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无泪(下) - 西烽烈 - 真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西烽烈 >

第六百六十七章:无泪(下)

柳剧在原地呆立了一刻钟,犹如一尊雕塑一样站在原地,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中午的时候,王太后与王后联名发令,削去吕肆的所有官爵,投入王宫大牢;公子拱贬为庶人,流放云中郡的九原;将军萧弭刺杀先王,本应处以极刑,但因为薛武安的求情,暂且投入大牢候审;柳剧解职,城防军重新交给将军莫臼来节制。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吕肆一党的人,多少都受到了牵连,要么被贬官,要么被流放,有一些甚至还要被处死。

这场晋阳之乱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在后世的史书上,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甚至后代许多史家都很疑惑这场政变为什么发生得这么蹊跷。在没有动用军队的情况下,薛武安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击败吕肆的。种种信息的缺失让专家们对这场政变一头雾水。他们缺失的信息自然就是“江湖”。

但无论怎样,薛武安还是成功将公子平推上了薛王的位置。为了稳定局势,王后和王太后都主张让公子平立即即位,在四月初八,公子平就祭祖行腊,举办了即位大典,成为新一任薛王。

新即位的薛王提出了“报国仇”的国策,发表了一篇非常强有力的檄文,历数徐帝“欺弱、阴谋、侵略、暴国、淫乱、僭越、不敬天、不礼神”八项大罪,直书徐帝不死,国仇不已。在檄文的最后,薛王平以合纵联盟纵长的身份向徐国宣战,并祈求巫咸大神的保佑。

四月十五,广平君回到晋阳,被解职软禁。四月十九,北成君带领北成军、宁秦军与河西郡征召兵共五万人回到晋阳,在他身后,还有秦国的四万援军。这是薛国手中握着的最后一丝可以派在东线战场上的力量,如果把这支力量派上去还是没办法,薛国的河北之地恐怕就真的要沦丧了。

薛王平自然也知道,自己即位之后的地位能不能稳固,就要看这场仗到底能不能赢。所以他把统帅这支部队的重任交给了薛武安和司马陵。

在薛武安的请求下,薛王平又把萧弭从牢狱中放出来,让其戴罪立功,作为薛武安的一员副将参战。

而秦军、的另一支力量,十五万秦军在周傲的率领下已经穿过了随国和卫国的国土,即将抵达随国的首都随阳,在那里补充给养并与随、卫联军汇合之后,周傲就要率领秦军对徐国新占领的殷土发动进攻。

薛王平即位的消息和秦国继续出兵的情报几乎是同时传入徐相东武君的耳中的,他看着案几上的两篇简牍,强力克制住自己想要把这两封简牍砸碎的冲动。他知道徐帝肯定已经接到了同样的情报,如果自己还掌握实在的权力,自己肯定会拼命劝谏徐帝,这种情况下徐国和六国硬拼是肯定没好处的。易水的军队、河北的军队、济西的军队、殷国的军队已经拖垮了整个徐国所有的军队,就算徐国的财政能够支撑得住,徐人却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民力必定会迅速疲敝下去。

真正妥当的方案,是复殷国,拥立一位自己掌握着的殷国贵族当殷君,并退还一半河北之地给薛国,得两寸退一寸。这样合纵的借口就不存在,徐国也可以实质上掌握殷国的土地,给徐国争取修补与各国关系的机会,再挑动山东六国对秦国的敌意,寻求下一次机会。

但是东武君知道,这件事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因为现在主政的是公输起。如果真的复了殷国,那公输起必然要为此赔上生命的代价。

他闭上眼睛,这个邦国已经走到了这么危险的一条路上,他竟然自己都一直没有发现。公输起的可怕当然是一方面,可是自己和徐帝的贪功好利却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徐国自从称帝以来,就走上了一条充满机会可也危险重重的道路上。

现在,这条路已经走死了。

“言。”一个年轻人在那边叫自己,但是东武君却反应了很久,“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帝尊一意要打,你觉得我有什么办法?”东武君苦笑一声,重重地叹了口气,“我现在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闻书,你觉得呢……”

“如果帝尊根本不听你的劝谏,那我就有一个建议了。”那个年轻人叫做“叶闻书”,是东武君多年的好友,他皱眉道,“东武君,你走吧。”

“走?”东武君微微一颤,想起了当初公输起对自己的劝说,“不行……我是徐国宗族,我怎么走?”

“东武君,你的封地在东武城,远离都城,把你的私兵和家眷都带走,逃到别的邦国去,利用你对徐国的了解来对付徐国,这是你最大的政治资源。”叶闻书的表情没有丝毫玩笑的意思,“如果你继续留在这里,要么你被公输起害死,要么你被合纵军杀死。”

东武君打了个冷颤,但是看着桌面上的两封报告,他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动这种念头。他,东武君,四方公子之一,他的封号在四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徐国存在了,更何况他现在依然是徐国表面上的相,这样的一个人,竟然背叛自己的母国,向国外逃命,不这样无法保住自己的性命,如何让人感到不荒唐?

但是他也知道,这的确是自己唯一的路。

“跟我一起走吧,闻书。”东武君看着自己这个与自己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友,正色道。

“我不行。”叶闻书苦笑着摇摇头,“我父亲还在河北前线,我要是和你一起逃了,父亲定会被认为是奸细,就算他能活着从战场上回来,恐怕也十分危险。身为人子,我不能为我父亲添这样的麻烦。再说了,我素无官职,只是闲人一个,公输起也不会为难我的。”

东武君咬着牙点了点头,“你觉得……我去哪一国最有利。”

“随国。”叶闻书道,“理由你多半想得通,如果你能够带领随国占领徐国打下来的殷国土地,你立下的功劳就足以在随国扎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