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离开
再过两日,年节的气氛渐渐消散,宫里突然爆出一个消息--蓟皇后不慎感染风寒,没挺过去,薨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总体是喜的占多数。不少大臣额手相庆,皇室里终于不会有反贼的血脉,大松口气的同时,心里盘算着选个什么日子劝谏皇上选秀。
伤心的人自然是蓟梳,她的主子是真的离开她,连顾苏也要走了。
顾苏还活得好好的,“死去”的蓟皇后自然只能用一座衣冠冢代替。爱管闲事的大臣们纷纷表示千万不能入皇陵,不然谢家列祖列宗在天上也不能安宁。
谢晏这点上毫不退让,直言蓟云桥生前帮他良多,无去日之云桥,则无今日之谢晏,入皇陵名正言顺。无论是原身的善良隐忍,还是他曾今很长一段时间把顾苏认做蓟云桥,她都值得。
而大臣方面只有一句:她是反贼之女啊!先皇先后在天之灵恐怕难以瞑目!
两方僵持了一个早朝。
最近,蓟云桥为以防万一,掩人耳目,找了个小院所躲起来。但谢晏贴心地为她配了专业的情报渠道,十分周到。
因此,下朝不久,她便知道这件事。她沉思了会儿,提起笔给谢晏写一张纸条。
她离着桌案,除了手执笔,身体后仰,最后还是叫冬雪进来帮她叠好收起。全程没碰那张纸,她身上的气息致毒,还是小心为上。
“谢晏,我虽然并无权替蓟云桥作决定,但我觉得,如此玲珑剔透的女子,定不会纠于一点浮名。我看过她写的小诗,她说,浮华累身,身不由己。不如农女,采桑田间。”
谢晏收到信时,他正准备不管不顾,看完之后豁然开朗。
“是朕思虑不周。朕也希望她清清白地来人间,身无所累地转世。朕配不上她,怎么还能让她白担一个人妻的束缚?若无顾苏提点,朕差点又误了云桥姑娘!”
顾苏看完回信就把它烧了,她无意干涉谢晏的决定,只是,她看了一眼手中的诗集,一个有才气的女子,她的思想在长达数年无人可诉中,全都留在了这上面。
进宫非本意,倦鸟归无处。
她,只是帮一把罢了。
谢晏选了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请风水大师算过,来世一定投个好人家。谢晏征求了顾苏的意见,风水之事,她略懂一些,房子选址,大门朝向,有些人总忌讳这些,她研究古建筑的,少不得得接触。
她挑了两件蓟云桥以前穿过的、她嫌繁琐没穿的衣服,与凤冠霞披一起,两座衣冠冢,一个蓟云桥,一个蓟皇后。
顾苏在蓟云桥灵前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一替谢晏感谢姑娘心善,二替自己忏悔毁她心血,三感谢姑娘身体借用。
其实按顾苏来看,古时有摸金校尉,现代有盗墓贼,墓室有多豪华,被不法之人盯上的可能性就有多大。守陵人随着权力旁落消失,保存完好的千年女尸被弃荒野不过一夜之间。如今这样倒是一石二鸟。
时间在皇后的丧事中流逝,等谢晏和蓟云桥回过头来,惊蛰已至。
虽然不愿面对,但事实无法改变,谢晏心里一天天数着日子,他是年轻气盛的帝王,却提早感受到过一天少一天的无奈。
同时,他为顾苏出行做的的准备没有落下。几乎是每天要问三元几遍“朕给顾苏准备的东西够吗?朕感觉还缺了什么。”三元起初还陪着陛下认真想,后来他看见了几大马车的东西,他就闭嘴了。
谢晏的老妈子病一时是好不了,能治的人大概只有顾苏。
有一天,谢晏上朝,正在谈论边关局势,突然一拍大腿站起来,吓坏了正在发言的大臣。
“爱卿,你继续说。”谢晏意识到自己失态,赶紧踱两步装作思考的样子。
下朝后,三元问:“陛下,刚才早朝是为何事?”
谢晏激动道:“朕总算明白缺什么了!朕给顾苏准备了吃穿用度,但是没人保护顾苏,万一遇见劫匪可怎么办!”
三元:“陛下已经派了五个护卫。”
“不行,五个护卫小打小闹没问题,若遇见一整个山寨的强盗,或者顾苏那性子得罪了地头蛇,可就难办了。朕得给她更大的保障。”谢晏有理有据。
三元:“……”不会是他心里想的那个吧?
下一刻,谢晏就验证了他的猜测。
“军|队。”
当然,不是什么驻疆守边的国之利器,而是地方驻扎维|稳的官兵。大宣有一种虎符,与合二为一才能调兵的虎符不同,相反,它是一摔为二,且无法复原。
简而言之,就是全国通用的一次性虎符,能驱使一千人以下的队伍。谢晏往往会赋予钦差大臣,以应对变故。
早年奸臣败坏朝政,地方官员有样学样,乌烟瘴气。谢晏接受民间人士弹劾贪官,几乎频频派钦差前往调查情况。
而这些钦差进了蛇窝,只有保全自身才能有心查案,因此谢晏想出了这个办法,紧急之时可以向临近的州府调兵。
“朕知道你的手艺,完全可以使它复原,所以,无论你摔多少次,朕都替你兜着。”谢晏在信中道,“只是当心别被人看出才好。”
惊蛰后是春分,天气晴暖,风和日丽。京城郊外踏青的游人越来越多,动辄全家出动,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脸上,一切都是恰到好处的新生。
顾苏轻装简行,拒绝了谢晏为她准备的豪华出行大礼包。谢晏气急败坏,差点要冲到清和宫……苦口婆心地亲自劝说一番。
顾苏道:“蓟云桥刚死,不少眼睛都盯着皇宫呢,我大摇大摆拉着十几辆马车,一出京城恐怕就会被好奇之人拦下,低调总不是坏事。”
谢晏给的银票一百个顾苏都花不完,但出门在外讲究财不外露,历代帝王出巡,恨不得昭告天下,沿路设防,官员道迎,她一个人,情况又不同了。谢晏只能接受,看着顾苏的装备一降再降,直到最后只剩一个小包裹。
谢晏死死盯着那个包裹,几乎钻到里面去,与顾苏紧紧相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虽然是这天下的主人,但却没有机会好好看遍这山川湖海。
他一寸一寸摸过大宣的地图,广阔的疆域上,南方有丘陵,西北多风沙,极北的冰雪终年不化。他把那些沟壑深深印在心上,每当大臣提起某个地方,他能马上对应到地势水文,甚至能想象吴侬软语或者烈马长鹰的风土人情。纸上得来终觉浅,谢晏看过太多书,藏书阁的门槛被他踏破几回,却不能亲临躬行,即便这寸寸山河,莫非王土。
如果他是一只猎鹰,他就高飞在长空,为她引路探前情。
如果他是一只蜜蜂,他就攀着顾苏头上的花簪子,随她漫漫看山河。
但他都不是。
他是皇帝,做主京城,同时也困在京城。
城墙上,顾苏和谢晏相隔十米,相看无言,未语先泪。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在城门南角,车夫看起来是个老实的庄稼汉,皮肤黝黑,面庞普通,合着眼,嘴角衔着一根稻草。
“顾苏。”谢晏最后一次和她商量,“多带几个人吧。一个不够,朕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