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暗涌与玄机 - 清宫明珠 - 囚徒伤悲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清宫明珠 >

第51章暗涌与玄机

###第五十一章《暗涌与玄机》

夜色笼罩紫禁城,李明珠微微闭目,却能感到一丝潜伏的异样。自重阳节的突发事件后,宫内的气氛愈加紧张。太医院的密道被废弃喇嘛庙连接的消息传开,宫中暗流涌动。皇上虽未直接处理与“天痕”事件相关的人物,但密探的增多和御前侍卫频繁的调动让李明珠心生警觉。今日,她被紧急召入乾清宫,迎来了又一场复杂的博弈。

####乾清宫中的对弈

康熙端坐在御座,气定神闲地看着大臣们之间的争论。李明珠站在一侧,静静聆听,双手藏在袖中,试图整理繁复的思绪。索额图和李光地围绕“新器”的推动政策争执不下,索额图主张采用西洋的新式仪器来推动边疆农耕水利,而李光地则认为汉制水利工程才更符合实际需要,过多引用西洋仪器可能会引发百姓疑虑。

康熙看了眼李明珠,沉声道:“李明珠,你可有何见解?”此刻,李明珠想起了德妃昨夜的嘱托:“皇上已有意让你在朝中发言,定要谨言慎行。”李明珠镇定地行礼答道:“皇上,臣女以为,不妨结合传统与西洋法术,以稳妥之策为先。”她一边陈述,一边分析当今边疆的地理环境与水利需求,提议将西洋仪器用于观测山水之势,但实际治理中仍以汉制为主,观测辅助操作,以减轻成本压力。康熙满意地颔首,吩咐即刻采纳这一方案,令李光地与索额图合力推进。

会后,康熙将她留了下来,低声道:“李明珠,近期宫中风言风语颇多,传闻你所持器物乃天外之物,意图借‘天痕’惑乱朝政。”康熙锐利的目光让李明珠略感不安,她低头回应:“臣女绝无此意。臣女所为皆系巩固朝纲之举,天痕一说更是谬论。”

康熙微微一笑,带着几分玩味的意味说:“好。你忠于大清,朕心中有数。此后朕会调遣侍卫在你府中驻守,以保平安。”李明珠知道康熙的话语虽有保护之意,但更有监视的意味。她恭敬应下,暗下决心要在未来的局势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神秘同盟:锦衣卫与陈修竹

从乾清宫回去的路上,李明珠留意到新任锦衣卫指挥使陈修竹的身影。陈修竹温文尔雅地行礼:“李姑娘,今日一别后,再见之时还望姑娘多多珍重。”李明珠不由得想起他曾在“天痕”事件中数次暗中协助,此人虽为大阿哥之幕僚,但行事缜密,多方为主。两人客套间,李明珠隐隐感到他似有所求,便顺势请其护送回府。行至偏僻小巷,陈修竹微微靠近,低声道:“姑娘可知,东厂内部有传言,‘天痕’之事乃东厂某密使的试验,如今已牵涉到康熙的龙心。”这话意味深长,李明珠不动声色地应承道:“陈大人所言之事,明珠自然会铭记于心。”

两人随即分开,各自返回,暗中却已形成一种无言的同盟,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准备。

####齐思行的忠告与突变的局势

回到府中不久,御马监大太监齐思行悄然来访,神色凝重地说道:“李姑娘,近期宫中形势复杂,皇上似在查探有关‘天痕’的隐秘,姑娘行事需万分小心。”李明珠微微颔首,齐思行虽是大太监,但平日谨言慎行,深得康熙信任,能有此一言,可见宫内局势正步步紧逼。

齐思行取出一张地图,低声道:“此为废后留下的隐密路线,直通御花园南端的禁地。我听闻康熙将亲临此地,探查何物。届时姑娘若能亲身随行,或许能提前获知天痕之物的真相。”

当晚,李明珠静坐府中,思忖再三。她意识到宫中多方势力已卷入此事,不仅是康熙,东厂、锦衣卫,甚至德妃都在暗中盘算。而她的未来或许系于此地之谜,她必须参与其中。

####御花园探秘

第二日,李明珠借御花园赏花之名,悄悄跟随康熙一行来到南端禁地。此处为昔日废后囚禁之地,几乎无人踏足。康熙站在昔日的断壁残垣前,久久不语。李明珠悄然靠近,看到了地上残留的奇异纹路,隐约是她在2050年医学文献中见过的“循环波动装置”图形,感到一丝惊诧。

康熙默然良久,随后吩咐众人离去。李明珠尾随众人离开,却在最后一刻瞥见锦衣卫指挥使陈修竹带着几个东厂密探匆匆而来,似乎正在准备秘密行动。她心中暗暗生疑,意识到“天痕”并非简单的医术实验,背后或许另有深意。

####绝密新友:杜青莲与马太医之谜

李明珠回到府中,正逢杜青莲来访。杜青莲神情凝重,低声道:“李姑娘,听闻你今日在御花园南端探访,是否察觉了什么?”李明珠沉吟片刻,将所见告知杜青莲。杜青莲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低声道:“我日前在废后的医案中见过类似图案,似乎是马太医遗留下来的‘天脉流仪’结构图。”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已然明白。这段隐秘历史,牵扯的不仅仅是宫中斗争,更可能涉及清朝的医学传承,乃至未来科技的延续。杜青莲将一卷旧纸交予李明珠,解释道:“这是三十年前马太医留下的最后医案,或许能揭示一些天痕之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