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大将军(上) - 西烽烈 - 真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西烽烈 >

第七百三十四章:大将军(上)

薛王平十五年十二月初五,尽管新年刚刚过去,但是邯阳城仍然是死寂一片,让人难以想象这是全天下商业最发达的大城,坐在车驾当中的薛王平,在有节奏的颤抖当中轻轻地瞥了一眼车外,然后迅速将视线收了回来。

林安已经整理出了今年的财务报告,送到了宫中。尽管这两年薛王平已经尽力将宫廷用度砍到最低,但是在长期战争的波及下,邯阳的商业还是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其实薛王平也知道,这种冲击的真正来源其实是去年大幅提升关税和商税。由于田税与人头税实在征不上来,为了填补国内府库的空缺,薛王平只得杀鸡取卵。虽然俞仲大力反对,但是薛王平当时实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到了今年,已经没有多少商队愿意来邯阳做生意了,薛王平虽然已经下调了税率,但是要恢复正常的商业运转还需要很长时间,现在薛国国内的商业流转几乎全靠杜明章一家,而且就算是杜明章这样的商界巨擘,现在也已经被逼到了破产的边缘。

这几年,就连前线的粮道都是杜明章的商队在运营,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老本都砸了进去。但就算如此,薛王平也知道他撑不了多久了,一个人是无法撑起一个邦国的。

“薛武安的回信是什么?”

抵达王宫之后,薛王平第一时间赶到了自己办公的大殿,询问早就在等待召见的丞相霍徽。

霍徽轻轻地摇头。

薛王平深吸一口气,低下头,空旷的大殿几乎都能听到他呼气产生的回响,“我该怎么办。”

“王上,还是信任上将军吧,上将军说秦国一样撑不住。”

“寡人知道。”薛王平闭上眼,“寡人在秦国的密探发来的情报也是这么说的,秦国毕竟在前线聚集了四十余万大军,已经超过了我军,粮道又远比我军更长。但是秦国家底大,根基深,我薛国也才这十几年的底子,现在已经全部挥霍一空了。”

“王上,如果能够撑下去的话,薛必胜。上个月随国和卫国的使者不是刚来过吗,派出一个得力之人联络各国,促成合纵,一定可以将秦国彻底击溃。”

“谁能去呢。”薛王平皱眉道,“司马子的病不仅美好,还日渐恶化,望诸君在代城,俞相不是邦交之士,上将军在前线,北成君年纪已大,国内又离不开你。我现在两手空空,无人可派,派去普通的使节,只怕卫王和随王都不会给我这个面子。”

“王上……”霍徽皱眉道,“王上要换将吗?”

“薛武安不愿出战,我能理解。”薛王平深吸一口气,“但是现在我薛国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寡人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与秦国决战,虽然没有把握,但好过空耗等死。”

“叫安西君过来吧。”薛王平长叹一声,“早该如此了。”

“王上……不如与秦国议和?”

“霍卿,你不要好话哄我,秦国与我对峙三年,耗费甚巨,现在四十万大军一仗未打,就要收兵议和?秦王圭也不是傻子。”薛王平苦笑道,“要和,也是一战之后才能议和。我已经和安西君商定好了,他有全套的方略,确保第一战不败,只要能将秦军逐出丹水,我们就有了谈判的筹码,才可与秦国和谈。”

“臣明白了。”霍徽拱了拱手,但眉头还是紧紧皱着。

他从来都没喜欢过薛武安,但是在军事方面,却没有比薛武安更让他觉得安心的将领了。公孙章纵然是老安西君的儿子,但比薛武安的年纪还小那么多,而且从无上阵经验,就算他有进攻方略,填补了薛武安的空白,但就此换将,是否真的妥当呢?

再回想起两年前传遍邯阳城的谣言,霍徽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薛王同样没有选择。

换将的风声传出来之后,一个人走入了王宫,敲开了王宫的大门,没有一个人敢拦他,因为那个人是薛国的丞相,地位仅在俞仲之下,那个人就是重病缠身的司马陵。

他见到了薛王平,尽管惊讶于司马陵的复出,但是见到他的第一眼,薛王平就知道司马陵的身体仍然处在非常糟糕的境地当中。

“王上……”就连司马陵的声音也苍老了很多,“臣听闻安西君要接任西线军务,顶替薛武安?”

“丞相,有什么异议吗?”薛王平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上,公孙章虽然天赋过人,但毕竟从未上阵,没有一点实战经验,让他上阵,那是胶柱鼓瑟。纵然公孙章能把《随公子兵法》倒背如流,又能如何呢?他连跟随老安西君上阵的经验都没有。”司马陵深吸一口气,顿了顿,然后又道,“王上,臣恳求王上,臣愿亲自去随国、卫国、徐国借兵借粮,一旦成功,就可以让秦国一举覆灭。臣甚至还要去梁国,说服已经成年的梁王横,分化他与令尹蒋谖的关系。王上,一旦臣的计策成功,上将军自会应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