历,但对于个中情形还是略知一二,因此当着顾汉面前,决不敢信口胡说,只得含糊道,“便是推举漂亮女子咯。”
不料,一旁的昭儿却道:“评花榜、选花魁,乃是坊间雅舍按照‘品’‘韵’‘才’‘色’等标准,选出冠绝群芳的女子,与男子们按照‘家世’‘行状’评定品阶,大致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女中花魁是由男子来选的,而男子的品阶却由不得女子来定。”
这话最后,说得颇为在理,就连顾汉听了,也不免心生赞服。
昭儿续道:“总算,‘品’‘韵’‘才’三样排在了前面,‘色’字排在了最后,才不至于选出一些空有其表的花瓶来。”
薛冰听完,对林御风道:“看来,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单单只推举‘漂亮女子’啊。”
后者连忙称是,道:“是我孤陋寡闻了。”
众人又说了一阵,不知不觉已随着人流,来到一座高楼下面。此楼坐北朝南,共分三层,每一层都装饰华美,灯火璀璨。
楼前有处空地,此时已架起一座危台。台高十尺,两丈见方,背面饰以锦绣帷幔,其余三面则都空着。
台子上,站着三位女子,一人着青衫、一人着红衫、一人着紫衫。三人体态娉婷、举止娴雅,只是一律戴着面纱,不知样貌如何。
危台东、西两侧,皆有梯级。另有两名女子,正由西侧梯级上快步下来。她们一边走,一边将头上的纱巾摘掉,显出了花儿似的容貌,只是口中阵阵微词,似乎颇有愠色。
台子下面,此时已黑压压站满了人。他们之中,既有翩翩公子,也有贩夫走卒,一律将头高高仰起,注视着台上——
这时,一位黄发老者出现在台子边缘。但见他,手里提着拂尘,将下面人群看了两看,脆声道:“下一轮,比的是才艺。有请台下客官出题。”
“好——”
人群之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老者续道:“所出题目,不限于‘文才’,‘武才’亦可。只是,一不得使其暴露容貌,二不得使其自残身体,三不得使其相互殴击。列位,都听清楚了吗?”
“清楚了——”
众人纷纷答道。
“既如此,便请童子掷绣球!”
老者说完,便退到后面去了。
随后,台上传来阵阵鼓声。
三通鼓毕,一个五、六岁的童子,手捧着一颗红底金丝的绣球,来到台上。但见他,摇摇晃晃走到台边,尚未站稳,便双手一举,仿佛嫌弃似的,将那绣球丢了下去。
霎时间,台下纷纷哄抢起来,那些赤膊短裈的争得尤凶。说也奇怪,众人抢得越急,那绣球却越像抹了油一般,沾手就脱,任谁也拿它不住。即使好不容易被人揪住,也会立即便被别人打飞。几经腾转,绣球在众人头顶,如同水面的浮子,就是沉不下去,并且眼看着一路蹦跳,竟朝着顾汉等人这边弹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