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密信(下)
信件是在三月十八日送到幽山国朝廷的,为了避开可能的卢绾耳目,那名飞爵的部下虽然在三月十六日就抵达了幽城,但是故意在城内等待了两日,在各色人种都混聚一堂的幽城,隐藏自己的身形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十八日早晨,这人就将信件送到了幽山国现在主管情报工作的廷尉柏尚的手中。柏尚是幽山国的老臣,资格几乎与卢绾的父亲卢修一样老,在如今的幽山国朝堂中,他也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对如日中天的卢绾提出质疑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幽王资从柏尚的手中拿到了这封信件,柏尚没有拆开它看,他知道仅凭这封信件的发件人就能看出此事的严重性。但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幽王资等待许久的时刻。
幽王资撕开封泥,解开绳索,打开那卷竹简,仔细地看着。他看得很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的,看了许久之后,他合上竹简,长叹道:“是机会。”
柏尚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点头道:“老臣明白,老臣马上去联络朝中官员,这些日子以来对昌国君不满的人越来越多,很好拉拢。”
“等声势造够了,寡人就下诏命,把昌国君的兵权解除,将军队交给周敏指挥。”幽王资低声道,“诏命就由你带到莒邑去,并把昌国君给我带回来。一定要保护好他,寡人只是夺他的兵权,尽快结束战争,寡人不想把他逼死。”
“老臣明白。”
“如果周敏再发动一轮进攻,攻下了莒邑,那自然更好。如果没攻下,就让周敏放弃长城以南的土地,领主力军队攻克即墨城。”幽王资又道,“到时候这些事你都要督促周敏去做,我给你全权。当然,如果昌国君接到我的第一封诏命的时候愿意改变心意,与徐人和平,也就不需要后来那么多麻烦事了。”
“王上觉得昌国君会同意吗?”柏尚忽然一笑。
幽王资冷冷地一笑,把手中的竹简拍在一旁的案几上,苦笑道:“不会。”
柏尚待着王命诏书来到莒邑的时候,已经是五月初三了,天气正是炎热的时候,柏尚一个土生土长的幽山人,哪里能够禁受这样的湿热天气,叫苦不迭。刚刚到达昌国君的前线大帐,就问昌国君要了桶水洗了个痛快澡,然后才去向昌国君传达王命。
当看到那封诏书的时候,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但卢绾还是眼前一黑。要么立即攻下莒邑向幽王证明卢绾没有反叛之心,要么放弃长城以南的所有领土?这两条命令,卢绾一条都不能接受。他不希望通过任何行为来证明自己对幽山国的忠心,他坚决地认为谁看不出来谁就一定不怀好意。与幽王职几十年的合作无间让他对这种怀疑与猜忌大为光火。但真正惹怒他的,还是幽王资的第二条指令,放弃长城以南的所有土地?那可有足足一千三百里,是整个殷国的两倍!而且徐人经过千年的捶打,已经认同了这个邦国,不管是南徐还是北徐,都不存在分裂的基础。如果只握有一半的徐国领土,徐人之间对分离的厌恶肯定会把幽山国推向深渊。
“廷尉,到底是何等奸臣向王上提出如此建议?”卢绾火气上涌,竟然难得的发了一次火,“王上这是被蒙蔽了。”
廷尉柏尚愣了一下,不由得在心里冷哼一声。卢绾口中的这个奸臣,可是把大半个朝堂的幽山国将官都包含其中,甚至包括幽王自己。他故意慢条斯理地道:“这是王上独裁,绝无他人蒙蔽。”
卢绾手上一用力,那卷竹简顿时片片崩裂,一点一点地掉在地上。
“这是乱命,微臣不受。”卢绾面无表情地道,他从没想到过有朝一日他竟然会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昌国君,你是要造反吗?”柏尚冷笑一声,“你看看你背后的那些将领,你问一下,如果你造反,他们愿意跟你吗?”
卢绾回过身去,看着背后站着的十数名将校,那些人都是十几年来跟着自己战斗的人,有很多都是自己共同出生入死,都已经十几年了……自己几乎已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上,这是他唯一的寄托。这些年死了那么多人,甚至包括公输起和先王,他怎能在这里停下?
就算背上一个千古骂名,他也不能停下。
“诸君,在下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最清楚。”卢绾淡淡地道,“来人,将廷尉暂且拿下!”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卢绾只愣了一瞬,就马上明白了。在他的将校中,没有多少人拥有勇气和心力与自己作对,真正有这个能力的只有两个人。他再次回过头,发现那两个人正好就站在最前面。那是自己最得力的两名助手,一个向东打下了辽东,一个是四十八部族大王当中最聪明的。
现在,这两个人却背叛了自己。
“抱歉,昌国君。”周敏摇了摇头,“这场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卢绾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他不想在这里落泪,那样显得自己太弱势了。他花了很久的时间才平复自己的呼吸,等到他再次睁开眼睛,虽然什么都没变,但他却总觉得自己眼中的世界已经彻底不一样了。
他知道现在说什么已经没用,很多话也许早就该对他们说,对每一个人说,但他太倨傲。他知道自己从小就因为智力上的优越而对别人不屑一顾,尽管父亲教会了他“礼”,但他内心其实并不喜欢。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心性也逐渐被磨平。他没有少年时候那样孤傲了,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认为他是最强的人。就算公输起也没能打破这个认知,因为公输起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