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语出惊人
薛武安等墨家弟子几乎是最后一批撤退的城中守军,但是他们才刚刚上岸,秦军就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毕竟现在天已经大亮,船队从东门出发,动静也不小。夜幕低垂的时候,只要不点灯,秦军便很难发现他们。所以冯鸢才要等到周傲退兵才会出来换防。
但是周傲的感觉实在太过敏锐,船队才刚刚出发不久,他就再度发动了攻城,而这次,围攻北门和南门的秦军一下子便看到了水面上的船队。
“放心吧,就算发现也已经晚了。”当有墨家弟子向巨子报告时,巨子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没在多说什么。
巨子的旁边除了六大掌事外,还有公输起,公输起的旁边是一个陌生的文士,留着一撇山羊胡,看上去甚是文弱。
踏上河岸,薛武安仍然感觉脚下是飘的,刚才在船上晃晃悠悠的感觉似乎仍在影响着他身体的平衡。他晃了晃脑袋,尽力把腹中的不适感忽略掉。
岸上早有屈铨和屈班在等着他们,看到他们两个,薛武安感觉莫名很讽刺,联军统帅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便从城中逃了出来,虽然是带领着部队一起逃出来的,但仍是觉得异常滑稽。
“上将军!”乔苏看到屈铨,不禁高兴地叫起来,向屈铨招手,屈铨也微笑致意。看着这个场景,薛武安原本以为自己心里会不好受,但却没有。他现在对周遭事物的麻木超乎了他的想象,但冯鸢的死似乎有告诉他,这种麻木并非他需要的。
他轻轻地回过头看河水对岸的於安城。包围着於安的秦军似乎已经攻破了城门,正在陆陆续续地走进城中。而於安的百姓却什么都不知道,将他们从梦中吵醒的是秦军铁甲的晃动声。
薛武安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屈铨问:“上将军,於安令俞仲在哪儿?他也渡河了吗?”
屈铨脸上的神色一变,苦笑了一声,一旁的屈班接话道:“那个俞仲不识好歹,竟然死活不愿离开,说要与於安共存亡……上将军无奈,只好令人打晕了他,把他也扛过河了。”
屈铨脸上一红,轻轻咳嗽一声。
看着屈铨的表情,薛武安忽然觉得意兴阑珊。这不是屈铨第一次让他失望,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他已经没有意向再为了这名仍不成熟的随军将领而多想了。草草寒暄几句,便告辞走开。
河岸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三秦士卒,还有更多在前面的官道旁。所有的士卒都一夜未睡,看上去甚是没有精神。有一些甚至已经躺在了地上,做出一副呼呼大睡的样子,还有一些正在与旁人闲聊说笑,根本不像是在打仗的样子。
他们在这里恐怕等了很久吧,但是在城头洒血的却不是他们。
在河岸旁走了几步,忽然后背被人一拍,薛武安觉得那应该是萧阳,自从他从战场上回来参与守城之后,便与萧阳没说几句话,连他什么时候过河的都不知道。如果萧阳现在要和他聊天,他还是挺愿意的。
他回过头,看到了一个有些陌生的面孔,那是一个宽袍大袖的文士,长得丰神俊朗,神采奕奕,竟是那个神秘的公输起。
薛武安怔了一下,倒是那公输起先行了个礼:“薛兄。”
薛武安连忙回礼:“没想到公输君还认识我。”
公输起哈哈大笑起来,“薛兄真是笑话了,这次已经是我们第三次见面。就算前两次确是小弟眼拙,忘记了薛兄,现在薛兄的大名已经传遍了於安城,我再不认识,就是胡诌了。”
听他这么说,薛武安倒是吃了一惊,“你是说我的名字传遍了城中?”
“对啊。”公输起的笑容中闪烁着一丝狡黠,“薛兄指挥墨家非攻剑士挫败秦军锐士,勇救公子铨,乃至与‘秦虎’本人单挑,不管哪一个,都是传诵一时的佳话啊。”
薛武安却是哭笑不得,连连摇头,心中更是对此生出了一种厌恶感,他道:“公输君见笑了,这些事无一例外都是大败,没什么好称赞的。”
公输起收起笑容,道:“何以见得?”
薛武安苦笑道:“我虽然挡住了秦军骑兵,却自损四成墨士,一半随卒亲卫。我虽然救了公子铨,但计谋失败,无力回天。我虽然和周傲单挑,但他剑法却胜我一筹,我的墨守剑被他折断,险些丧命……”说到这里,他更是眉头一皱,“如此种种,武安怎有脸面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